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月 王春霞 朱鳳杰
【摘 要】目的:分析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發(fā)生的原因和護理措施.方法:采用觀察法對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的患者進行觀察,分析膀胱痙攣產生的原因,及時給予對癥處理.結果: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出現(xiàn)膀胱痙攣發(fā)生率很高,術后膀胱痙攣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2)引流管是否通暢(3)導管刺激。結論: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原因有多次電切、血塊淤阻等,如及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減少膀胱痙攣的發(fā)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
【關鍵詞】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膀胱痙攣;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55-01
膀胱腫瘤的發(fā)病率在臨床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起到改善病情、解除臨床癥狀的作用[1]。由于手術過程中持續(xù)膀胱沖洗、導尿管氣囊壓迫等因素,發(fā)生膀胱痙攣的可能性比較高,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還可能發(fā)生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針對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原因采取護理措施,成效很好,現(xiàn)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來我院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的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4例。研究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20例;年齡32~72歲,平均為(48.4±7.5)歲。參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21例;年齡31~71歲,平均為(47.9±7.2)歲。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分析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原因,有針對性的給予預防護理措施。分析膀胱痙攣的原因有:①手術刺激,容易引發(fā)痙攣[2];②血塊阻塞:膀胱出血形成的血塊可能造成導尿管堵塞,進而造成引流不通暢,膀胱脹滿、壓力增高,進而出現(xiàn)痙攣;③沖洗不善:沖洗的速度,液體的溫度,沖洗溫度過低對膀胱平滑肌造成刺激,而溫度過高則可能增加切口滲血,加重出血癥狀。心理因素也會造成膀胱的應激性增高,造成膀胱痙攣。
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手術前向患者講解膀胱痙攣的發(fā)生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臨床預防措施,改善患者的認知,消除緊張的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配合。②引流管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引流狀態(tài),保持引流管的通常,妥善固定,防止折疊和扭曲。出現(xiàn)引流不暢及時給予生理鹽水進行沖洗,保證引流暢通。針對出血的患者給予止血藥[3]。③控制沖洗的速度以及沖洗液溫度:根據(jù)引流的情況,將沖洗的速度設定在80~100滴/min,如果患者出現(xiàn)膀胱痙攣,沒有出現(xiàn)的情況下予以間斷性的沖洗,或者將導尿管拔除。使用加溫器設定溫度在36℃左右,避免冷刺激。④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嚴格遵照醫(yī)囑應用止痛藥物,對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術后使用鎮(zhèn)痛泵。
2 結果
研究組44例患者中出現(xiàn)6例膀胱痙攣患者,發(fā)生率為11.76%,其中輕度痙攣患者2例(5.88%)、中度痙攣患者2例(5.88%);參照組44例患者中出現(xiàn)14例膀胱痙攣患者,發(fā)生率為32.53%,其中輕度痙攣6例(11.76%)、中度痙攣4例(11.76%)、重度膀胱痙攣患者4例(8.82%)。對比兩組的膀胱痙攣發(fā)生率和癥狀嚴重程度差異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組研究中,分析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發(fā)生原因,針對性的采取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加強沖洗護理減少對患者的刺激;加強對引流管的護理,減少引流管阻塞造成的膀胱痙攣。最終結果提示,研究組患者的術后膀胱痙攣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持續(xù)的時間也明顯短于參照組,提示護理干預對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預防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范曉莉,陳慶麗.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0):88-90.
[2] 王紅.團體心理護理對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行膀胱灌注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1):37-39,40.
[3] 尹淑玲,劉巖,施慧,等.護理干預對經尿道電切聯(lián)合圍手術期膀胱熱灌注治療老年膀胱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2):44-45.
[4] 王靜,王容,尹世玉,等.行為療法對經尿道膀胱腫瘤及前列腺增生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27):3289-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