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崔曉慧+孫琳
摘 要:通過對西方禮儀與習俗的學習,我們可以認識到中西禮俗文化存在著很大差異,而調(diào)查問卷結果顯示,國人對西方禮儀與習俗的了解不多,而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對西方禮俗文化更好的了解在與西方人民交往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們決定制作一款西方禮俗雙語APP,供大家使用與學習。
關鍵詞:中西禮俗差異 調(diào)查研究 雙語APP制作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06-02
1 引言
禮儀習俗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禮儀規(guī)范,通過它人們能夠正確把握交往的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guī)范,人們在交往中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于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睂ΧY儀作了一定意義上的詮釋,廣義來說幾乎是“禮”的同名詞,狹義說就是人際交往中各種行為規(guī)范。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也是社會文明最直接全面的表現(xiàn)形式;習俗就是習慣、風俗,個人或集體的傳統(tǒng)、傳承的風尚、禮節(jié)、習性,是文化形態(tài)的象征和體現(xiàn)?!霸谏鐣顒又?,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摘自蘭州晚報《弘揚華夏文明,踐行社會責任》)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講究禮儀,事情才會做的恰到好處。
隨著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與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禮儀與習俗越來越被人們所需要,而中西方禮儀習俗文化的差異也越發(fā)明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卻由于對西方文化不是很了解而與西方友人造成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誤會,由此可見中西文化差異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由于現(xiàn)代化迫切需要文明的人際關系,市場經(jīng)濟需要優(yōu)質(zhì)服務軟件要素,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的需要,我們有必要學習與研究中西方禮儀與習俗的差異。
“天人合一”與西方“天人兩分”思想存在很大差異,儒家思想提倡“以類合之,天人合一”的思想。由于對自然規(guī)律的順從和對自然的迷信與懼怕,我們不得不力求形成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群體去順應自然。西方受基督教“原罪說”的影響,致力于改造自然,一生為贖罪而奮斗,將人與自然分別對立,認為人類處在支配與征服自然的位置,強調(diào)個人作用?!都t樓夢》與《傲慢與偏見》這兩部名著分別反映了18世紀中國和英國的禮儀風俗,《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初次見面的場景與《傲慢與偏見》中人物見面的場景可以很明顯地顯示出西方禮儀的差別。由于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我們講究男女有別,尊卑,老幼有序。而西方由于一直提倡獨立,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講究人人平等,崇尚個人自由,喜歡我行我素,因此便導致了西方自由平等的傳統(tǒng)。
總的來說,每一種禮儀與習俗都反映了它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可以說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是中西禮俗差異的文化根源。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大連市各大高校大學生及大連市開發(fā)區(qū)市民。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走訪大連民族大學圖書館和大連市開發(fā)區(qū)圖書館,檢索、收集整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
2.2.2 老師咨詢法
根據(jù)課題需要,與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及外籍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更進一步的了解有關西方禮儀與習俗的知識,并在英漢互譯方面檢查修改。
2.2.3 問卷調(diào)查法
在大連各高校及大連開發(fā)區(qū)人流密集的地方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人員隨即。共發(fā)放問卷500張,回收488張,其中有效問卷
481張,回收率為97.6%,有效率為96%。
3 結果與分析
問卷主要從餐桌禮儀、身體語言、見面稱呼以及節(jié)日習俗等幾個方面通過選擇問答形式進行調(diào)查,從而得知參與者對西方禮儀與習俗的了解程度,并且深入了解參與者對獲取西方禮俗文化相關知識的需求以及他們更青睞的獲取途徑。
在此次問卷調(diào)查中,有90%的參與者表示對西方禮儀與習俗不太了解。我們隨機采訪了數(shù)十名參與者,他們表示平時雖然會多多少少接觸中西方禮俗差距的知識,但沒有特意去了解其詳細知識。
在餐飲方面,雖然現(xiàn)如今我國出現(xiàn)了很多西式餐廳,其中不乏有高檔西餐廳,但仍有78%的人不完全了解西方餐桌上的禮儀,甚至有27%的人對完全不了解。如在“在吃牛排是,西方習慣左手拿刀還有右手拿刀”這一基本問題上,有25%的人不確定。
在中西方手勢禁忌等一系列問題中,有63%的人不了解同一手勢在不同國家的意義。如OK手勢,在我國很常見,表示“沒問題”的意思。在德國、土耳其等國家,這一手勢會影射他人是同性戀,或等同于“豎中指”罵人之意。
在有關稱呼的問題中,有24%的人不了解西方如何正確稱呼他人,37%的人不太確定在西方怎樣稱呼他人比較得體。63%的人認為在美國日常交際會用“先生”、“夫人”、“小姐”等稱謂,然而事實上大多數(shù)美國人認為這樣太過正式。在美國,各個年齡層的人更喜歡直呼其名,在他們看來,直呼其名通常表示友好。
在有關節(jié)日的問題中,87%的人表示他們了解這些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但對其淵源不太了解。
此次問卷調(diào)查的97%的參與者認為了解中西方禮儀與習俗的差異是有必要的。他們認為在當今經(jīng)濟、文化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了解中西方禮俗文化有助于與他國人民交流,也可以避免在交往過程中一些不必要的誤會。盡管此次調(diào)查的參與者大部分人沒有與西方國家人民交流的機會,但他們?nèi)员硎径嗔私庖恍┪鞣蕉Y儀習俗文化對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也很有幫助。他們認為近幾年有關在西方“丟人”的中國人的新聞層出不窮,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國民對西方禮儀習俗文化不太了解。
接受問卷調(diào)查的參與者中,除去英語專業(yè)學生及少數(shù)出過國的人外,大部分人表示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西方禮俗文化的相關知識。90%的人表示愿意通過有關的趣味手機APP去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其余10%的人愿意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報刊去增加了解。
4 結論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人與西方人民交流越來越密集,我國人民逐漸意識到了解西方禮儀與習俗文化的重要性。而隨著現(xiàn)代科技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人都有智能手機,人人都能熟練操作并漸漸依賴智能手機,我們可以推出一款涵蓋中西方禮儀習俗差異的雙語APP,既能使大家學習到西方禮俗知識,又能讓對英語感興趣的人學習英語。
其次,我們對推出西方禮俗雙語APP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當今社會科技發(fā)展,技術成熟,智能手機應用廣泛;全球化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對西方文化產(chǎn)生興趣;中國人口眾多,雙語APP的推廣容易滿足市場需求,如英語學習、商業(yè)交往以及出國旅游等。
中西方文化交融越來越多,文化個性異彩紛呈;了解西方禮儀,使你舉止得體、優(yōu)雅;理解西方禮儀,使你獲得文化啟迪。
參考文獻:
[1] 于桂敏,蘇暢主編.西方禮俗文化教程[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
[2] 趙友斌,王林,楊凱主編.西方文化與禮儀[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3] 西塞羅·唐納,簡·魯克·克拉蒂奧.西方禁忌大觀[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4] 于興興,郝愛娟主編.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禮儀[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5] 李霖芳.中西方習俗文化對比[D].鄭州:鄭州大學,2014.
[6] 王文麗.中西禮儀文化差異探析[J].合租經(jīng)濟與科技,2011
(20):119-121.
作者簡介:馮蘭,女,大連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在讀生。
孫琳,女,碩士研究生,大連民族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和翻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