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變革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何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已成為當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一大問題。iPad憑借其良好的互動性、便攜性、豐富的應用程序和網絡化服務,成為最適宜教育教學應用的智能終端形態(tài)之一。很多課堂教學中已經加入了iPad使用,iPad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發(fā)生了變化。本文選取了幾個實例,觀察iPad在課堂中的使用,探究分析iPad使用對課堂教學產生的效果。
【關鍵詞】iPad 互動 實踐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才能力要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強調學習方法、思維方法,鼓勵創(chuàng)新性的思考與動手能力。新課程改革重視素質教育,人才培養(yǎng)更加傾向于對自主探究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的培養(yǎng)。
自2010年平板電腦出現以來,憑借其良好的操作性、人機互動性、高效的程序運行能力和便攜性,為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支持,增加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的可能性。iPad在課堂中怎樣充分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本文根據一些學科課堂教學中的實例進行了分析。
二、使用iPad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情
平板課堂互動教學系統(tǒng)在目前課堂教學輔助系統(tǒng)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主要是以提升中小學課堂教學效果為目標。在iPad移動智能終端和無線網絡環(huán)境支撐下,課堂互動教學系統(tǒng)支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機互動,輔助管理課堂進度,呈現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以及收集統(tǒng)計課堂檢測數據。此類系統(tǒng)通常有教師端和學生端兩個版本,彼此間功能不盡相同,教師的課前備課、課上授課、課下輔導都能通過課堂互動教學系統(tǒng)完成。
例如,在《天火之謎》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使用青果在線平臺,教師的iPad登錄教師端,學生的iPad登錄學生端。教師設置課前檢測環(huán)節(jié),學生完成生詞練習并提交,教師端迅速呈現檢測結果,顯示每一題正確、錯誤的人數以及正確率。教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講解。
案例中通過青果在線平臺,教師可以迅速看到學生的完成情況,省去了教師收發(fā)測試批閱測試的過程。同時平臺還可以分析出具體的正確錯誤人數,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iPad的使用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除此之外,在新授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對新授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教師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后續(xù)教學。
三、使用iPad可以擴大資源查閱范圍
過去教師提供給學生的自學查閱資料主要是文字圖片資料,關于一些視頻、影音資料教師大都用于全班同學共同學習。iPad支持各種類型文件的播放,這也為學生學習資源的呈現提供了支撐。學生的學習資源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包含文字、圖片、影音等形式。同時,多臺iPad也使學生自主學習或小組學習成為可能。
例如,在教學《初識物聯(lián)網》一課時,物聯(lián)網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概念,想讓學生快速感受物聯(lián)網的概念,可以讓學生感受豐富的相關資料,教師在360云盤中上傳物聯(lián)網從產生到發(fā)展的理論知識、《物聯(lián)網標準化白皮書》、有關物聯(lián)網的新聞、關于物聯(lián)網應用的視頻資料等。學生用自己的iPad登錄360云盤,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物聯(lián)網知識進行了解。自學過后再由學生匯報,談一談自己了解到的物聯(lián)網知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課前找了豐富的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選擇學習。要求每個學生查看所有的資料會花費較長的時間,學生分頭選取自己喜歡的形式學習相關知識,再由學生匯報自己的收獲。從學生的個人自學到全班同學匯報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構建起對物聯(lián)網的概念。正是iPad強大的程序應用以及便攜性為課堂提供了幫助。除了百度網盤,iPad中還有許多適合呈現資料的App,如Goodnotes,學生不僅可以閱讀資料,還可以進行注釋批注,增加閱讀的效果。
四、使用iPad可以增加學生實踐活動
iPad程序運行能力還體現在APP STORE中豐富的應用程序。在應用商城中的這些應用不僅包含了生活娛樂方面的應用,更是有許多教育類的應用。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合適的相關應用可以增強學生的感受與理解。
例1:在《漂亮的房間》一課中,學生來畫房間首先要對房間有空間的概念,畫面中有一個面、兩個面或者更多。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概念呢?教師讓學生用iPad照相功能,對著教師選取一個角度進行拍攝。然后選取不同角度的照片進行分享,學生來總結這些照片中不同空間的區(qū)別在哪里,從照片中抽象出房間的維度。
照相功能是非常普遍、常見的應用,但是美術老師巧妙地使用讓學生在拍照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墻面表現,為學生畫房間打下了基礎。
例2:如《天火之謎》一課中,課文詳細描寫了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這個實驗能夠成功是因為富蘭克林風箏的奇特設計。教師將風箏、風箏線、鐵絲等部分分開插入演示文稿的幻燈片中。課堂上,學生用WPS演示打開這一文件,學生通過移動各個部件將它組合成富蘭克林的風箏,并進行分享講述自己這樣組合的理由。
富蘭克林的風箏本來只存在于學生的想象中,教師通過這一應用模擬了這樣一只風箏,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以及對課文的理解將風箏進行組裝。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是抽象地想象這樣的風箏,更是將想象化為現實。同時,根據學生的作品也可以檢測學生的理解是否正確。
例3:在“多邊形的內角和”一課中,教師使用Numberkiz軟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拼一拼、量一量試著探究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同時,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Numberkiz可以進行自動錄屏,學生在匯報自己的探究過程時,探究過程可以同步進行播放。
學生的探究過程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如果采用紙的多邊形進行剪、拼比較麻煩,而在軟件中可以快速、精確地進行操作。學生既可以體驗探究的過程,又可以節(jié)約時間,匯報時也不需要進行重復操作。這一軟件的使用可以說是收到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五、使用iPad可以增加學生評價的機會
在過去的課堂中,往往是由教師評價學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評價逐漸發(fā)生變革,評價的主體由教師轉為學生,包括學生自評與生生互評。由于課堂內時間有限,學生評價的機會也有限,一節(jié)課內能發(fā)表評價的學生人數不多,但是應用了iPad,學生就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點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例3:在高年級語文復習課中,讓學生在家有感情地背誦一首喜愛的詩歌,并請父母拍下視頻,使用“曉黑板”App拍攝并發(fā)布在班級圈中。第二天在課堂內,讓學生打開“曉黑板”班級圈,從中查看其他同學的背誦視頻,并進行投票、點評。教師使用教師端查看學生的視頻和點評情況,選擇典型事例進行展示,這樣就讓更多的學生有了展示、交流互動的機會。
過去學生評價的機會就是在課堂內進行點評,加入了App之后的點評不再局限于學生的發(fā)言,學生可以通過點贊、投票的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組織語言發(fā)表評論,人人都可以將自己的觀點亮出來。一個同學可以對多個同學進行點評,一個同學可以接收到多個同學的點評,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六、總結
iPad應用與教學使得課堂更加多元化,學習資源的交互性與多樣性為師生提供了不同的選擇。多樣的教學應用與教學平臺,提高了教學效率,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前測、新授、評價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加入iPad使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iPad課堂教學應用還處在起步階段,iPad在課堂中的使用有時還會存在問題,教師的iPad教學經驗還需要逐步積累。適合教師課堂教學的App應用程序正在增多,需要教師關注并進行實踐。這一切都需要教師的共同努力,敢于突破常規(guī)。
【參考文獻】
[1]李玉順,焦辰菲,馬沁妍,史鵬越.一對一教學應用、推進策略與階段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2).
[2]李玉順,史鵬越,楊瑩,辛雪園,桑宇霞,馬沁妍.平板電腦教學應用及其在我國的發(fā)展[J].課程與教學,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