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磊 孫惠
[摘 要] 高校是一個獨立運行的系統(tǒng),為全面推動高校各項事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整體優(yōu)化高校資源的科學配置,需要依托于科學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以此來整體優(yōu)化和提升高校的內部控制水平。高校內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目標,保證高校的資源、資金以及資產得以完整、安全以及充分利用。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高校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同時也能夠整體優(yōu)化高校的發(fā)展效益。
[關鍵詞]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應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4.132 高等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一個獨立運行的系統(tǒng),高校具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如何優(yōu)化高校的整體發(fā)展成效,不斷推動高校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應該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提升內部控制成效,綜合優(yōu)化內部控制水平。在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該基于科學的原則,同時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以此來綜合性評價高校的各項工作,保障高校各項事業(yè)的穩(wěn)步推進。
1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在高校教育管理體系中,科學的內部控制,離不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也離不開強有力的內部控制機制。高校內部部門眾多,人員眾多,同時教學、科研等資源也比較豐富,如何整體優(yōu)化高校的發(fā)展合力,全面提升高校的發(fā)展質量,需要基于科學的原則來建構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一方面,在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該充分堅持定量與定性結合的原則。通過科學的定量原則,按照數(shù)據或者信息資源來進行綜合研判以及數(shù)據分析,便于人們直觀把握內部控制評價的成效。同時,基于科學的定性原則,能夠結合各類數(shù)據以及資源等來進行科學的定性,明確高校運行發(fā)展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亟待優(yōu)化的方向等。另一方面,在高校內部控制過程中,科學建構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還應該堅持可操作性與全面科學的原則。內部控制是一項實踐性的工作,在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只有充分結合高校的發(fā)展特色以及自身特點,整體實現(xiàn)內部控制的可操作性,才能真正將一系列評價指標或者評價方法落到實處。
2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2.1 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缺失
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實踐中,科學的內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對于高校,還是對于企業(yè),內部控制都是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優(yōu)化內部效率的重要方法。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運用內部控制,試圖基于科學的內部控制來整體提升高校的發(fā)展質量。但現(xiàn)階段高校的內部控制明顯存在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問題,不少高校在內部控制過程中,尤其是在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過程中,明顯存在照抄照搬的問題,盲目套用企業(yè)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但高校與企業(yè)具備本質上的差異,企業(yè)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但高校顯然不是。因此,在內部控制實踐中,若缺乏科學全面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勢必會影響著內部控制的整體成效,也制約著高校各項事業(yè)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2.2 內部控制沒有形成全過程行為
在高校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實踐中,內部控制并不是高校單一部門的具體事項,也不是某些人的工作權限,而是一種全員參與的全過程行為。高校內部管理部門眾多,在內部控制過程中,若沒有統(tǒng)一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若沒有人人參與的廣泛性的內部控制意識,勢必會整體制約著高校內部控制的實施。但現(xiàn)階段,高校在內部控制過程中,缺乏對內部控制的充分認知,也缺乏對內部控制意識的整體認知。學校領導干部將內部控制當成財務部門的專有事項,或者讓行政部門來配合參與內部控制管理。學校教師缺乏對內部控制的重視,認為內部控制與教學科研無關??梢?,在高校內部控制過程中,缺乏全面統(tǒng)一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缺乏人人參與的科學的內部控制氛圍,必將影響著內部控制的整體成效。
3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方法
3.1 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操作方法
在高校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內部控制的科學開展,離不開完善系統(tǒng)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這是內部控制的指導與前提。為真正將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落到實處,應該運用具體可操作的方法。在評價指標體系的運用過程中,可以結合使用重新執(zhí)行法、觀察法、檢查法以及詢問法等。在這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中,后三種方法具有非常強的執(zhí)行力,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也相對比較簡單。比如觀察法即是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來挖掘出高校內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繼而明確優(yōu)化和解決的方向。詢問法即是對當事人進行詳細問詢,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全面收集與整理他們的真實情況,繼而得到較為準確的判斷和結論。相比后三者方法,重新執(zhí)行法是一種應用效果較突出、應用范圍也較廣泛的科學方法。在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過程中,基于這一具體操作方法,可以對需要評價的過程進行重新執(zhí)行。
3.2 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評價方法
3.2.1 內部控制設計的評價
在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過程中,應該基于總體評價方法,對內部控制設計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以此來明確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適用性與恰當性問題。內部控制的設計工作,是內部控制的前提條件,也是提升內部控制整體成效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高校內部控制設計過程中,應該結合組成要素等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著重評價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在評價過程中,應該充分參考多元化的標準和元素,尤其是要結合高校內部控制的框架,明確高校內部控制的組成要素,繼而予以精準而全面的評價。
3.2.2 內部控制實施的評價
在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體系中,為整體優(yōu)化內部控制的作用與成效,應該針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實施進行科學的評價。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實施,離不開科學的運行條件和運行環(huán)境,離不開科學的運行方法和運行流程,只有明確這些內容,才能整體提升內部控制的運行質量,也才能真正反饋高校各項事業(y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亟待優(yōu)化的方向。內部控制的實施是一項系統(tǒng)且科學化的工作,在評價過程中必須充分結合它的適用范圍以及實施水平來予以精準性評價。在整體評價內部控制指標體系的實施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內部控制的運行來得出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否,繼而找到調整和改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
3.2.3 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
在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過程中,應該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風險基礎評價法是一種基于風險考量以及風險評價的科學評價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該基于科學的風險類型判斷或者風險內容確定等來進行風險評價,重點檢驗高校在各項事業(yè)的運行過程中,是否存在這類型的風險,以及風險的大小、風險的內容、風險的應對措施等。在總體把握風險類型的基礎上,基于科學的評價來實現(xiàn)信息數(shù)據的收集與整合。當高校采用相關的對策來應對風險時,也應該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適用性以及實用性等進行充分的評價,繼而全面評估內部控制的優(yōu)勢以及存在的缺陷,及時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
4 結論
在高校內部控制實踐中,應該充分結合高校的特色以及高校的運行特點,科學匹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整體實現(xiàn)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建構以及全面應用。在實際評價過程中,要掌握具體操作方法,也應該明確總體評價方法。
參考文獻:
[1]武新紅,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經貿,2017(9).
[2]孫加洪,試論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新經濟,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