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華芬
摘要:“翻轉(zhuǎn)課堂”,是時下教學變革的熱點詞匯,即是將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前置。傳統(tǒng)課堂是教室里老師授課,回家后學生做作業(yè);“翻轉(zhuǎn)課堂”是學生在家初步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上則是答疑解惑、練習反饋,當堂指導等,從而達成以“學”為中心、“生動”學習的高效課堂。我校通過校園無線網(wǎng)絡全覆蓋,打造云學習終端,師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全面推進翻轉(zhuǎn)課堂教學變革。作為一門綜合性的文科課程,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該如何“翻轉(zhuǎn)”呢?筆者以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復雜多樣的地形》為例,談一些初中歷史與社會“翻轉(zhuǎn)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此求教于同人。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與社會;翻轉(zhuǎn)課堂;實踐
一、課前三步驟
教師制作《復雜多樣的地形》PPT導學課件,用CS錄屏軟件制作導學微視頻,發(fā)布到學生平板上。
(一)自學微課
學生在家觀看微視頻,通過“暫停”“重播”等自主掌控學習進度,自主學習。了解平板上的三項學習任務:1.了解我國的主要地形單元;2.運用地圖,描述我國地勢特點及其影響;3.結(jié)合具體實例,分析地形地勢等自然環(huán)境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二)在線檢測
學生參考課本及微課,完成三道預習題:1.班級五個小組分為山脈組、高原組、盆地組、平原組、丘陵組,能夠在空白地形圖上找出我國主要山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主要地形單元,簡要描述其特征(參考微視頻內(nèi)容)。2.中國的地勢有何特點?這種地勢特點對河流流向、水力、氣候有何影響(參考微課幻燈《中國地形圖》《中國地形剖面示意圖》《水電站分布圖》)?3.地形地勢等自然環(huán)境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有何影響(參考小微視頻片段《百葉龍》《舟山鑼鼓》《越劇》與《黃土高坡》)?學生在線完成預習題并提交。
(三)提出困惑
學生對于自學微課、在線檢測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在線討論交流,提出困惑,提交到師生互動平臺。
教師通過學習終端,查閱學生在線檢測完成情況,在線交流的主要問題,充分掌握學生學情,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進行有針對性地備課,從而讓課堂“有的放矢”。
二、課中四環(huán)節(jié)
(一)交流展示
學生活動(預習題1):山脈組、高原組、盆地組、平原組、丘陵組等五個小組分別上臺做小組匯報。
第一組匯報:“大家好,我們是山脈組,中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山脈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我們根據(jù)不同走向給它分分類:一是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天山、陰山、燕山山脈,昆侖山、秦嶺、大別山脈,南嶺;二是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有……三是……四是……五是……。6位學生組成的小組分工明確,有人做講解,有人在電子白板上勾畫山脈位置,有人用平板展示山脈風光圖片,還有人在旁邊忙著補充。
高原組、盆地組、平原組、丘陵組一一上臺做了展示,有的小組做了PPT,有的小組男女配合雙人講解,還有小組用平板展示立體地形圖。
師:點出“山脈比較復雜,要將復雜的地理理清楚,給事物分類是一個好辦法?!?/p>
第三小組匯報(預習題2):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逐漸降低。這也導致了我國的大江大河是自西向東流動,正所謂“大江東去浪淘盡”“滾滾長江東逝水”。
(二)釋疑解難
第二小組釋疑:不是逐級降低,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可以看到明顯差異的三種顏色,也代表著三種明顯不同的海拔高度,因此是逐級降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第四小組補充: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喜馬拉雅山為第一、第二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為第二、第三階梯分界線。 第五小組則表示,階梯交界處,往往分布著水電站;對氣候的影響尚未得出結(jié)論,希望全班同學群策群力。
師:大家想想,中國地勢如果西低東高會如何,可見地勢對氣候產(chǎn)生什么影響?
第一小組釋疑:西高東低的地勢還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地,形成降水。
師:山脈也是我國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脈和山脈之間鑲嵌著高原,盆地和平原。各小組能找出來嗎?
第二小組: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鑲嵌著準格爾盆地;天山和昆侖山之間鑲嵌著塔里木盆地,被稱為是“三山夾二盆”。其他小組紛紛進行補充。
(三)當堂練習
學生當堂完成平板作業(yè):五道選擇題。
教師通過平板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做題動態(tài),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3道題正確率100%,2道題正確率82%、78%。教師只對這兩題當堂分析。課上,教師針對個別學生的錯誤進行了指導。題目分析時,針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錯誤的學生進行了提問和關注。
(四)拓展延伸
師:《百葉龍》《舟山鑼鼓》《越劇》等視頻,可以看出浙江江南水鄉(xiāng)音樂、舞蹈、戲劇有何特點?這些藝術形式會出現(xiàn)在陜北的黃土高原上嗎?
第五小組認為:杭嘉湖平原上,河湖眾多,《百葉龍》有鮮明的水鄉(xiāng)特色;第三組覺得:舟山群島的鑼鼓,具有鮮明的海島特色;第一組表示,越劇婉轉(zhuǎn)動聽,具有江南絲竹特色。第二小組認為:與浙江不同,黃土高原上也有音樂舞蹈,安塞腰鼓、秦腔等,是一種粗獷豪放、高亢悲壯的風格。第四小組還有一位學生把《梁祝》《秦川抒懷》分別唱了一句,演繹不同的風格,讓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最后學生得出結(jié)論:一個地方的地形地勢等自然環(huán)境往往就決定了一個地方的生產(chǎn)方式、生活方式,即“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p>
總之,學校教育的終極價值是社會價值。學生最終都將是踏入社會的人,要保證踏入社會的學生不是來自“異域的外星人”,教師必須把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學生使命感作為重要目標,廣泛聯(lián)系社會,把課堂延展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正如羅素所說,“教育活動就是要教會學生過美好的的生活”。學校是社會的一個小窗口,社會上有“風吹”,學校里就會有“草動”。面對社會多元化的現(xiàn)象,教師通過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積極引導學生理智面對五花八門的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心智健康成熟發(fā)展,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方國才主編.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100個優(yōu)秀教師教學心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
[2]歐陽芬主編.新課程課堂教學問題探究與解決叢書《做專業(yè)的教師――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jié)》.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6.
[3]趙國忠主編.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jié)――決定名師精彩教學的100個課堂細節(jié).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2.
[4]卞金祥主編.名師工程教學提升系列《用特色吸引學生――名師最受歡迎的特色教學藝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