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內容摘要】任務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在任務的驅動下,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能學習到新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巧設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巧設任務,追求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巧設任務 高效課堂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將新物理知識融入到任務中,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實踐等去完成任務,可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獲取新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的安排一些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高效地學習。
一、設置具有較強操作性的任務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其自身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學習初中物理,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一些實驗,要讓學生真正掌握實驗,就必須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操作實驗,在實踐過程中去收獲新知識。比起教師口頭上的講解,學生自己參與到實驗操作過程中,更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時,可選擇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任務,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光的直線傳播”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自制針孔照相機,讓學生在制作針孔照相機的過程中去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使學生能夠逐步接觸并理解幾何光學中成像問題的一般分析方法。學生可找一個空火柴盒,在寬的一面上開一個小窗口,糊上一張半透明的紙,在它的對面用針扎一個小孔。天黑以后,在針孔的近旁放一支點燃的蠟燭,這時學生就能夠在小窗口上看到一個蠟燭的倒影。這個實驗全程由學生自己操作,利用這樣的裝置,再安上底片,就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針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由于沒有真的鏡頭,拍照的時候用不著對焦距,遠近的景物都能照清楚,視角也比一般照相機大。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光的直線傳播相關內容。
二、設置具有層次性的任務
由于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存在著差異性,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置具有層次性的任務,使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較好的滿足。不同的學生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力也不同,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認知能力等,設置的任務要遵循由簡單到難的原則,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則可以將難度比較大的任務進行分解,這樣才能更加輕松地完成任務,收獲新知識。
例如,在“分子熱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閱讀教材,說一說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這些微小粒子的形狀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繼續(xù)閱讀教材,說一說什么是擴散現象,觀察分子擴散視頻。接下來,教師可拿出一瓶香水,在教室打開,學生很快會聞到香味,教師讓學生思考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聞到香味的原因的什么?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在學生思考完以后為學生展示氣體擴散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既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為什么在實驗中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會上升到上方的空氣中,而使空氣的顏色發(fā)生改變?教師提出問題后,可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并請一些學生來回答討論結果,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思路及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師能夠及時調整學習方案,提高教學針對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從易到難的設置教學任務,可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設置多元解決問題的任務
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產生疑問,對新知識的實質往往無法透徹地理解。即使學生能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不夠深刻,比較片面。所以,教師需要設置多元解決問題的任務,讓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避免形成思維定式,提高新知識的轉化率。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使學生的物理成績得到改善,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
以“透鏡”的教學為例,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去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透鏡,用的凹透鏡還是凸透鏡,兩者有什么差別等。如眼鏡片上、照相機上、投影機里、顯微鏡上都會用到透鏡,凸透鏡具有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而凹透鏡則相反,中間薄邊緣厚。在學生掌握這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再給出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去分析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以及通過光心的光線有什么特點等,這樣才能時學生更好地理解透鏡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能根據所學知識,利用透鏡完成相關實驗。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小燈泡和凸透鏡,讓學生去研究怎樣獲得平行光。在學生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答案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設置具有較強操作性的任務、具有層次性的任務,以及多元解決問題的任務,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通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巧設任務,創(chuàng)建高效的物理課堂,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何興會.初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與多媒體教學的整合研究——以碧波中學推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為例[D].貴州師范大學, 2016.
[2]許偉光. 巧設探究主線,構建高效課堂——《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教學片斷設計與思考[J].湖南中學物理,2014(4).
[3]孫寶洋.巧設物理問題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問題教學法與高效課堂教學之我見[J].快樂閱讀, 2011(23):169-170.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南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