張立霞 李貴陽 王法德 張倫忠
摘要脊髓前動脈綜合征(ASAS)是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中極為少見的脊髓缺血性疾病,并且進展迅速,易誤診和漏診。收治ASAS患者1例,對其診療經過進行總結,旨在提醒臨床醫(yī)師對ASAS提高重視,尤其臨床癥狀和影像學特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減少致殘率,可獲得較好的預后。
關鍵詞 脊髓前動脈綜合征;蛇眼征;診治
脊髓前動脈綜合征(ASAS)也稱Beck綜合征,是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中極為少見的脊髓缺血性疾病,且疾病進展迅速,常延誤治療。本研究對收治頸椎MR表現(xiàn)為“蛇眼征”的典型ASAS患者1例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患者入院前3d干農活后突然出現(xiàn)后頸部及背部劇烈疼痛,伴大汗,約9h后出現(xiàn)右上肢無力,在當地社區(qū)醫(yī)院靜脈滴注活血化瘀藥物后未完全恢復,漸四肢活動均無力,于當地醫(yī)院診治,行顱腦MRI示多發(fā)腔隙性腦梗死,給予靜脈滴注改善循環(huán)、脫水等藥物,癥狀未見好轉,四肢無力漸進性加重,發(fā)病36h后出現(xiàn)二便困難,為進一步治療,遂來本院。既往糖尿病病史2年,未系統(tǒng)治療;高血壓病史約5年,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II20mg,1次/d”,血壓控制可;發(fā)病前無感染史。入院查體:T36.4C,BP140/70mmHg,神清語利,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對光反射正常,眼球運動自如,無眼震,雙耳聽力粗測正常,伸舌居中,無舌肌萎縮及纖顫,懸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左上肢近端肌力5級,遠端肌力4級,左下肢近端肌力3級,遠端肌力2級,右上肢近端肌力5級,遠端肌力3級,右下肢近端肌力4級,遠端肌力2級,雙上肢肌張力正常,雙上肢腱反射(++),雙下肢肌張力低,雙側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雙側腹壁反射減弱,雙側巴賓斯基征(-),雙上肢前臂尺側痛覺過敏,T。節(jié)段以下皮膚淺感覺減退,深感覺正常。輔助檢查:頸椎MR平掃+增強:①C;節(jié)段頸髓腹側異常信號,考慮缺血改變或損傷可能大。②Cu、Cus、Cso椎間盤突出。③增強掃描未見確切異常強化,見圖1。
頸部CTA:①左側椎動脈(平C5_7錐體節(jié)段)未見顯影,平C2.s椎體節(jié)段管腔節(jié)段性狹窄,枕骨大孔水平局部管腔狹窄,V3段局部管腔輕度狹窄。②右側椎動脈起始處管腔輕度狹窄,見圖2。
該患者人院診斷為ASAS,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以抗血小板聚集,燈盞花素以改善循環(huán),瑞舒伐他汀以調脂,并配合針灸、康復等治療。經治療20d出院時患者左下肢近端肌力4級,遠端肌力3級,右下肢近端肌力5級,遠端肌力4級,仍二便障礙,繼續(xù)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等鞏固治療。
討論
ASAS約占所有卒中的1.2%,由Spiller(1909年)根據脊髓的血液供應分布確定為脊髓前動脈閉塞綜合征"。脊髓前動脈以中央動脈(溝連合動脈)分支供應脊髓前角、側角、中央灰質、背核以及前索和側索前部,以軟脊膜動脈網供應脊髓前2/3白質外緣。胸髓段的脊髓前動脈較細,在T.n段發(fā)出的中央動脈最少,因此胸髓供血相對不如頸腰髓豐富。脊髓前動脈區(qū)域梗死常源于椎外側支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粥樣硬化或主動脈夾層動脈瘤。ASAS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以及腦血管病史凹。
ASAS起病急,可在數小時或數日內逐漸加重,主要臨床表現(xiàn):①脊髓梗死患者最早出現(xiàn)與病變節(jié)段相對應的肩背痛,大多為根性放射痛,疼痛癥狀可在短期內獲得自限緩解"。②波及皮質脊髓束出現(xiàn)病灶以下的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早期表現(xiàn)為遲緩性癱瘓,脊髓休克期過后轉為痙攣性癱瘓。③病灶平面以下的痛溫覺障礙,深感覺正常。④雙側內臟活動的上下行傳導束累積而出現(xiàn)內臟反射的變化,如尿潴留、尿失禁,也可出現(xiàn)出汗異常及冷熱感等自主神經癥狀。
目前診斷ASAS的最佳影像檢查是MRI,超急性期MRI表現(xiàn)多無異常。發(fā)病24h后的亞急性期,脊髓缺血節(jié)段前2/3呈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部分患者T2軸位掃描可見典型的脊髓前角圓形病灶,呈“蛇眼征”。脊髓蛇眼征是脊髓MRI橫斷面T2像上雙側脊髓灰質前角對稱高信號,可見于脊髓前動脈閉塞、肌萎縮側索硬化、平山病、頸椎病、脊髓灰質炎、視神經脊髓炎和副腫瘤性脊髓病等。前角細胞對于缺血缺氧比較敏感,一旦發(fā)生血供下降,此區(qū)域最容易出現(xiàn)病變而表現(xiàn)為“蛇眼征”,此部位也正是在溝連合動脈和血管冠之間的分水嶺區(qū)域。
本例患者以神經痛起病,且四肢無力,雙下肢肌張力低,T4節(jié)段以下皮膚淺感覺減退,雙上肢前臂尺側痛覺過敏,深感覺正常,二便障礙,結合頸椎MRI典型的“蛇眼征”,病灶定位于脊髓C,平面前索及側索?;颊邽槔夏昴行裕顒雍笞渲袠蛹斌E起病,無感染病史,無明確外傷病史,以神經根痛,病灶水平以下的遲緩性癱瘓且漸進性加重,分離性感覺障礙及二便障礙為臨床表現(xiàn),且患者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存在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結合頸椎MRI及頸部MRA,故定性診斷為ASAS。急性脊髓炎患者發(fā)病前多有感染史,起病較ASAS慢,無急性疼痛或根性疼痛等首發(fā)癥狀,腦脊液白細胞數目可明顯增加,急性期MR可見斑片樣長T1WI、長T2WI異常信號,一般為脊髓橫貫性損害的表現(xiàn),故本例患者不考慮急性脊髓炎。
ASAS因病因不同所以治療不同,血管病變?yōu)橹髡吲c腦梗死治療原則基本相同,可行溶栓、降纖、抗凝、改善循環(huán)治療,輔以神經保護藥物,進行康復鍛煉,并注意呼吸系統(tǒng)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瘡等并發(fā)癥。目前國際上對脊髓梗死的rt-PA溶栓治療已有初步探索,并起到一定效果。脊髓梗死發(fā)病的預后與初始癥狀的嚴重程度相關。
ASAS發(fā)病率低,臨床癥狀復雜,易誤診和漏診,本例報道旨在提醒臨床醫(yī)師對ASAS提高重視,尤其是臨床癥狀和影像學特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減少致殘率,獲得較好的預后。
參考文獻
[1]王忠有.脊髓前動脈閉塞綜合征6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4):145-146.
[2]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715-717.
[3] Sliwa,Maclena IC.Ischemic myelopathy:a re-view of spinal vasculature and related clini-cal syndromes[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2,73(4):365- -372.
[4] Novy J.Spinal cord syndromes[J].Frontiers of?neuro ology and neuroscience,2012(30):195-198.
[5]應旻,張希慶.脊髓前動脈綜合征3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言2009,4(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