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師生共鳴是語文課堂上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教師所追求的好課的標準。但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用心打造,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緊緊地扣住學生的心弦,無論是讀還是講,都要聲情并茂,展示文本的內(nèi)容,讓學生引起共鳴,讓學生愛上語文,在語文課上找到美感。
【關鍵詞】引導;產(chǎn)生共鳴;美感;波瀾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課程改革一輪又一輪地進行著,學生的課堂也發(fā)生著一次次的變革,學生也確實得到一定的實效性。但無論怎樣課改,其實都是圍繞應試教育在忙碌著,語文的大語文觀,沒有被挖掘出來,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筆者也是多年的語文教師,筆者認為學好語文就是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情感中得到體驗,讓學生能與文本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形成一個整體,教師就要在課堂上精心打造。筆者就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一、引導學生愛語文
語文的內(nèi)容豐富,不僅在課堂上能學到語文,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學到語文,學生只要時時關注,有了對語文的探討,就有了對語文的愛。為此,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就要揣摩學生的情感,讓語文學習進入到一種美妙的世界。語文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編者甄選的精美的文章,有自然風光,有真情流露……在語文課上,語文教師如果能把學生學習的熱情調(diào)動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課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教學時,就是根據(jù)每篇文章的不同特點,從不同的角度,靈活運用多樣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只有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與教師產(chǎn)生共鳴。例如筆者在教學《剪枝的學問》時:
師:“學問”是什么?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沒?生1:知識。生2:經(jīng)驗。師: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生1:生活處處是知識。生2:語文學習不局限于書本,其實生活就是一本很好的語文書。生3:語文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生4:生活中的語文更精彩。我們要學會生活中的語文,這樣有助于我們寫作文。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知道語文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上,在生活中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途徑。學生紛紛講述《賣辣椒》的學問, 長的、短的,顏色深的、淺的,最后把所有的辣椒全部賣掉。
二、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波瀾
語文教學沒有完整的套路,只要教師能把學生緊緊地吸引,這堂課就很成功。但是語文老師要想把握好一堂課的基調(diào),就要用心去設計導語,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巧妙地引入新課,進入課文的重點。當然,教師要會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選準“情點”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與教師、文本產(chǎn)生共鳴。隨著多媒體進入課堂,有聲有色的畫面更能吸引學生。如在教學《秦兵馬俑》這篇文章:
師:我們欣賞過祖國的壯麗河山,我們回憶過童年的趣事,感受過親情的絲絲溫暖……我們今天走進《秦兵馬俑》,欣賞秦兵馬俑。(引讀課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師:我們剛才欣賞了秦兵馬俑的宏偉壯觀,再看秦兵馬俑的形態(tài)各異,姿態(tài)萬千。
這樣,就把學生很快帶入文本的重點,學生看著多媒體的展示,也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兵馬俑的姿態(tài)。
總而言之,語文課是學生的舞臺,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迸發(fā)思維的火花,讓課堂氣氛更融洽,不斷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波瀾。
三、激發(fā)學生“美感”
語文教學,不是單純地學習字、詞、句、章,而是讓學生學會對美的欣賞。簡單地說,就是在語文學習中讓學生不斷地獲取知識,增強語感美的過程。語感就是閃耀著美的光彩的語言。語感的深淺,說到底取決于對語感對象的熟知程度。因此,我們提倡“重讀背、輕講析;重陶冶,輕灌輸”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中的經(jīng)典詞、精妙句,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這樣就能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筆者在教學《最大的麥穗》這篇文章時,看似平淡的課文,每一句話都富于哲理:“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痹谡n堂上要抓住這些語句,有聲有色地朗讀,讓學生感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從中悟出道理,激發(fā)學生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
文本的題材不同,所要抓住的重點也不同。例如《趕?!愤@篇文章,就要學生抓住語氣詞“嘿”“哎”“咦”“哦”等詞語的用法,來體會小作者趕海的心情?!吨粧和嗵幮小愤@篇課文,描寫孩子之多,用了幾個詞“擠”“涌”等來體會孩子之多……讓學生和文本對話就是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四、用教師激情點燃共鳴的火花
課堂是否充滿生機,關鍵是教師情感投入。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形如嚼蠟,學生學得也是索然無味,更激不起思維的火花。所以語文教師就要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課本中去,把文本的情感活生生地演繹出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智慧的火焰燃燒起來。因此,教師的激情要貫穿整個過程,包括課堂的導入、自學引導、小組討論、展示交流、小結(jié)和反饋。特別是新課導入,教師要能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讀要精準,講要聲情并茂。通過教師的表情,把文本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與之產(chǎn)生共鳴。
筆者在教學《愛如茉莉》時,讓學生回憶父母對子女的愛。當學生講到父母如何給予自己的愛時,聲淚俱下。雖然都是點滴的平凡小事,但都傾注著父母對自己的愛,愛得那么平凡,愛得那么樸素,愛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愛”的偉大。
五、結(jié)語
在語文課上,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能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教師就要精心打造課堂,從課題的導入就要扣住學生的心弦,無論是讀還是講,都要給予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其與教師、文本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愛上語文,能在語文課上找到美感。
參考文獻
[1]孫琪琪.淺談語文課堂上的師生共鳴[J].小學語文教學,2014(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