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多角度闡述古詩詞在天文、地質、氣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知識教學中的應用,古詩詞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教學中的應用,古詩詞在重要城市教學中的應用等三方面內容,旨在闡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瑰寶——古詩詞在中國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關鍵詞:古詩詞;中國地理;應用探究
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在當今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自幼熱愛中國古詩詞文化,成為地理老師后,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古詩詞與中國地理的教學內容有著異曲同工的聯(lián)系。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時,嘗試從多角度將古詩詞與中國地理教學內容相結合,產(chǎn)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古詩詞在天文、地質、氣候等自然地理知識教學中的應用
(一)古詩詞在天文知識教學中的應用
在講解地球的橢球體形狀時,可以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保ㄌ仆踔疁o《登鸛雀樓》)作為例子,并輔以圖示的方法說明,如果大地表面是平面,平視和俯視的景物數(shù)量沒有差別,只有當大地表面是曲面,才能產(chǎn)生俯視比平視看到的景物更多的結果。在講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時,教師可以將“白日依山盡”(唐王之渙《登鶴雀樓》)作為引入,說明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都是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結果,再利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進一步說明,地球自轉一圈的長度約等于赤道周長的4萬公里即8萬里。
在講解月相知識時,可以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保ㄋ翁K軾《水調歌頭》)引入,說明月相的變化多端。然后用不同的古詩詞引出典型的幾種月相,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宋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黃昏時分月亮升上天空,說明是滿月?!霸侣錇跆渌獫M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保ㄌ茝埨^《楓橋夜泊》)夜半時分月亮落到地平線以下,說明是上弦月?!叭碎e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保ㄌ仆蹙S《鳥鳴澗》)夜靜時分月亮升上天空,說明是下弦月?!皸盍叮瑫燥L殘月。”(宋柳永《雨霖鈴》)拂曉時分天空展露一彎月亮,說明是下蛾眉月。
(二)古詩詞在地質知識教學中的應用
在講解地形的五種類型時,可以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保ū彼翁K軾《題西林壁》)引出山地地形。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陸游《游山西村》)表現(xiàn)丘陵地形。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保ū背窀琛峨防沾ā罚┱宫F(xiàn)內蒙古高原的景色。
在講解中國地勢特征時,可以用古詩詞讓學生體會中國地勢高低的趨勢,例如,“百川東到海。”(漢樂府),“大江東去。”(北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滾滾長江東逝水?!保?楊慎《臨江仙》)。學生從水的流向——自西向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記憶中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征。再如,“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保ㄌ?李白《早發(fā)白帝城》)通過展現(xiàn)三峽中船行的急速,引出地勢呈三級階梯的特征,在階梯交界處有巨大的落差,會導致水流速度加快。
(三)古詩詞在氣候知識教學中的應用
在講解氣溫知識時,可以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保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高處不勝寒。”(北宋蘇軾《水調歌頭》),引出海拔對氣溫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花開得也越遲。還可以用“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唐 張敬忠《邊詞》),引出緯度對氣溫的影響,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春天來得也越晚。
在講解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界線時,可以引用“春風不度玉門關。”(唐 王之渙《涼州詞》)說明春風即夏季風,風勢在賀蘭山以西,河西走廊地區(qū),已經(jīng)非常微弱了。
在講解特殊天氣現(xiàn)象——梅雨時,可以引用如下古詩詞:“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保纤?趙師秀《約客》),“梅子黃時雨?!保ū彼钨R鑄《青玉案》),“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保纤?范成大《喜晴》)說明梅雨季節(jié)陰雨連綿的景象。如果還要深入講解“空梅”,可以引用“梅子黃子日日晴?!保纤?曾幾《三衙道中》)說明某些年份的梅雨季節(jié)也可能出現(xiàn)降水很少的情況。
在講解特殊的天氣系統(tǒng)——冷鋒時,可以借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保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說明冷鋒過境會導致降溫和降水。在講解特殊的天氣現(xiàn)象——山谷風時,可以引用“巴山夜雨漲秋池?!保ㄌ?李商隱《夜雨寄北》)說明巴山地區(qū)夜間由于刮的是山風,山谷中的氣流被迫上升,凝云致雨,所以夜雨較多。
二、古詩詞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教學中的應用
(一)古詩詞在名山大川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有眾多的名山可以作為自然景觀的代表來講述,而古詩詞配合圖片可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描寫的是山東的東岳泰山?!爸挥刑煸谏希鼰o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北宋寇準《詠華山》)描寫的是陜西的西岳華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保ū彼?蘇軾《題西林壁》)描寫的是江西的廬山。
古詩詞中有大量關于黃河和長江的描述,在講述《黃河》和《長江》兩課時,可以用來作為課程的引入。與黃河相關的古詩詞有:“君不見黃澗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保ㄌ?李白《將進酒》)“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保ㄌ?王之渙《登鶴雀樓》)“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保ㄌ?李白《行路難》)“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唐 劉禹錫《浪淘沙》)與長江相關的古詩詞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保ㄌ?杜甫《登高》)“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臨江仙》)“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入物。”(北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湖泊作為濕地景觀的典型代表,對于生態(tài)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講述時可以借助古詩詞引入。例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保ū彼?蘇軾《飲湖上初睛后雨》)描寫的是浙江的西湖?!斑b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保ㄌ?劉禹錫《望洞庭》)描寫的是湖南的洞庭湖?!扒嗪iL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保ㄌ?王昌齡《從軍行》)描寫的是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的青海湖。
(二)古詩詞在亭臺樓閣教學中的應用
古詩詞中描寫亭臺樓閣的語句不勝枚舉,而且很多詩句為學生所熟知,在進行人文景觀教學時可以選擇合適的進行引用。
例如,描寫樓閣的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保ㄌ?崔顥《黃鶴樓》)描寫的是湖北的黃鶴樓?!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保ㄌ?王之渙《登鸛雀樓》)描寫的是山西的鶴雀樓?!拔袈劧赐ニ?,今上岳陽樓?!泵鑼懙氖呛系脑狸枠恰!昂翁幫裰荩瑵M眼風光北固樓。”(南宋 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描寫的是江蘇的北固樓?!半醺唛w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保ㄌ?王勃《滕王閣詩》)描寫的是江西的滕王閣。
描寫亭臺的詩句如下,“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南宋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描寫的是江蘇的賞心亭?!敖?jīng)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保纤?岳飛《池州翠微亭》)描寫的是安徽的翠微亭?!按何蠢希L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北宋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描寫的是山東的超然臺。“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南宋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描寫的是江西的郁孤臺。
描寫橋梁的詩句如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保ㄌ?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保纤?姜夔《揚州慢》),描寫的都是江蘇的二十四橋?!爸烊笜蜻呉安莼?,烏衣巷口夕陽斜。”(唐 劉禹錫《烏衣巷》)描寫的是江蘇的朱雀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保ㄌ?張繼《楓橋夜泊》)描寫的是江蘇的楓橋。
(三)古詩詞在其他地理景觀教學中的應用
很多著名的地理景觀都留下了歷代文人騷客的足跡和詩文,講課時可以引用。
和歷史古跡相關的古詩詞如下,“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唐 劉禹錫《烏衣巷》)描寫的是江蘇的烏衣巷。“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保ㄌ?李商隱《登樂游原》)描寫的是陜西的樂游原?!伴L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保ㄌ?杜牧《過華清宮》)描寫的是陜西的華清宮。“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保ㄌ?杜甫《蜀相》)描寫的是四川的武侯祠。
和古代邊關相關的古詩詞如下,“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保ㄌ?李白《關山月》),描寫的都是甘肅的玉門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保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描寫的是甘肅的陽關?!昂谠茐撼浅怯荩坠庀蛉战瘅[開。”(唐 李賀《雁門太守行》)描寫的是山西的雁門關。
三、古詩詞在重要城市教學中的應用
(一)古詩詞在南方名城教學中的應用
南京,六朝古都,繁華之地,古詩詞中多有提及。例如,“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昊越?!保ㄌ?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保ㄌ?李白《金陵酒肆留別》)“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唐 劉禹錫《石頭城》)
揚州,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地,古時交通要沖,古詩詞中不乏名句傳世。例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保ㄌ?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保ㄌ?杜牧《贈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保ㄌ?杜牧《遣懷》)
杭州,南宋國都,江南名城,其美景在古詩詞中盡現(xiàn)。例如,“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保ㄌ?白居易《憶江南》)“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保纤瘟稚额}臨安邸》)“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保ū彼?柳永《望海潮》)
(二)古詩詞在北方名城教學中的應用
西安,十三朝古都,引無數(shù)文人騷客流連,有眾多名篇佳作傳世。例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保ㄌ?李白《子夜吳歌·秋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保ㄌ?杜甫《月夜》)“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保ㄌ?杜牧《過華清宮》)
洛陽,九朝古都,牡丹香氣四溢,有“花都”的美譽,墨客騷人云集,又有“詩都”之稱。例如,“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唐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 張籍《秋思》)“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保ㄌ仆鯙场洞伪惫躺较隆罚?/p>
作者簡介:馮旭芹(1976.08-),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學二級職稱。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