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敏
【摘要】誠信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不僅為德育范疇,也為文化范疇,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誠信建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新形勢下,大學生考試作弊、就業(yè)違約以及拖欠貸款等誠信缺失情況層出不窮。新形勢下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是順應時代發(fā)展和滿足自身成長的重要基礎。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并就怎樣促進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引導與策略作出了闡述。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引導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84-01
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不斷的交流、交鋒、交融,價值觀不斷較量,改革開放不斷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思想意識呈現出多元、多變以及多樣的新特點,促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培育、踐行,大學生誠信教育成為必然[1]。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表現
大學生誠信缺失一般在校園、職場以及社會有所體現,為防止大學生出現失信行為,需要對大學生誠信缺失表現進行分析,這是促進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學習中誠信缺失
大學生學習失信主要體現為課堂誠信缺失以及學習考核誠信缺失。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許多大學生曾經出現曠課、逃課現象,而經常曠課的不在少數。課程不同,大學生逃課比例也有所不同,例如專業(yè)課逃課率在五分之一左右,而一些公共課例如哲學以及思想道德修養(yǎng)等逃課率達到了二分之一。許多大學生在考試過程中都有過考試作弊。這充分反映了許多大學生思想成熟度不夠、缺乏誠信意識以及道德水平不高等諸多問題,也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無法自立、自強、自信[2]。
(二)經濟生活中誠信缺失
經濟生活中誠信缺失主要體現在拖欠學費,騙取特困生補助,網絡詐騙,信用卡透支,助學貸款拖欠,欺騙家長、老師以及電話卡欠費等。例如師生交往的過程中,對情感交流不夠重視,師生矛盾十分突出;網絡交往的過程中,因網絡具有虛擬性,大學生利用微信、QQ等網上的一些通信工具廣交朋友,具有網絡信任危機[3]。
(三)求職中誠信缺失
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大學生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在從事某一職業(yè)時需要做好準備。然而,許多大學生求職中誠信缺失,許多大學生就業(yè)材料呈現程度不一的摻水。例如有的大學生為增加自己簡歷含金量,將自己在學校學生會職位由學生會主席替代干事。另外,為了尋找到理想工作,求職過程中還出現了弄虛作假的現象,有的大學生文憑作假、學歷作假。
二、促進大學生誠信教育引導與策略
(一)促進學校誠信教育引導
在誠信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校主導作用,促進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構建誠信校園文化氛圍,把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誠信教育結合起來,將學校文明窗口利用起來,可通過黑板報以及廣播等宣傳輿論工具來對校園誠信文化進行宣傳,還可召開各種誠信正文以及演講活動等。大力倡導誠信精神,還可構建大學生誠信檔案,對大學生在校誠信行為作出記錄,把誠信和畢業(yè)以及獎學金掛鉤,從而形成誠實守信的校園氛圍。
(二)促進家庭誠信教育
父母自身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家庭誠信教育應和學校誠信教育相互 配合,若大學生出現誠信問題,父母應言傳身教,建立誠信模范。同時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讓其及時對錯誤進行糾正,從而促使其養(yǎng)成誠信的良好品德。構建家校之間的協同教育,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誠信無所不在。
(三)引導社會誠信教育
社會進行誠信宣傳教育,切實觀察黨的精神以及三個代表思想,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進一步落實??梢圆扇「鞣N手段進行誠信教育的宣傳,讓學生對誠信基本內容熟悉,充分認識到誠信是做人的一個基本準則。促使全民誠信意識的進一步提高,從而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從而讓學生意識到,誠信缺失不能對社會原因著重強調,而忽略自身責任,需要不斷加強修養(yǎng),營造誠信的社會氛圍,政府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促進誠信教育的落實。
三、結語
學校是人才培養(yǎng)以及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在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以及踐行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學校要和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緊密聯系,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促進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增強,對其行為進行規(guī)范,從而真正讓大學生誠信教育得到落實,從而構建社會信任體系,達到社會和諧共贏。
參考文獻:
[1]王曉芳.新形勢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引導與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5):336.
[2]李新倉,盧聰.大學生誠信缺失與教育引導策略研究[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6,7(1):52-54.
[3]付春新,王叢叢.淺析大學生誠信教育[J].科技視界,2014,(13):1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