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秀麗
【摘 要】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有助于理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獲得。朗讀是指一種語言活動,主要通過語音形象具體表達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它在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陶冶情操和發(fā)展語言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F(xiàn)階段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教師指導不足、目的不明確、教師抽查形式化等問題。該研究者將結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圍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進行初步探析,希望能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應對策略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將無聲的文字內(nèi)容和語言轉(zhuǎn)換成有聲的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的核心內(nèi)容,朗讀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和情景美,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朗讀教學,不斷優(yōu)化朗讀教學,進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朗讀教學,對學生朗讀缺少指導,失去了朗讀教學自身的價值。
一、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xiàn)狀
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的語文朗讀教學也有著新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很難適應新教學要求,加強對語文朗讀教學的改革就比較關鍵。從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來看,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比較重視。通過朗讀教學,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良好習慣,而從我國當前的小學語文朗讀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還有諸多方面存在著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對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就有著阻。老師在朗讀教學中,由于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透徹,這就會比較容易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影響整體的教學質(zhì)量。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朗讀時間被講解占用
現(xiàn)實的教學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語文老師喋喋不休地講解,這些講解往往占用了學生的朗讀時間。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講解過多,學生朗讀的時間則太少,朗讀練習往往是曇花一現(xiàn)。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于永正先生說:“書不讀熟不開講”。而我們的很多語文老師卻是更多地把朗讀的任務留在了課外,至于學生課外是否真正閱讀了或是閱讀的效果如何卻是一無所知。這種把于先生的教誨 在腦后的做法能在教學上有多大成就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師忽略朗讀指導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恰當指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分組朗讀和集體朗讀。然而,事實上教師根本沒有指導學生如何有感情朗讀,也沒有引導學生怎樣讀,有些教師雖然進行了一定的指導,但缺少目的性,過度關注聲音,忽略內(nèi)心情感體驗,注重表面技巧,忽視語文的內(nèi)涵,這制約了學生語言的發(fā)展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學生參與程度不高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這在某種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助于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多媒體課件在視覺、聽覺等方面較好地滿足了學生的感官需求。因此,一些語文教師將過多的精力花費在課件制作上,并在學生朗讀時播放相應的背景音樂。繪聲繪色的課文錄音,取代了教師范讀,形成了教師手握鼠標,學生緊盯大屏幕的語文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多媒體課件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變成了觀眾。
三、做好小學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從對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著手
學生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在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才能起到積極作用。這就需要老師在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方面,運用多樣化的措施手段,在朗讀的形式上要得以豐富化,最大程度的將學生朗讀的積極主動性加以調(diào)動??赏ㄟ^表演以及比賽等形式,對學生的朗讀興趣進行培養(yǎng),這對學生的朗讀積極性的激發(fā)比較有效。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重視朗讀情境的良好營造。
(二)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
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認識到在課堂并不是講解的越多,課堂教學越好,相反,學生會更加厭煩,這主要因為過多的講解會制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狀態(tài),則他們的學習熱情也不高。教師若能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時間,則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獲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多次朗讀,保證吐字清晰標準。尤其是自學性朗讀文章,確保班級全體成員均讀好且讀完。在初步認識文章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朗讀,并讓學生進行適當?shù)木毩?,讀出一定的感情、情趣和味道,避免無準備上陣。另外,教師應進行恰當?shù)刂笇?,促進學生的學習,避免朗讀形式化,使繁瑣枯燥的講-問-答讓位于朗讀,使過于花哨且不具成效的小組討論讓位于朗讀。
(三)教師應進行范讀
教師的范讀是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指標之一。一些教師的音質(zhì)一般,且普通話不是特別標準,然而教師只要在范讀時合理融入自身真實情感,則也會得到學生的肯定,贏得學生的掌聲。范讀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發(fā)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指導學生且收效最快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知識量有限,因此,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能合理把握語速和語調(diào),無法準確讀出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結束語
總而來說,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它是一門藝術,要從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視,加強學生的朗讀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運用。朗讀有助于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且朗讀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到朗讀在語文學習中重要性,積極、正確指導,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進而提升朗讀教學效果,改進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彭淑麗.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8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2]李海紅.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4年6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4:2.
[3]劉雪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231-232.
[4]毛明月,王玲玲.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30):89-91.
[5]朱愛國.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方法[N].眉山日報,2010-09-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