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技師學院 宋云波
整車控制器是純電動汽車的核心控制器件,相當于電動汽車的大腦,是電動汽車上全部電氣的運行平臺,其性能對整車的安全性尤為關鍵,同時也直接影響其他電氣性能的發(fā)揮,是整車性能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目前,現(xiàn)有維修資料及院校教材對整車控制器深入介紹的很少,導致廣大維修人員及院校師生在工作和學習中缺乏理論參考,本文主要針對整車控制器功能、控制策略、設計過程等方面進行解析,供維修和學習人員參考。
整車控制器(VCU,Vehicle Control Unit),即動力總成控制器,有的車輛以單獨的模塊運行,如北汽新能源車;有的與車身控制器集成,如比亞迪;有的與電池控制器BMS或電機控制器集成,如微型共享電動汽車。
整車控制器結構上由金屬殼體和PCB線路板組成,功能上由主控芯片及其周邊的時鐘電路、復位電路、預留接口電路和電源模塊組成最小系統(tǒng)。在最小系統(tǒng)以外,一般還配備數字信號處理電路、模擬信號處理電路、頻率信號處理電路、通訊接口電路(包括CAN通訊接口和RS232通訊接口)。
整車控制器采集加速踏板信號、制動踏板信號及其他部件信號,并做出相應判斷后,控制下層的各部件控制器的動作,可實現(xiàn)整車驅動、制動、能量回收等功能,電動汽車整車控制系統(tǒng)框圖如圖1所示。主要功能如下。
圖1 整車控制系統(tǒng)框圖
(1)整車驅動控制。接收、處理駕駛人的駕駛操作指令,并向各個部件控制器發(fā)送控制指令,使車輛按駕駛人意愿行駛。
(2)能量管理功能,如充電和放電回收。
(3)整車輔助系統(tǒng)控制,如電動空調、暖風等控制。
(4)整車安全管理和診斷功能,如預警和故障干預。系統(tǒng)故障的判斷和存儲,動態(tài)檢測系統(tǒng)信息,記錄出現(xiàn)的故障。對整車具有保護功能,根據故障的類別對整車進行分級保護,緊急情況下可以關閉發(fā)電機及切斷母線高壓系統(tǒng)。
(5)整車網關的管理功能,實現(xiàn)新能源CAN和車身CAN交互。與電機、DC/DC、蓄電池組等進行可靠通訊,通過CAN總線以及關鍵信息的模擬量進行狀態(tài)的采集輸入及控制指令的輸出。
(6)整車信息管理功能,如儀表顯示、遠程監(jiān)控等。接收處理各個零部件信息,結合能源管理單元提供當前的能源狀況信息。
(7)高低壓安全管理與保護功能。根據故障的類別對整車進行分級保護,緊急情況下可以切斷母線高壓系統(tǒng)。
純電動汽車整車控制節(jié)點包括:電機控制器、電池控制器、充電控制器、空調控制器、儀表控制器、真空泵、風扇控制器等,其控制邏輯如圖2所示。一級控制為整車控制器直接控制。其中電機控制器、電池控制器、充電控制器、空調控制器、儀表控制器通過CAN網絡通訊傳輸控制指令;真空泵、風扇控制器直接通過普通導線傳輸控制指令,為硬線控制。
圖2 整車控制邏輯
(1)整車狀態(tài)的獲取,主要內容如下。
1)點火鑰匙狀態(tài)為OFF、ACC、ON、START。
2)充電監(jiān)控狀態(tài)為充電喚醒或充電連接狀態(tài)。
3)變速器擋位狀態(tài)為P、R、N、D。
4)加速踏板位置(加速踏板開度為0%~100%)。
5)制動踏板狀態(tài)為踩下制動踏板或未制動。
6)電池控制器中繼電器、電壓、電流等狀態(tài)。
7)MCU工作模式、轉速、扭矩等狀態(tài)。
8)EAS、PTC狀態(tài)信息。
9)ABS 狀態(tài)、ICM狀態(tài)等。
(2)駕駛人的意愿識別和控制模式的判斷。純電動汽車整車有2種工作模式,即充電模式和行駛模式。整車控制器有低壓喚醒后,周期執(zhí)行整車模式的判斷,其中充電模式優(yōu)先于行駛模式。
充電模式:充電喚醒信號,(快慢充)充電門板信號或連接確認信號。
行駛模式:點火開關置于ON位時,無充電喚醒信號,無充電門板信號或連接確認信號。
純電動汽車工作模式的切換:充電模式不能切換到行駛模式,當點火開關處于ON位并充電時,此時關閉充電口,車輛不能上高壓,需要駕駛人將點火開關打到非ON位,并再次轉到ON位方可上電;行駛模式可以切換到充電模式,整車行駛時,如果檢測有充電需求,整車控制器需要先執(zhí)行高壓下電后,再進行正常的充電流程。
(3)整車故障的判別及處理。整車控制器根據電機、電池、DC/DC等零部件故障、整車CAN網絡故障及整車控制器硬件故障進行綜合判斷,確定整車的故障等級,并進行相應的控制處理。整車故障等級有四級,見表1所列。
(4)外圍相連驅動模塊的管理。整車控制器外圍相連驅動模塊控制有電池內高壓主負繼電器、空調系統(tǒng)高壓繼電器、冷卻液泵、DC/DC、冷卻風扇、電子轉向助力系統(tǒng)、快充繼電器等。
表1 整車故障等級劃分表
整車控制器的開發(fā)過程,一般會遵循V模式開發(fā)過程。V模式開發(fā)的理念是通過協(xié)同合作,使得軟件設計達到高效與高質兼得的目的,具體流程如下。
(1)根據提煉出來的需求,建立數學模型,并進行模型仿真。
(2)將模型數據下載到快速原型中,用硬件接口替代原來模型中的邏輯接口。
(3)利用專業(yè)軟件,生成C代碼,與底層程序集成后,通過接口程序下載到整車控制器硬件中,準備進行調試。這個過程中,每個功能模塊會分別進行調試。
(4)硬件在環(huán)仿真測試,利用模擬器模擬車輛運行環(huán)境,對整車控制器進行功能測試。
(5)整車控制器裝車,進行實車測評,完成通訊協(xié)議標定。測評通過后,得到產品的第一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