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君
摘 要:在勞動與技術教學中,科學、有效地教學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勞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還能有效實現(xiàn)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加強對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研究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文章從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具體論述了提升小學勞技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有效性
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技術素養(yǎng)。但就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開展情況來看,其教學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對其認知也存在偏差,因此,如何提升勞技課程的有效性成為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一)對勞技課程的認知存在偏差。在傳統(tǒng)教育體系中,勞技課程是作為獨立學科而單獨開設的,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勞技更多是作為綜合實踐課程的組成部分而進行教學,教師對該課程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忽視,最終導致勞技課程的課時逐漸減少。
(二)勞技課程教學存在隨意性。近幾年,雖然勞技課程所占比例有了一定的下降,但是,該課程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部分學校為了給語文、數(shù)學等主要科目多安排一些課時,就是自行縮減勞技課程的課時,導致勞技中部分教學內(nèi)容直接被跳過,這對于勞技課程作用的發(fā)揮是十分不利的。
二、提升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優(yōu)化環(huán)節(jié)設計 激發(fā)學習興趣。小學勞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是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從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出發(fā),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并為實際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學習生活高度契合的教學內(nèi)容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幅度改善教學質量。在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時,教師應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烈的心理,首先需要設置一些具有較強懸疑性的問題,然后可以利用多媒體或自制教具等,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拓展,從不同緯度導入生動的勞技知識,在有效渲染課堂氣氛的同時,促進教學有效性地提升。
(二)合理應用資源 豐富課堂內(nèi)容。根據(jù)小學生所處年齡段的特點,教師在開展勞技課程教學時,應確保教學內(nèi)容滿足“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到”的要求,嚴格避免出現(xiàn)“教師空談”的情況,這對于學生的積極性是非常嚴重的打擊,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無從談起。因此,教師在開展勞技課程時,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準備相應的教學材料,若材料獲取較為便捷,也可以當作任務布置給學生。以勞技課程中的《泥塑》和《紙工》兩個教學內(nèi)容為例,《泥塑》教學中所使用的黏土并不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需要在特定的商店進行購買,因此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安排提前進行預定;而《紙工》中的材料獲取渠道較多,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從家中或商店購買自己喜歡的彩紙。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具備對資源進行合理應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提倡合作學習 促進團結協(xié)作。小組合作學習,即小組成員之間智力、能力以及物質等方面的共享。雖然是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但是由于生活環(huán)境、認知習慣與認知水平的不同,每個小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即時是同一個問題,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想法和構思,而小組合作學生的有效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可以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間的互動對其溝通交流能與團結協(xié)作能力也是一種培養(yǎng)。勞技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第一,合作小組內(nèi)的成員最好是互補型的,如有的擅長設計、有的擅長組織、有的擅長表達、有的適合默默地為大家服務,能力相對比較弱的學生要盡量分散在各個小組內(nèi),這樣,可以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第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決定合作人數(shù)。以《紙工》為例,紙繩作品只需要2~3人便可以進行制作,而紙杯毛驢及紙杯娃娃等內(nèi)容的制作則需要3~4人,另外還有一些大型模型的制作則需要更多的學生參與,有的甚至可以全班合作。
(四)科學合理評價 鼓勵動手實踐。小學生都有比較強的上進心,特別需要獲得教師的認可與表揚。教師要注意捕捉學生閃光點,多給予學生以正面鼓勵。學生運用學習技能制作作品,需要有人欣賞,因此學生在參與勞動制作時,教師要注意為學生作品展示提供平臺。在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時,要多多尋找作品的亮點進行褒獎,對學生的學習精神和動手能力進行肯定,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也是弘揚課堂教學正能量的重要舉措。舉例來說,在學習《塑料材料制作》時,教師首先為學習準備一些制作材料,如泡沫塑料板、各色塑料管、美工刀、圓規(guī)、剪刀、毛筆、別針以及各種彩紙等,在經(jīng)過師范后,讓學生根據(jù)提供的材料進行自由制作,然后逐一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如“這個作品的色彩搭配很好,很有特色?!薄ⅰ斑@是孫悟空吧,這就是悟空的經(jīng)典動作。”、“這個肯定是熊大,真的是活靈活現(xiàn)?!苯處熢谠u價時要不吝嗇贊美之詞,這是因為鼓勵性的字眼給學生的激勵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三、結束語
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是一各偏向于實踐的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應從加強課堂教學趣味性、豐富性、實踐性入手,通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地調動,加強學生對勞技課程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切實提升勞技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菊.提升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J].江西教育,2015(21):94-94.
[2]張賽兒.引探究開思路重拓展——談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的引導[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7(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