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摘 要:科技小制作是指幼兒利用一些自然及廢舊材料、綜合運用多種技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簡單的科學原理,創(chuàng)造性地呈現(xiàn)出生動有趣、可觀賞、具有游戲色彩的“玩具”,具有結構簡單、材料易取、操作容易且富有趣味性等特點,在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如何通過科技小制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科技小制作;幼兒;動手能力;科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3-0072-01
陶行知說:“手和腦一起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苯逃绻黄H一方,而懈怠于另一方,難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幼兒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中,動腦的機會明顯多過動手的機會,動手能力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需要為他們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教師從幼兒認知發(fā)展水平出發(fā),開展科技小制作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一、精心選擇適合幼兒的工具和材料
1.合適的操作工具
幼兒的動手能力能否得到充分發(fā)展,前提條件就是要根據(jù)他們的認知和情感發(fā)展特點提供適合他們操作的工具,這些工具要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簡單便捷、易于操作,同時要充滿樂趣。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安全因素,為幼兒提供一些適合他們的常用工具,如剪刀、固體膠、雙面膠、記號筆、錘子、螺絲刀等,并指導幼兒掌握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對材料進行加工和組拼,順利完成小制作。
2.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
材料是幼兒科學小制作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載體。只有豐富的科技小制作材料,才能擴展幼兒的視野,讓他們在觀察、比較、選擇、擺弄的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一般來說,幼兒科學小制作的材料應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一是材料來源于生活,簡單易取。二是以無毒害、無危險的廢舊材料為主。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進行制作的理想材料,如一次性杯子、吸管、牙膏盒、塑料瓶、易拉罐、紙板箱、泡沫塑料等。教師應在平時發(fā)動幼兒觀察留心身邊的這些材料,為今后的小制作活動提供準備。
二、大膽放手,給幼兒活動的空間
有了適合幼兒的操作工具和多樣的操作材料之后,在開展幼兒小制作活動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膽放手。在我國,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注重知識方面的培養(yǎng),常常以幾歲認識多少漢字、會說多少英文單詞等來衡量一個孩子的聰明與否,而忽略了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萍夹≈谱骰顒右樌_展,離不開家長和教師背后的支持,當然更需要他們大膽放手,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
三、巧妙質(zhì)疑,給幼兒思維的空間
當幼兒完全投入到小制作的過程中時,教師要學會保持必要的沉默,但不是袖手旁觀。教師要做的就是要巧妙質(zhì)疑。質(zhì)疑,是教師啟發(fā)、引導幼兒尋找并解決問題的語言,能為幼兒思維的發(fā)展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教師的巧妙質(zhì)疑,能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不僅可以激活幼兒持續(xù)探究的興趣,讓幼兒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而且可以幫助幼兒對自己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重新進行審視,從而進一步完成操作。例如,“制作飛機”一課的內(nèi)容是幼兒學習組裝飛機。在聽完教師介紹之后,幼兒們開始自己探索和組裝。但教師發(fā)現(xiàn)有一名幼兒反復嘗試幾次后,飛機仍不能成功起飛。于是,教師引導這名幼兒觀察那些飛得遠的飛機,他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原來是自己的飛機翅膀裝錯了位置。這一發(fā)現(xiàn)使他產(chǎn)生了重新組裝的愿望,馬上又動起手來。教師在鼓勵幼兒大膽操作的同時,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幼兒克服困難,繼續(xù)探索,延長了專注活動的時間。
四、及時鼓勵,給幼兒克服困難的信心
幼兒要獨立完成一項制作,少不了教師的支持和鼓勵。因此,教師要支持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做有一定難度的事。幼兒對新生事物都懷有好奇心和新鮮感,但是一遇到困難就會缺乏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制作活動中要多鼓勵,給幼兒增加信心。例如,在“小汽車跑起來”這一節(jié)課中,教師剛把制作過程講清楚,材料發(fā)下去,就有幼兒要求教師幫忙組裝。于是,教師就“如何安裝汽車的輪子”這一內(nèi)容再細致地講解了一遍,并反復提醒幼兒使用材料時要注意安全,鼓勵他們自己探索。
五、交流互賞,給幼兒展示的舞臺
幼兒在完成作品之后,其心中的得意會溢于言表,既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喜悅,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許。教師應及時抓住這樣一個機會,為幼兒創(chuàng)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每次完成小制作活動后,教師都要求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置在班級的活動區(qū)角中作為展示。一來可以美化班級,二來幼兒之間也可以互相欣賞,學習他人長處,改進自己的缺點。例如,在一次以“車”為主題的校園科技節(jié)活動中,教師在校園的廣場上辟出了一大塊評選區(qū),將課堂上幼兒們制作的各式各樣的車一一陳列展示。這一科技活動不僅是展現(xiàn)幼兒作品的舞臺,更能讓幼兒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并學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總之,幼兒是善于學習和樂于學習的,家長和教師只要多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些自己動手操作的條件,多給幼兒選擇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特點、有趣的制作內(nèi)容,多給幼兒一些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他們就能在制作過程中探索與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科學奧秘,使自己的動手能力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玉芙.開展幼兒園科技體驗活動,為培養(yǎng)科技人才奠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07).
[2]許瓊華.陶行知的幼兒科學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