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 李子洋 劉偉
摘要:畫樹測驗是一種心理自畫像,也是一種人格投射測試工具,已成為國內外心理咨詢與評估的主要技術之一。文章重點綜述了國內外關于畫樹測驗在信效度、臨床應用及標準化體系等模塊上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旨為實現(xiàn)在標準化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高畫樹測驗的科學性而開辟新途徑。
關鍵詞:畫樹測驗(TDT);信效度;臨床應用;標準化體系
畫樹測驗(Tree Drawing Test,TDT)是瑞士心理學家科赫(Charles Koch,1952)創(chuàng)立的一種人格投射測驗工具;是通過分析被試者在紙上所繪制樹的的位置、大小、用筆、風格、方式及行為等,分析其智商、情商、自我概念和人格特征;是一種心理自畫像,相比較其它人物畫,更容易投射出個體封存的內在情感。目前,畫樹測驗被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如人才選拔、心理咨詢及臨床應用等。因此,本文概述了畫樹測驗在信效度、臨床應用及標準化體系等模塊上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以期為該測驗的推廣以及步入科學殿堂奠定基礎。
一、畫樹測驗的信效度
畫樹測驗的信效度研究一直是國內外研究者關注的焦點,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畫樹測驗具有較好的信效度。萬超等對312名醫(yī)學生施測畫樹測驗,探究畫樹測驗在人格測驗和心理問題評估中的信效度,結果表明,不同間隔時間畫樹測驗的重測相關度較好。趙慧莉等對畫樹測驗在國內大學生群體中應用的信效度進行了嘗試性研究,結果表明,畫樹測驗在實際應用中,其評分基準中的五個維度(內向、外向、神經過敏、抑郁和攻擊性)與五大人格量表的五個因素(社交性、隨和性、開放性、盡責性和情緒性)的會聚效度較好。另外,畫樹測驗還可以有效區(qū)分特殊人群與正常人群間不同的人格特征。AyaKo Kaneda等應用畫樹測驗比較精神分裂患者與正常組的畫樹結構和形態(tài)特征時,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患者在畫樹占用面積、樹干的流通性和樹枝末梢的大小上差別較顯著。
同時,畫樹測驗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缺乏常模、指標不統(tǒng)一及主觀性較大等。宋春曉認為,受試者所繪樹的類型受地區(qū)文化差異影響較大,在國外分析中畫柳樹被確定是抑郁指標,但其在我國本土化應用中仍有待商榷。此外,吉沅洪指出,畫樹測驗目前在我國的應用還未普及,其對分析者的要求較高,如何準確地把握畫樹所表達的情感與基調是關鍵,但現(xiàn)今仍主要是依靠經驗法。故而部分學者對畫樹測驗的有效性產生了質疑。但從事物的兩面性來看,這些研究結論亦可被認為是畫樹測試的支持證據(jù)。這主要是因為施測環(huán)境的變化與個體間的差異對畫樹測驗的結果影響較大,因此分析者應結合被試者所處的情景分析畫樹特征。
綜上所述,畫樹測驗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可以有效地投射出個體封存的內在情感,準確地區(qū)分特殊群體與正常群體。但與其它投射測驗一樣,缺乏科學有效數(shù)據(jù)支撐、標準化分析評估及量化分析。
二、畫樹測驗的臨床應用
(一)心理評估研究
Buck認為,畫樹是一種心理自畫像,相比較其他人物畫,樹木更能夠呈現(xiàn)受試者心理狀態(tài)與周圍環(huán)境間的交互關系;并以樹干的疤痕、樹枝的折斷等指標來表征個體所承受的壓力與創(chuàng)傷性經歷。在此基礎上,Levine等發(fā)現(xiàn),個體所受創(chuàng)傷的位置與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時間顯著相關。Torem等還發(fā)現(xiàn),受試者所受創(chuàng)傷的程度與畫樹的創(chuàng)傷性指標數(shù)量成正相關。
同時,畫樹測驗還可以檢測病理性創(chuàng)傷反應。朱繪霖等發(fā)現(xiàn),四川震區(qū)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青少年的畫樹豐富度較低,消極畫樹特征較多,譬如樹干有疤痕、污點、洞穴、斷裂的樹枝等。代彪通過對魯?shù)榈卣馂膮^(qū)初中生樹木繪畫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經歷地震組與非經歷地震組在畫樹特征上存在差異;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組所繪畫的樹木均包含創(chuàng)傷性標識,且與一般組間的繪畫特征存在明顯差異。
總之,畫樹測驗可以有效評估受創(chuàng)傷后心理與檢測病理性創(chuàng)傷反應。雖然創(chuàng)傷事件的數(shù)量及程度和受試者所畫的創(chuàng)傷指標的數(shù)量和位置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但是對于創(chuàng)傷指標的定量分析研究及在不同受試者間的可靠度與穩(wěn)定度分析仍需進一步深入探討。
(二)精神障礙評估研究
畫樹測驗具有極大的自然性、自由性和愉悅性,且測試過程中不會對受試者產生過大的壓力,這些特點使得該測試在鑒別精神分裂癥患者和正常個體間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張卿華等研究表明,精神障礙患者與心理健康者所繪制的樹存在明顯的差異。Inadomi H等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畫樹測驗,結果表明其畫樹特征(畫樹占用面積、樹干寬度、樹枝末端大小等)與精神分裂癥顯著相關。
其次,精神類疾病患者的畫樹特征與其所患疾病類型息息相關。Igimi K等發(fā)現(xiàn),與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相比,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畫樹中的成長性指標明顯較低。此外,畫樹測驗可以有效區(qū)分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與評估其心理恢復程度。Inadomi等對社會功能良好與較差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畫樹風格進行分析評估,結果表明社會功能的高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畫樹風格影響較大,與高功能組相比,低功能組的畫樹特征呈現(xiàn)出模糊、協(xié)調性較差的樹木明顯較多。
綜上所述,畫樹測驗在檢測和評估精神障礙領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但目前該測試存在評分標準混亂和評價體系不統(tǒng)一等問題,因此,后續(xù)可以加大畫樹測驗在精神障礙等領域的標準化研究力度。
三、畫樹測驗的標準化體系構建
畫樹測驗的標準化可以由指導語、測試程序和評分系統(tǒng)構成,其測驗結果的有效度和穩(wěn)定度取決于標準化程度。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對該測試標準化的研究較少。吉沅洪指出以“請畫一棵樹”為指導語,但并未對這樣做的效果進行深入探究。Homma、張卿華等也曾嘗試對該測驗的評分系統(tǒng)進行構建,但是后續(xù)并未形成完善的研究報告。這可能是因為測驗的評分標準會隨著測試發(fā)展進程的推進會出現(xiàn)不同的分析標準。此外,文化差異性是影響該測驗標準化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后續(xù)研究中,亟需建立一套我國本土化的施測程序,以期提高該測驗的適應性。
四、展望
基于上述文獻回顧,畫樹測驗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和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既可以有效評估受創(chuàng)傷后心理與檢測病理性創(chuàng)傷反應,也可以有效區(qū)分和評估特殊群體與正常人群體。但是仍然存在分析與評分系統(tǒng)不健全、國內常模不完善及主觀性較大等問題,因此,畫樹測驗的有效性和標準化研究將是未來研究的熱點,此外,還可將測試的文化差異納入研究,進一步完善該測試在心理領域的應用,不斷改進施測程序,并建立科學完善的標準化的畫樹測驗體系。
參考文獻:
[1]Koch K.The tree test:the tree-drawing test as an aid in psychodiagnosis[M].H. Huber, 1952.
[2]Kaneda A,Yasuifurukori N,Saito M,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ee-drawing test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J].Psychiatry & Clinical Neurosciences,2010(02).
[3]萬超.畫樹投射測驗在大學新生心理問題普查中的應用研究[D].江蘇大學,2014.
[4]趙慧莉,孟凡.大學生樹木——人格投射測試的信效度分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5).
[5]Ayako Kaneda Norio Yasui-Furukor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ee-drawing test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p[J].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2010(64).
[6]宋春曉.樹木——人格投射測試在教師選拔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6.
[7]吉沅洪.樹木——人格投射測試[M].重慶出版社,2011.
[8]Buck J N. The H-T-P test[J]. J Clin Psychol, 1948(02).
[9]Buck J N. The H-T-P technique[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49(01).
[10]Buck, J. N. The quality of the quantity of the H-T-P[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51(04).
[11]Levine M, Galanter E. A note on the“Tree and Trauma”interpretation in the HTP[J].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1953(01).
[12]Torem M S, Gilbertson A, Light V. Indications of physical, sexual, and verbal victimization in projective tree drawings[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90(06).
[13]朱繪霖,項錦晶,陳雯瑾,等.四川震區(qū)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青少年的房樹人繪畫特點[J].教育導刊,2011(06).
[14]代彪.魯?shù)榈卣馂膮^(qū)初中生樹木繪畫特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15]張卿華,王文英.畫樹投射測驗[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
[16]Inadomi H, Tanaka G, Ohta Y. Characteristics of trees drawn by patients with paranoid schizophrenia[J]. Psychiatry &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03(04).
[17]Igimi K.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the‘Baumtest in mental disorders[J]. Kyushu Neuropsychiatry, 2001(47).
[18]Inadomi H, Tanaka G, Kikuchi Y, et al. Ability of Procedural Learning and Gestalt Cogni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
phrenia Assessed by Push-Button Task and Tree-Drawing Test[J]. Acta Medica Nagasakiensia, 2006(04).
[19]Homma M. Studies on the H-T-P(Buck)[J].Psychiatry & Clinical Neurosciences, 1957(01).
[20]張卿華,王文英.畫樹投射測驗法的應用研究[C].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1997.
(作者單位:金慧、劉偉,江蘇大學醫(yī)學院;李子洋,江蘇大學管理學院。劉偉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