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良松,李秀娟,江光耀,王振軍,柯貞輝,萬 吉,吳玲露,丁 念
(湖北鄂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鄂州 436000)
帕金森病(PD)是一種好發(fā)于老年人的慢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張力高、姿勢步態(tài)不穩(wěn)以及認知障礙等[1]。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我國老齡化速度的加快,PD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逐漸增加的趨勢,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給家庭、社會帶來了一定的負擔[2]。PD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為主[3]。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的認知康復訓練對患者認知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4]。中醫(yī)在帕金森的康復治療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針灸在改善認知和運動功能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優(yōu)勢,且副作用少,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根據(jù)中醫(yī)經(jīng)驗,不同癥狀患者療法具有差異。因此,本研究采用針灸聯(lián)合認知功能訓練治療PD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其中觀察組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8例和20例,年齡45~75歲,平均(56.31±9.62)歲,病程2 ~6年,平均(3.73±2.09)年;對照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9例和19例,年齡45~75歲,平均(55.93±10.08)歲,病程1.5年~6年,平均(3.62±1.53)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良好。
①符合《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二版)》診斷標準[5];②病程≥半年;③過去3個月內(nèi)未 接受過針灸治療;④自愿參與本試驗,且簽署書面的知情同意書。
①伴有嚴重的心、肝、腎以及造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因腦血管疾病或者腦炎等導致的帕金森綜合征;③有意識或精神障礙而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④不能接受針灸或認知功能訓練治療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認知功能訓練,對其進行注意力、定向力、記憶力的訓練。①在患者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下訓練,每日在醫(yī)院內(nèi)匯報當天地點、時間、親屬姓名或者家庭地址等基本信息;②指導患者在每晚入睡前,記錄下 1 件過去生活、工作中最難忘、最感興趣的經(jīng)歷,并思考這些事情發(fā)生的原因;③指導在閑暇時間發(fā)展自己的業(yè)余安好,如讀 書、看電視、看報等,并試著復述;④按照患者程度由淺入深,可施行數(shù)字的了解、大小對比、基本算術、數(shù)字作業(yè)或游戲等訓練;⑤計算機輔助的認知訓練,通過電腦模擬各類不同的認知游戲,刺激患者的認知功能康復。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針灸治療,取穴以百會(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四神聰(頭頂部,當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懸鐘(腿外側(cè)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凹陷處)為主,進行常規(guī)針刺。皮膚采用75%酒精常規(guī)消毒,選準穴位,針體選2~3寸針,針刺順序為先沿皮刺入百會,捻轉(zhuǎn)行平補平瀉針法,時間約為1 min,行針時注意針感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然后行針于四神聰、懸鐘,行平補平瀉針法,行針時間約1 min。頭針取頂中線、額中線、枕后正中線、平衡區(qū)和舞蹈震顫區(qū),體針結(jié)束后,采用耳尖放血,1次/天。另外,根據(jù)辨證加減:肝氣郁結(jié)型加曲泉、膻中、 期門,肝郁犯脾型加行間、陽陵泉、足三里,心脾兩虛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腎陰虛型加太溪、肝俞、腎俞。
兩組均7天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6個療程。
采用UPDRS III[6]和6 min步行試驗[7]評價患者的運動功能。UPDRS III評價項目包括運動障礙(32項~35項)評分、運動波動(36項~39項)評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
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表(MMSE)[8]及蒙特利爾認知量表(MoCA)[9]評價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MMSE包括語言理解、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計算、語言表達、閱讀理解等11項內(nèi)容,總分3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認知能力越好;蒙特利爾認知量表(MoCA)主要包括空間執(zhí)行力、命名、記憶、注意、語言、抽象、延遲回憶以及定向8項內(nèi)容,總分3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認知能力越好。
觀察兩組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UPDRS III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UPDRS III評分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UPDRS II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UPDRS III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6 min步行試驗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6 min步行試驗顯著升高,且觀察組結(jié)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試驗結(jié)果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MMSE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MMSE評分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兩組MMSE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MoCA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MoCA評分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4。
表4 兩組MoCA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調(diào)查研究顯示,我國55歲以上老人PD的發(fā)病率大約為1%,65歲以上的患病率約為2%,已經(jīng)成為危害老年人生活、生存質(zhì)量的重要疾病之一[10]。該病不僅伴有嚴重的運動障礙,并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藥物治療、功能訓練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運動和認知功能障礙,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1-12]。大量的臨床試驗和研究證明,針灸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延緩病情發(fā)展、改善認知和運動功能障礙,減輕藥物不良反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3-14]。
中醫(yī)理論認為,PD與癡呆具有相同的臨床表現(xiàn)與病因病機,是屬于“震顫”“顫癥”以及“痙癥”的范疇[15]。本病的病位在腦、腎,屬本虛標實,腎精虧虛、 髓海不足是主要的致病原因[16]。有研究認為通過頭部穴位針灸可以激發(fā)頭部經(jīng)氣達到調(diào)節(jié)頭部陰陽的效果,另外還可以調(diào)整全身的氣血,減少震顫,從而提高患者認知、運動功能,改善癡呆癥狀[17]。本研究采用針灸聯(lián)合認知功能訓練治療PD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聯(lián)合治療觀察組患者的UPDRS III評分顯著的低于對照組,6 min步行試驗結(jié)果明顯的高于對照組,MMSE以及MoCA評分明顯的高于對照組。提示,針灸聯(lián)合認知功能訓練有效的改善了PD患者的運動、認知功能。本研究中選取了百會、四神聰、懸鐘為主穴,其中百會穴位于頭之巔,是諸經(jīng)脈氣會聚之處,能夠貫通陰陽脈絡,補之益氣升陽,使髓海充盈,具有醒神開竅的功效;四神聰可以安神凝心、醒腦開竅;懸鐘穴為八會穴之髓會,能夠填精益髓。通過對上述3個主要穴位的針刺,可以達到補腎填精、益髓醒腦開竅的功效。依據(jù)辨證療法,加刺不同的穴位,更好的提高治療效果。而認知功能訓練可以通過對注意力、定向力等認知能力的反復強化訓練,使患者在視聽觸等各種感覺方面均得到刺激和強化,促進大腦神經(jīng)功能的重組,使新的認知神經(jīng)網(wǎng)絡快速建立,從而能改善癡呆癥狀[18-19]。進一步對安全性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安全性好。本研究聯(lián)合中醫(yī)與現(xiàn)代康復手段,采用中西結(jié)合方式治療帕金森病,減輕了病情,改善了認知,提高了運動能力,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減輕家庭負擔。
綜上所述,針灸聯(lián)合認知功能訓練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認知、運動功能障礙,安全性好,值得在臨床中進行廣泛的推廣應用。
[1] Alves G,Forsaa EB,Pedersen KF,et al.Epidem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ol,2008,255(5):18-23.
[2] Ma C,Su L,Xie J,et al.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Neural Transm,2014,121(2):123-134.
[3] 許巍,熊俊,陳日新,等.針灸治療帕金森病隨機對照研究質(zhì)量評價[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7,35(3):562-565.
[4] 周蕾,鄭水紅.針刺結(jié)合針刀治療帕金森病的療效對照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5):14-17.
[5] 陳生弟,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二版)[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9,42(5):352-355.
[6] Patrick SK,Denington AA,Gauthier MJ,et al.Quantification of the UPDRS Rigidity Scale[J].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 Publication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 Biology Society,2001,9(1):31.
[7] Bittner V,Weiner D,Yusuf S,et al.Predic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6-minute walk test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JAMA,1993,270(14):1702-1707.
[8] Kurlowicz L,Wallace M.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J].Australi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1999,25(3):689-692.
[9] Nasreddine ZS,Phillips NA,Bedirian V,et al.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J Am Geriatr Soc,2005,53(4):695- 699.
[10] 劉丹,劉芳,邵瀅如.針刺舞蹈震顫控制區(qū)配合藥物治療帕金森病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9):825-826.
[11] 劉承浩,王睿,金亞蓓,等.葛根素穴位注射治療早中期帕金森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J].針刺研究,2015,40(1):56-60.
[12] 趙珺,王沽,李陽,等.帕金森病癡呆發(fā)病機制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2):261-264.
[13] 曲小麗,余剛.帕金森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12):1371-1374.
[14] 馬駿,馬彪,王述菊,等.電針對帕金森病大鼠紋狀體縫隙連接蛋白43的表達及谷氨酸含量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5,40(5):364-367.
[15] 錢浩,吳強,何偉,等.頭電針治療帕金森病療效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30(7):2538-2540.
[16] 黃泳,卓鷹,姜雪梅,等.頭針對帕金森病患者腦區(qū)血流量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24(3):305-308.
[17] 錢浩,魏萍,林濤,等.頭電針治療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癥狀[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6):977-978.
[18] 張延平,李彥改,徐曉臣,等.綠茶多酚聯(lián)合針刺治療對魚藤酮致帕金森病大鼠保護作用的研究[J].陜西中醫(yī),2015,36(8):1097-1098.
[19] 余健敏,潘小平,彭蔚,等.針刺治療對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額葉-紋狀體通路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6,37(22):3460-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