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報告明確提出,要繼續(xù)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需要一批能力素質出眾的公務員隊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yè),公務員責無旁貸,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新發(fā)展理念,才能更好地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浪潮中有所作為。本文從公務員能力的涵義入手,深入分析基層公務員能力建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公務員;能力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D63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6-0236-02
作者簡介:田承先(1985-),男,碩士研究生,中共唐河縣委黨校,講師。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國家公務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綜合素質的好壞、辦事效率的高低、服務水平的優(yōu)劣事關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全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注重培養(yǎng)干部隊伍的專業(yè)能力、專業(yè)精神,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的能力。這就為新時代加強公務員隊伍的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公務員能力的涵義
公務員制度雖源自于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但現(xiàn)代公務員制度在我國仍舊屬于舶來品,起源于英國,在民國之后才由西方引入到我國的政治生活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公務員制度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公務員在中國特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作用也是突出的,這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基礎,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前提條件。因此,公務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行為的公共性,即履行公職;二是身份的特殊性,即行政編制;三是收入的特殊性,即財政供給。簡單來說,公務員就是具有行政編制、財政供給且履行公職的人員。能力,即為素質,是指完成某項任務或目標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并通過實踐活動所展現(xiàn)出的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公務員能力應該指的是公務員依法履行公職的過程中所應具備的各類素質,以及展現(xiàn)的各類行為的總和。
二、基層公務員能力建設過程中呈現(xiàn)出的不足之處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公務員制度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與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官本位思想殘留,服務意識不強。我國是在封建社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兩千余年的封建思想所束縛的政治社會也沒有徹底的發(fā)生改變,官本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個別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懶政怠政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不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夠做到以人為本,主動服務觀念依然淡薄。
二是依法行政能力不強,誠信原則缺失。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zhàn)略,并將其寫入了憲法中。依法治國首要的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要求國家公務員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職權時要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執(zhí)法和行政,遵循誠實守信原則。然而在現(xiàn)實中,部分公務員法治觀念差,依法行政的能力不足,朝令夕改,喪失了基本的誠信原則,與之相對應的是群眾安全感缺乏,利益受損,進而影響到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是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不強。近些年來,國家的公務員招錄工作實施了“凡進必考”的制度,嚴把進人關,公務員隊伍結構優(yōu)化明顯,但創(chuàng)新力還沒有被完全激發(fā),相當一部分公務員仍然采用老思維、老方法與群眾辦事交流。工作開展過程中,以完成上級任務為出發(fā)點,忽略具體事務的操作性,行為固化應付了事,實效不明顯。尤其是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能力尤顯不足,往往采取“捂蓋子”的方式,缺乏危機意識,錯過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造成工作陷入被動,甚至引發(fā)更為嚴重的后果,擴大事件的影響力。
公務員能力建設過程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因素決定的:一是用人機制不健全,公務員競爭缺乏公平,競爭機制并沒有運行于公務員管理全過程?,F(xiàn)有的公務員隊伍,一直存在只進不出、出口不暢等現(xiàn)象,公務員新陳代謝機制不健全是造成公務員隊伍整體執(zhí)政能力不高的客觀因素之一。二是考核機制不完善,公務員工作缺乏積極性。我國現(xiàn)有的公務員考核標準籠統(tǒng)不明確,科學化實踐化程度低,評價缺乏客觀性偏重定性考核,忽視定量考核,雖然現(xiàn)在公務員考核以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為考評內容,但缺乏細化指標,不能正確的反映公務員的綜合能力。三是培訓制度設計不科學,不能滿足公務員個性化的需求。首先表現(xiàn)在培訓理念上將培訓作為一種獎賞,不能覆蓋全體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其次是培訓內容簡單不科學,針對性不強,不能夠因材施教,不能夠滿足不同崗位類型的公務員的需求;最后是培訓機構單一,缺乏培訓方式方法改革的動力,特別是有一些地方的培訓只是流于形式,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偠灾?,主客觀原因的存在特別是主觀因素的影響,使得一部分公務員在日常工作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使得公務員能力建設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
三、公務員能力建設的路徑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公務員要牢牢把握新變化,切實落實新理念,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整體能力素質。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要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這不僅是公務員能力建設的出發(fā)點,更是公務員能力素質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政治素養(yǎng)
公務員在能力建設過程中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牢守“四個意識”,堅定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敏銳的政治鑒別力。當前社會,隨著國內的開放程度逐漸加大,西方各類思潮涌入我國的政治生活中,腐蝕或影響著公務員,動搖其思想。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等價交換原則會淡化公仆意識、服務意識,導致人們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因此,提高政治素養(yǎng)迫在眉睫:首先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時刻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深入學習和掌握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要在工作中樹立典型,積極向先進人物學習、向典型學習、向模范學習,以先進人物的事跡為榜樣,繼承和發(fā)揚其精神,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同時還要向反面典型借鑒經驗,時刻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樣錯誤。最后要牢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與群眾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
(二)加強公共服務能力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要求政府必須轉變職能,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尤其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于公共服務的要求已不再簡單的是提供服務,而是提高服務的效率。要加強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首先要牢固樹立全新權益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二要正確認識自己工作崗位的職責,努力提供自己本職工作的能力與水平。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服務觀,在權力運用中始終把服務放在首位;要牢記公仆意識,在工作中不摻雜個人因素;要切實遵守崗位要求,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三要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構建效率政府。這就要求公務員在提供服務時嚴格按照程序辦事,要有大局觀,要提高執(zhí)行力,不推諉、不搪塞,努力為公眾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是我們的軟環(huán)境進一步得到提升。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這就要求公務員不斷提高自己依法行政能力,具體來講應該做多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培養(yǎng)公務員的法治意識。我國有著兩千余年專制史,人治的傳統(tǒng)根深蒂固,社會公眾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公務員在行使國家行政職權時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遵守法律規(guī)定,切實做到行為有據、程序合法,時刻體現(xiàn)公平公正意識。二是要牢牢把握依法行政的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包括有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公開、誠實守信等具體內容。三是要加強對公務員依法行政的監(jiān)督。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只有對權力進行適當的監(jiān)督才能夠實現(xiàn)最初的目標。除了加強對公務員廉政建設的監(jiān)督外,還要加強對公務員依法行政的監(jiān)督,確保公務員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確實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真正做到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是要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法律的遵守是全社會的義務,只有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法制教育,樹立法律的絕對權威,使得每一位公民都能夠自覺的遵守法律,以法律為辦事之準繩,那么公務員的依法行政自覺性就會在無形中得以提升,公務員的依法行政能力也隨之加強。
(四)提高公務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
提高公務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要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即在意識上把創(chuàng)新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fā)點。意識是行動的先導,而要創(chuàng)新首要的問題是解放思想,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xiàn)意識創(chuàng)新。其次是提高公務員的業(yè)務水平。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非常重要,創(chuàng)新不是憑空產生的,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要通過培訓、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在各種經驗和豐富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推動工作上的創(chuàng)新。最后要形成持續(xù)有效的創(chuàng)新機制。其一為創(chuàng)新保護機制,對公務員來說,最重要的保護則是允許探索、允許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能夠因為創(chuàng)新失敗而責備甚至是懲罰當事人,任何工作的開展都是由風險的,在限度內對創(chuàng)新者進行保護是極為重要的。其二是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俗話說得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雖然公務員工作性質特殊,但適當的獎勵也是必需的??梢酝ㄟ^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將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公務員考核和任用的一項重要內容,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意識。其三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機制,為公務員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包括在職學習等,使他們能夠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掌握最新的知識和發(fā)展動態(tài),保持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和開拓進取精神。
(五)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
這是一名優(yōu)秀公務員的必備素質和核心競爭力之一。必須要從多方面入手:一要加強學習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做好主動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準備及知識儲備;二要強化實踐磨礪,提升公務員果斷決策能力;三要增強公務員突發(fā)事件防范意識,未雨綢繆,采取積極措施將突發(fā)事件先滅在萌芽狀態(tài)。四要注重輿論引導,特別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要及時公布事件的相關信息,做到公開透明,避免群眾出現(xiàn)恐慌,降低突發(fā)事件的升級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新長征,2017(11):4-25.
[2]余先霞.試論公務員能力在政府效能建設中的作用[J].德州學院學報,2011,27(S1):11-13.
[3]鄭海兵,武文莉.論公務員創(chuàng)新能力[J].行政與法,2011(0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