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定霞
(川北醫(yī)學院 管理學院,四川 南充 637100)
伴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晚明掀起了一股追求自由、個性與享樂的社會思潮。在物質層面,繁榮的商業(yè)、發(fā)達的交通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在精神層面,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成為晚明人性解放的哲學基礎,人們享受生活的追求得到了肯定。至晚明,人們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超越前代,旅游意識增強,旅游者眾多,旅游業(yè)走向繁榮。
晚明人酷愛旅行,他們的旅游活動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調整?!按簞t西山踏青,夏則泛觀荷蕩,秋則桂嶺九日登高”[1]。根據(jù)《吳風錄》記載,我們只能得出明人的旅游活動從不間歇這一結論。但是出行時間對旅游的活躍程度起多大作用,我們還需要從其他材料中去挖掘。
文人士大夫的文集詳細記錄了他們的出行時間。袁宏道是晚明創(chuàng)作游記非常多的文人,對《袁宏道集箋?!肥珍浀?4篇游記進行統(tǒng)計,有41篇是春天游記,14篇是夏天游記,17篇是秋天游記,5篇是冬天游記,17篇游記季節(jié)不明。晚明名士馮夢禎在他的《快雪堂日記》里詳細記載了他的每次出游時間?!犊煅┨萌沼洝肥加诙『?1587),迄于乙巳(1605),其中有三年缺,時間跨度為19年,堪稱為一部日記長著。
表1 《快雪堂日記》所記馮夢禎旅行時間、地點統(tǒng)計表
從萬歷十五年(1587)至萬歷三十三年(1605),馮夢禎的長途旅行共計13次,春天4次,夏天1次,秋天4次,冬天3次,還有1次時間不詳。其中冬天的3次出行并非是游玩,而是前往南京做官,或者從南京回杭州。馮夢禎最重要的3次旅行是萬歷十五年游天目山與徑山、萬歷十七年探越中禹穴、萬歷三十三年游黃山,均選擇在春天。
由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得知,旅游者出行時間多集中在萬物復蘇的春天。早春去探梅:
(萬歷十七年正月)十八日,早有云氣。返舟至金沙灘,過橫春橋,何氏園觀梅,梅數(shù)十株,身干甚古,西山當為第一?;ㄏ逻M數(shù)酌,泛西泠、斷橋而歸[2]32。
(萬歷十七年正月)二十一日……又至何園看梅,香雪滿地,然無損爛熳,倚墻桃花一樹,與梅爭色。坐酌良久,同心易禮岳鄂王墓。君禹待于六橋,同步堤上,遇桃蕊最繁處進一酌,數(shù)酌而至四橋,憩龍王堂后軒[2]32。
仲春則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旅游活動。袁宏道的《游高梁橋記》記載了京城人全城前往高梁橋踏青的盛況:“當春盛時,城中士女云集,縉紳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3]682吳地的楞伽:“聞二三月間,游人甚勝,朱樓復閣之女,騷人逸士之流,狹斜平康之伎,社南社北之兒,花攢綺簇,雜踏山間,不減上方、虎丘。”[3]176萬歷二十五年(1597),袁宏道在草長鶯飛的二月天游覽了西湖,并且創(chuàng)作了他的《西湖》系列游記(《西湖一》《西湖二》《西湖三》《西湖四》《雨后游六橋記》《孤山》《飛來峰》《靈隱》《龍井》)。他在《西湖一》中講到:“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3]422從這一年的二月十四日開始,袁宏道數(shù)次游覽西湖。馮夢禎的《快雪堂日記》中也多次提及春天在西湖的六橋賞桃花:
(萬歷十八年二月)二十……六橋至五橋,步看桃花,已開十分之一。柳色更深,風甚急。自西泠至錢塘門而歸,賓主甚歡[2]51。
(萬歷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早陰,午晴,風。請吳韞庵、蔡念所二公。巳時登舟,未時客至,至龍王堂小坐,堤上桃花已爛熳矣。夜歸[2]51。
(萬歷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晴,暖,微有煙霧。既午,同叔宗、張異度等泛湖,觀六橋桃花,自新堤歸。柳色濃淡,最為悅目[2]79。
(萬歷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晴,暖。同叔宗、張異度諸君泛湖,歷龍井、法相。法相僧衲云延坐,竹軒甚幽勝,新釀尤佳,沽一尊至蘇堤,坐飲桃花下。步至一橋,登小舟,沿孤山,湖飲泛盡日。此日,桃花大放,柳色愈酣,景物妍肆,游情曼衍,歡不可言[2]80。
夏天相對于春天而言,出行的幾率有所降低。炎熱的天氣不太適合旅游,但是并不代表晚明人不會出游。在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泛舟湖上,熱鬧非凡:
荷花蕩在葑門外,每年六月廿四日,游人最盛。畫舫云集,漁刀小艇,雇覓一空。遠方游客,至有持數(shù)萬錢,無所得舟,蟻旋岸上者。舟中麗人,皆時妝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紗如雨。其男女之雜,燦爛之景,不可名狀。大約露幃則千花競笑,舉袂則亂云出峽,揮扇則星流月映,聞歌則雷輥濤趨。蘇人游冶之盛,至是日極矣[3]170。
蘇州城外的荷花蕩,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游人多到游船被租賃一空?!秴强q華紀麗》卷六“荷花蕩”條記載:“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舊俗,競于葑門外荷花蕩觀荷納涼。其地皆洼下田,不能藝禾黍,彌望濆衍,無高堤橋梁亭觀。土人植荷為生息……值荷誕日,畫船簫鼓,群集于此……或有觀龍舟于荷花蕩者,小艇野航,依然畢集。每多晚雨,游人赤腳而歸,故俗有赤腳荷花蕩之謠?!盵4]荷花蕩之盛況由此可見一斑。
夏天觀荷納涼,秋天則適合入山:“甲辰夏月……約以秋涼入德山。至八月初旬,暑氣微減,小修入黃山,余適有便舟,遂偕諸衲行?!盵3]1149“深秋擬出游南之臺、雁、武夷北之勞山,俱未可知?!盵5]然而最熱鬧的還是中秋之夜。蘇州的虎丘,中秋之夜幾乎全城前去賞月:“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游冶惡少、清客幫閑、傒僮走空之輩,無不鱗集。自生公臺、千人石、鶴澗、劍池、申文定祠,下至試劍石、一二山門,皆鋪氈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處,大吹大擂,十番鐃鈸,漁陽摻撾,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盵6]85“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盵3]157中秋賞月與秋涼入山是晚明人秋季旅游的主要活動。
冬天的旅游活動,北方因為天寒地凍,所以基本暫停?!把嗟睾ǔ?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盵3]681在南方,冬天有少量的旅游活動,比如西湖賞雪:
(萬歷十六年十二月)十二,雪霽日出……舟出西泠,沿孤山而返。積雪在山,明月相映,可謂不夜。薄暮,都閫君宴客,鼓吹,放煙火,如星如月,飛空而下。與子藝憑欄看之,亦佳觀也[2]30。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6]56。(《湖心亭看雪》)
畢竟,有閑情逸致在大雪中游覽西湖的人,只有這些文人士大夫。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旅游的舒適度遠重要于觀賞的獨特性。因此大雪三日之后的西湖“人鳥聲俱絕”。
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以得知,晚明旅游者的出行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夏季旅游活動略少,冬天基本上沒有旅游活動。
晚明旅游活動最為頻繁的是江南地區(qū),也就是以今江、浙、滬為核心區(qū)域,并由此延伸到今上海、浙江、江西之全部及江蘇、安徽長江以南部分地區(qū)。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富庶,人們注重享受休閑和文化娛樂,文人雅士集聚,每年通過科舉取士為朝廷輸送大量人才。
因為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江南地區(qū)的水陸交通也空前發(fā)達,主要城市之間均有定期航班,還開有夜航船。這些都為旅游活動的進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由于客商的頻繁往來,關于水陸旅行的書籍大量刊刻。陶承慶《新刻京本華夷風物商程一覽》是其一,黃汴《天下水陸路程》是其二。前書將路程與經(jīng)商兩部分并輯,后書則主要介紹全國的水陸交通線。馮夢禎多次從杭州往南京,從南京返杭州,所走的就是《天下水陸路程》介紹的路線:
南京應天府上元縣江寧縣下水,九十里龍?zhí)扼A。一百十里鎮(zhèn)江府丹徒縣京口驛。九十里云陽驛。丹陽縣。五十里呂城驛。今革。六十里常州府武進縣毗陵驛。九十里錫山驛。無錫縣。九十里蘇州府長洲縣吳縣姑蘇驛。四十五里松陵驛。吳江縣。今革。四十里平望驛。屬吳江縣。西去湖州。南六十里嘉興府嘉興縣秀水縣西水驛。東百二十里至松江府。南八十里皂林驛。今遷崇德縣。一百里北新關。十五里至[7]。
不過紳士們往往都不會搭乘班船,而是擁有自己的船。從南京到杭州的這條路線客流量巨大,是一條重要的路線。
天目山、徑山、禹穴、牛首、棲霞、杭州西湖、蘇州虎丘、徽州的白岳和黃山都是著名的景點,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來江南旅游。黃山以秀麗的風景和獨特的湯泉為游客所喜愛。晚明著名的戲曲評論家潘之恒晚年在黃山湯泉附近建“有芑堂”,廣邀賓朋、名人游黃山。潘之恒曾從事《盛明雜劇》的編校工作。撰有《敘曲》《吳劇》《曲派》等劇評。他是江南劇壇一位極其活躍的評論家,與眾多演員關系極為密切,他曾懷著極大的同情,為全國各地許多女演員寫了不少小傳,因而獲得“姬之董狐”的稱號。因為潘之恒在文壇的影響力,當時眾多著名的文人都前往黃山旅行。
南京的牛首、棲霞,杭州的徑山、五云,皖南的黃山、白岳,作為江南文人們選擇的旅游地點,它們符合了幾個條件:有古跡、古剎、奇泉、名石、宗教圣地。對當時經(jīng)濟與文化中心所在的江南地區(qū)而言,能夠從事長程旅游即所謂“壯游”的士大夫仍是少數(shù),大部分士大夫仍多只是短距離地旅游附近的名山。地理距離是晚明旅游客流流入格局的決定因素。空間距離越長,出行越困難,花費也越大,人數(shù)就越少。反之,距離越近,出行越便捷,人數(shù)就越多。晚明江南地區(qū)近距離旅游的盛行,符合旅游發(fā)展由近而遠的模式。
魏向東在搜集整理晚明游記的基礎上,對標明了明確目的地的736篇游記進行了統(tǒng)計,做了如下旅游目的地按省份分布表[8]:
從明代的旅游目的地分布來看,兩京十三省均已被納入了旅游的視野。旅游目的地的空間集聚性表現(xiàn)明顯,排名前兩位的南直隸和浙江兩地占據(jù)游覽總次數(shù)的近五成。江南地區(qū)已經(jīng)成為明顯的旅游目的地重心區(qū)域。
表2 晚明旅游目的地按省份分布表
作為全國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江南同時又向其他地區(qū)輸出了大量的客流,成為全國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江南地區(qū)商業(yè)的繁榮,江南的商人為謀利而游走四方。蘇州商人十七八歲就“挾資出商,楚、衛(wèi)、齊、魯靡遠不到”[9]。太湖西洞庭商人“稍有資畜,則商販荊襄”,“商游江南北,以迨齊、魯、燕、豫,隨處設肆,博錙銖于四方”[10]。商人們乘商旅之便也會游覽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
除了商游以外,還有宦游和科考旅游。任喚麟對宦游做了如下界定:“宦游本指古代文人為求仕而外出奔走,現(xiàn)在習慣上把古代官吏新任、升遷、貶謫途中的旅游和任職期間的外出游觀也稱為宦游?!盵11]江南地區(qū)為朝廷輸送了大量的人才,這些來自江南的官員前往全國各地為官。王士性應該是宦游的杰出代表。王士性字恒叔,號太初,浙江臺州府臨??h人,性喜游歷,萬歷五年(1577)成進士,相繼在多地做官。他的游記作品結集在《五岳游草》《廣游記》《廣志繹》三本書中。科考旅游的杰出代表是地理學家徐霞客,徐霞客是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人,他東邊渡海到洛伽山,西抵騰沖西境,北游盤山,南達羅浮山。他通過實地考察寫成的《徐霞客游記》開創(chuàng)了地理學上系統(tǒng)地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江南地區(qū)既是晚明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又是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與旅游客源地的高度重合促成了江南與全國之間旅游客流的雙向流動。江南地區(qū)是晚明旅游客流集聚與擴散最為頻繁的地區(qū)。由此可見,晚明的旅游地理格局受地區(qū)間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水平差異的影響,晚明各省份在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方面的不平衡造成了晚明旅游地非均衡分布的特點。旅游者的空間行為模式與旅游地分布格局屬于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范疇,通過晚明游記來研究晚明旅游者的空間集聚與擴散,探索歷史時期旅游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利于我國傳統(tǒng)旅游文化的梳理,對當代的旅游開發(fā)建設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省曾.吳風錄[M]. 影印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民國27年.
[2] 馮夢禎.快雪堂日記[M]. 丁小明,點校.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3] 袁宏道,錢伯城.袁宏道集箋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 袁景瀾.吳郡歲華紀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219.
[5] 馮夢禎.快雪堂尺牘校注[M].鄒定霞,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173.
[6] 張岱.陶庵夢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黃汴.天下水陸路程[M]. 楊正泰,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2.
[8] 魏向東.晚明旅游地理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368.
[9] 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六七六 [M]. 蔣廷錫,校訂.北京:中華書局,1934.
[10]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M].四庫全書本.
[11] 任喚麟.晚明旅游地理研究[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