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麗++陳綺妮+趙錦麗
[摘要]目的 探討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在降低急診靜脈輸液不良反應及提高護理滿意度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急診科實施靜脈穿刺輸液的患者247例,根據(jù)隨機對照分組方法,分為實驗組(n=134)和對照組(n=113),兩組分別采取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和傳統(tǒng)護理干預模式。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得分情況。結果 干預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護理滿意度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急診靜脈輸液不良反應的同時提高了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急診靜脈輸液;不良反應;護理滿意度;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傳統(tǒng)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1(a)-0195-03
The role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improv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FENG Yu-li CHEN Qi-ni ZHAO Jin-l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Panyu District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 in Guang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1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improving nursing satisfaction.Methods 247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from Februar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and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134) and control group (n=11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control grouping method.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ra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scor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emergency intravenous infusion,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Key words]Emergency intravenous infusion;Adverse reactions;Satisfaction of nursing;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ra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在醫(yī)院對急診患者的臨床治療方式中,靜脈輸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臨床上,急診患者由于病情的集中性、多樣性、嚴重性以及使用藥物的種類較多,導致了急診輸液護理難度較住院輸液大,加上靜脈輸液屬于侵入性操作,導致急診患者出現(xiàn)輸液反應的概率也明高于住院輸液患者[1],繼而引起了患者的滿意度下降。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大大降低臨床輸液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2-3]。本研究通過分析比較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和傳統(tǒng)護理干預分別運用于急診輸液中時患者輸液反應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得分情況,對兩種干預方式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急診科實施靜脈穿刺輸液的患者247例,根據(jù)隨機對照分組方法,分為實驗組(n=134)和對照組(n=113),排除長期慢性疾病、精神類疾病以及自主判斷能力缺失的患者,并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納入,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采取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模式,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護理干預模式主要包括:對疾病及使用藥物常見不良反應的教育;常規(guī)巡視及詢問,及輸液后的常規(guī)健康教育三個方面。而后記錄輸液過程中對患者發(fā)生的輸液不良反應情況,于輸液結束后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并對得分情況進行記錄,而后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得分進行分析對比。endprint
1.3系統(tǒng)性護理模式方案
從健康教育、心理干預、輸液護理、護理巡視及起針護理5個方面入手,分別對應患者輸液前、輸液前、輸液中、輸液后3個時間段。具體如下:①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時針對患者疾病情況,對患者解釋疾病的病因、加重原因、治療措施等一般情況,有針對性的在輸液室明顯位置張貼當下常見疾病的一般情況介紹、治療方式、預防措施等。②心理干預:一般患者對侵入性操作都會有恐懼感。在入院及治療前,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操作進行過程中要及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在整個交流過程中,語氣和藹,并且表達通俗易懂,盡量避免使用醫(yī)學名詞,這樣能很好的緩解患者對來醫(yī)院就診的緊張情緒,減少患者的恐懼感。③輸液護理:在實施靜脈穿刺術前要詢問患者及家屬意見,并選擇合理的位置進行操作。術中要積極轉移患者注意力,并保證操作的一次性成功,隨后固定好針頭,并仔細檢查防止針頭滑脫。向患者和家屬說明藥物成分、管內每分鐘滴數(shù)、總輸液量等常見輸液的注意事項。④護理巡視: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定時巡視輸液室正在輸液患者情況。巡視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輸液部位皮膚、針頭情況,查看輸液袋內剩余液體量,墨菲滴管內每分鐘液滴數(shù),并詢問其感受,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患者出現(xiàn)的問題,如果出現(xiàn)藥物反應在跟值班醫(yī)生及時溝通的同時立即采取措施。⑤起針護理:在輸液結束拔出針頭時,要做到快速、準確,針頭拔出后立即用棉簽按壓進針出30 s,并囑患者自行按壓5 min以上。針對患者病情,向患者交代飲食、運動以及體位等注意事項,需要配合口服藥配合治療的患者,應向患者強調藥物的服用方法,并向患者交代下次輸液前注意事項,如避免空腹、飲酒及劇烈運動等。
1.4評價指標
輸液不良反應包括:發(fā)熱、穿刺失敗、液體滲出、血液回流、疼痛加重、針頭滑脫、創(chuàng)口血腫,出現(xiàn)其中一種記為輸液反應陽性。
護理滿意評分根據(jù)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定[4],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包括護理技術、工作態(tài)度、輸液室環(huán)境、輸液室管理,4個方面共計25個條目,每個條目4分(1分=不滿意,2分=基本滿意,3分=比較滿意,4分=非常滿意),總分100分。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變量相關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
干預組發(fā)熱、穿刺失敗、液體滲出、血液回流、疼痛加重、針頭滑脫、創(chuàng)口血腫發(fā)生率以及不良反應總體發(fā)生率均于對照組(P<0.05)(表2)。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得分的比較
干預組護理技術、工作態(tài)度、輸液室管理方面評分及滿意度調查表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輸液室環(huán)境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 討論
目前的臨床治療中,急診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相對較重,而靜脈給藥途徑的優(yōu)勢在于藥物起效快、緩解癥狀相對迅速、副作用小,能快速的發(fā)揮治療效果,緩解癥狀,所以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手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5]。但是在臨床護理中,靜脈輸液屬于介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