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干軍 張鵬 胡霞
摘 要: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是社會關注的一個重點、熱點問題,湖南省華容縣第一中學學生以留守兒童居多,學校通過開展特色班團活動積極探索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通過觀看視頻、聽講座、談感受、寫觀后感、參與討論等活動形式以及組織一封家書、共話友誼、五四成人禮等大型主題活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使之拓寬視野,培養(yǎng)興趣,提高綜合素養(yǎng),形成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留守兒童;特色班團活動;活動策略;綜合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2-15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3-0036-02
一、活動開展的背景
湖南省華容縣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我?!保┑靥幭姹?,是一所省級示范性農(nóng)村普通高中。我校的生源基本來自農(nóng)村,大多數(shù)學生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都是留守兒童,往往是由祖父祖母或者外公外婆帶大,具有一些共性:家庭教育缺失,缺乏安全感,容易表現(xiàn)出孤僻、膽小、自卑的心理特征,害怕與人交往,溝通能力較差。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和管教,他們的自律能力較弱,沒有養(yǎng)成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他們的人格發(fā)展、社會化和道德發(fā)展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障礙。同時,由于一直生活在農(nóng)村,他們對新科技和新思潮以及藝術等各方面的接觸極其有限,對日新月異的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因此視野和見識較為狹窄。我校作為省級示范性農(nóng)村普通高中,很早就意識到了留守兒童存在的多方面的不足之處,因此積極探索以特色班團活動為載體的活動形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活動開展的基礎
(一)開展特色班團活動的硬件設施到位
湖南省華容縣是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縣,縣教育體育局對全縣中小學進行了教育信息化建設,我校的信息化硬件設施較為先進,全校各班級都已建成互聯(lián)網(wǎng)教室,學校擁有較為先進的智能錄播室。這些為我校開展特色班團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
(二)校長室的高度重視和務實推行
校長室意識到我校留守兒童較多,在視野、見識方面較為狹隘,同時在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成長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多次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聽取班主任的意見,整合教師們的建議;先后派專人到岳陽和長沙邀請有關專家商議對策,最終作出了以開展特色班團活動為抓手來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決定。作出決定后,校長室要求學校團委在全校開始大力推行特色班團活動。
三、活動開展的策略
其一,常規(guī)班團活動,每周開展兩次,明確主題。一次為每周星期三中午約20分鐘的視野拓展活動,主要形式為使用班級智能一體機觀看視頻、使用學?;ヂ?lián)網(wǎng)絡聽講座,觀看的視頻有《開講啦》《大國工匠》《楊瀾訪談錄》《超級演說家》《朗讀者》等。另一次為每周星期五第七、八節(jié)課約90分鐘的能力素質(zhì)提高活動,活動形式多樣,主要有觀看視頻后談感受、寫觀后感,針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常見而重要的話題進行討論,參加校團委會組織的系列主題活動。
其二,大型主題活動,有高一的“一封家書”感恩教育活動、高二的“緣聚一中·共話友誼”主題活動、高三的“五四成人禮”勵志教育活動。高一的“一封家書”感恩教育活動主要是學生通過寫信給遠方的家長,或通過電話、視頻同家長連線等方式來表達對父母感恩的情感。高二“緣聚一中·共話友誼”主題活動中,學生圍坐,通過暢聊友誼、理想、人生來增進相互的了解,化解日常的誤會。高三的“五四成人禮”勵志教育活動中,學生、教師、家長共處學校藝體館,通過學生向國旗莊嚴宣誓、家長給孩子佩戴成人徽章、學生進行宣誓和發(fā)表成人感言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儀式感很強的活動中明白成年的重大意義和所需肩負起的責任。
四、活動開展的效果
我校特色班團活動于2016年上學期正式在學校三個年級全面開展,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和活動工作小組,制定了各學年的活動開展方案,同時積極探索和完善特色班團活動開展的內(nèi)容和方式,積極申報省級德育研究一般課題,并于2016年6月通過了省市專家的開題論證?!耙环饧視备卸鹘逃顒?、高三“五四成人禮”活動等得到了全校師生、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先后被華容手機報、華容電視臺、岳陽《洞庭之聲報》等多家媒體平臺專題報道,系列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高一著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進而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高二著重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涉及感恩教育、抗挫折教育、人際交往教育等;高三著重對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著力拓寬學生的視野。
如高一的理想前途教育,通過觀看視頻《楊瀾訪談錄》,通過百度總裁李彥宏、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馬云、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等成功人士的志向理想和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激勵了高一學子要早立志向、立大志向、為理想努力奮斗的精神。高一學生1802班黃××在觀后感《理想——人生的燈塔》中寫道:“俞敏洪的故事讓我振奮,在那樣貧窮的年代,在那樣貧困的家庭,他三次參加高考,從未放棄過要考上大學的夢想,最后考上北京大學。他的故事和精神鼓勵了我,聯(lián)想我自己,雖然從小沒有父母在身邊陪伴,可父母讓我衣食無憂,還經(jīng)常打電話關心我,我卻從來不懂感恩父母,更沒有像俞敏洪那樣堅強的意志,甚至根本就沒有什么人生理想。人生,確實需要理想做燈塔,需要堅強的意志去追求理想。”
如高二的抗挫折教育,高二學生1701班金××通過觀看《超級演說家》姬劍晶的演講《小強是怎樣煉成的》,在觀后感《感謝失敗》中寫道:“沒想到周杰倫在成名之前在餐廳當服務員,沒想到小沈陽在成名之前經(jīng)常被人趕下臺,沒想到改變世界的馬云有那么多心酸的經(jīng)歷。看來,一個人的成功需要經(jīng)歷許多的磨難,需要忍受許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需要付出許多常人不能付出的努力。這樣看來,我們現(xiàn)在因為學習成績的暫時落后就傷心落淚,因為老師的一句批評教育就耿耿于懷是多么脆弱的表現(xiàn)啊。我要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有頑強的生命力,我再也不會輕易地否定自己,我一定要堅強一點、自信一點,眼光更長遠一點?!?/p>
如高三的愛與責任教育,高三學生1608班楊×通過“五四成人禮”,在《我的責任》中寫道:“18歲,代表我已長大成人了,我要擺脫對父母、老師的依賴,我要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我要對我的學習負責,要深深地明白,搞好學習是我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我要對我的家庭負責,讓父母不再擔心我,要成為父母的驕傲;我要對社會負責,為社會多做貢獻,成為一個被許多人需要的人?!?/p>
通過開展特色班團活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顯著提高,人格更加健全。觀看活動工作小組精心選編的視頻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接觸了外面的豐富世界,拓寬了知識面,對前沿科技更感興趣,對社會發(fā)展趨勢更加關注;“主題演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口才得到鍛煉;“寫觀后感”讓學生能參照優(yōu)秀人物,反思自身的不足;“話題討論”讓學生之間增進友誼;而大型主題活動更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收獲成長。
教育家陶行知有言:“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校的特色班團活動正是在“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和拓寬學生視野”上作出的有力探索。
我校特級教師唐其美評價特色班團活動:“為提高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綜合素養(yǎng)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路徑”。1716班任××作為校學生會主席,對特色班團活動感言道:“隨著活動的開展,我們這些懵懂無知的少年逐漸領略到了世界的精彩,明白了許多人生的哲理,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世的方法,絕大部分同學都在特色班團活動中汲取了養(yǎng)料、得到了成長?!?/p>
五、活動存在的問題
我校的特色班團活動雖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對特色班團活動的探索有待深入,對活動的科學規(guī)劃還有待完善。我校雖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色班團活動體系,但在素材的選用上還有待進一步斟酌,活動的組織實施上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科學性上還有待專家的考察指正。
二是班團活動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少部分教師還停留在“學習至上、活動是耽誤學習時間”的老舊思維里;部分班級的組織還不夠得力;學校的硬件設施還有待進一步配置,維護人員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六、活動后段的設想
活動工作小組對特色班團活動一直在進行努力的探索研究,并且盡力彌補特色班團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不足。為了發(fā)揮既是農(nóng)村普通高中又是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針對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活動工作小組提出了后段工作的構想。
一是加強對資料的收集整理。特色班團活動有學習資料(如視頻資料、紙質(zhì)文檔資料等)、活動資料(如活動圖片、活動視頻、心得感受等)、宣傳資料(如宣傳窗、宣傳海報、學生獲獎通報等)。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便于對活動進行階段性反思,便于后段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是加強對活動的縱深研究和科學論證。特色班團活動在我校已開展了3年時間,形成了一個體系,但肯定有不科學、不高效之處,因此要擬聘請高校課題研究專家和德育專家對我校開展的特色班團活動進行科學論證?;顒庸ぷ餍〗M要加強對活動的縱深研究,使我校的特色班團活動更貼近學生實際,切實讓學生拓寬視野,培養(yǎng)興趣愛好,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三是進一步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大對我校特色班團活動的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大型主題活動、常規(guī)活動開放日等方式向周邊學校輻射;通過積極整理課題資料來加強對活動的研究;通過邀請專家、媒體的專題報告、現(xiàn)場觀摩來推介活動,以擴大社會影響力,真正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宗奎,孫曉軍,劉 ?亞,等. 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1-79.
[2]范先佐,郭清揚. 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1):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