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會
摘要:目的: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借助運動療法實施康復的效果。方法:對在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康復科進行康復訓練的219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隨機分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每組患者均為73名;第一組患者實施骨盆牽引治療法;第二組患者實施骨盆牽引及物理因子治療法;第三組患者,在使用骨盆牽引及物理因子治療法的同時,還借助運動療法。結果:三個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與治療前情況進行對比可以看出,三種治療方法均有一定效果。第三組借助運動療法治療效果顯著好于第一組與第二組。三個組別治療后與治療前進行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康復治療過程中,運動療法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非常值得運用。
關鍵詞:運動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
很多二十----五十歲從事體力勞動的青壯年,患有腰腿痛疾病,即腰椎問盤突出癥。患者發(fā)病部位多在L4-5與L5--S1兩個節(jié)段。椎間盤包括纖維環(huán)與髓核兩個部分,是椎骨最主要的連接。患者纖維環(huán)如果出現破裂癥狀,就會導致髓核突出進而對神經產生壓迫。患者借助運動療法,能夠有效緩解疼痛癥狀與有效改善機體功能。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對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間,在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康復科進行康復訓練的219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每組患者均為73名。第一組患者平均年齡為(39.45±2.22)歲;第二組患者平均年齡為(41.12±2.11)歲;第三組患者平均年齡為(40.32±2.23)歲。每組患者性別、年齡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第一組患者實施骨盆牽引治療法。患者采取仰臥位,牽引裝置借助全自動微電腦控制。患者下胸廓有上牽引控制、骨盆由下牽引控制。牽引力量為患者體重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牽引時間為25分鐘/次;牽引頻率為一天一次;總治療時間為三個療程,10天為一個療程;第二、三個療程之間,患者休息一周。
第二組患者實施骨盆牽引及物理因子治療法。這組患者在實施與第一組患者相同的骨盆牽引法的同時,實施物理因子治療方法。物理因子治療方法是:患者的腰腹部實施高頻電療對置法;或腰部及腿部或腿部痛點并置法;治療時間為15分鐘/次;每一個療程為10次;總治療療程為兩個療程。中頻及低頻電療治療方法為:患者腰部或腿部痛點采取中頻及低頻電療方法治療時間為三個療程,每個療程為10次,每次治療時間為20分鐘。
第三組患者,在使用骨盆牽引及物理因子治療法的同時,還借助運動療法?;颊咴诩毙蕴弁雌诤蟛⑻幱诨謴推陔A段,實施運動療法。(1)半橋運動?;颊卟扇⊙雠P位置,并抬起臀部、挺胸挺腰,雙膝關節(jié)呈屈曲狀?;颊弑3诌@種狀態(tài)的時間為5--10秒。該運動能夠有效鍛煉腰背伸肌群。(2)橋式運動?;颊卟扇⊙雠P位置并抬臀挺腰,雙腿伸直呈并攏狀態(tài)?;颊弑3诌@種狀態(tài)的時間為5--10秒。該運動能夠鍛煉腰背伸肌群,不僅能夠有效抑制下肢伸肌痙攣模式,而且能夠最大程度提高患者骨盆對下肢的控制與協調能力。(3)仰臥抱膝?;颊卟扇⊙雠P位置,雙手盡量抱起雙膝向軀干靠攏??梢杂行у憻捀辜?。患者保持這種狀態(tài)的時間為10秒左右。(4)仰臥起坐?;颊卟扇⊙雠P位置,下肢盡量伸直,抬起頭部或坐起,將手伸向并盡量觸及足尖位置??梢杂行у憻捬颗c腹部肌肉。(5)燕式平衡?;颊卟扇「┡P位置,并在腹部下放置一個枕頭;抬起身體上部,兩個手臂與兩個下肢保持平衡狀態(tài)在5--10秒之間,可以有效鍛煉腰背伸肌群。(6)雄獅抬頭?;颊卟扇「┡P位置并抬起頭部,上身由雙臂支撐,可以鍛煉腹肌。(7)叉腰旋轉?;颊卟扇≌玖⑽恢茫瑑墒殖什嫜鼱顟B(tài),并且拇指放在腰前部。然后,腰自左向前旋轉,并做反向旋轉動作??梢藻憻捬快`活性。(8)旋轉拍打。患者采取坐位,上身以腰作為軸,向左轉到身體,并用腰帶動兩臂向身體兩側進行擺動。同時,進行反方向動作。可以改善腰部功能。(6)、(7)以及(8)的體操,每節(jié)重復20--30次左右。通過運動療法,患者腰背伸肌群與腹肌就能夠得到有效鍛煉,進而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狀,肌肉群力量增大可以保護骨骼免受傷害甚至受到更少的傷害,腰部力量的增加可以減輕腰椎的負荷,可以使腰間盤癥狀得到改善。
(三)評定方法
依據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評估表進行評定。
(四)統(tǒng)計方法
實施t檢驗,顯著性水平p<0.05。
二、結果
三個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與治療前情況進行對比可以看出,三種治療方法均有一定效果。第三組借助運動療法治療效果顯著好于第一組與第二組。三個組別治療后與治療前進行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三、討論
通過治療效果可以看出,第三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好于第一、二組患者?;颊呦卵弁?,主要是由軀干兩組肌群所致。其中一組屬于負重肌群,對患者保持直立、端坐等姿態(tài)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組肌群距離脊柱非常近,并且作用力臂相對較短,因此,患者在做伸軀干運動時,就會形成一定的拉力,非常容易出現急性損傷或者時間久后會導致慢性勞損。腰脊神經對這組肌群進行支配,如果患者這部分神經受到壓迫,就會出現腰腿疼痛癥狀。另一組屬于腹肌。腹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與穩(wěn)定,能夠有效避免因應力集中而導致的組織損傷,受胸脊神經支配?;颊呓柚犴g性運動練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牽引痙攣肌肉,進而使腰椎活動度得到一定恢復[2]。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綜合治療效果較佳,不應進行長期的骨盆牽引或物理因子治療。然而,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如果能夠長期堅持運動療法,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華樺,冀韓冰,張建博,李士權.普拉提斯運動療法在腰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康復醫(yī)療,2016(07):277-278.
[2]張啟富.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綜述[J].頸腰痛雜志,2008(05):47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