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 要: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是提高大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活動載體。因此,要大力發(fā)展和有效推進。但教師在課外時間指導畢竟是有限的,對于大學生的指導存在不夠及時、便利性差、學生接受慢等問題,成為制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首要問題。發(fā)揮朋輩輔導的力量,恰恰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舉措。通過分析朋輩輔導的內(nèi)涵,朋輩輔導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在輔導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探索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朋輩輔導模式,來解決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在輔導隊伍方面所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關鍵詞:朋輩輔導;科技活動;科技創(chuàng)新
朋輩輔導開展的內(nèi)涵和時代背景
1.朋輩輔導的內(nèi)涵
朋輩心理輔導(pe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從朋輩輔導(peer counseling)衍生出來的概念。所謂朋輩指“朋友”和“同輩”,即指同年齡者或年齡相當者,他們通常具有相同的年齡、性別、生存環(huán)境,相近的價值觀念、經(jīng)驗、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所關注的問題和熱愛的事物相似。因此,他們更容易相互溝通和理解。對于朋輩輔導的理解,不同的人見解不同,如《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交往·互助·成長》一書這樣解釋: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是同伴之間運用一定的專業(yè)知識、生活經(jīng)驗和助人技巧所進行的同齡人之間的心理互助、激勵、支持、指導、訓練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使學生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有效調(diào)控行為,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了解自己和他人,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和充分發(fā)揮潛能。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則指大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鑒于服務的需求,通過在全校范圍內(nèi)提倡互助意識或經(jīng)過挑選、培訓專業(yè)的助人者,運用大學生之間年齡相近、環(huán)境相同、經(jīng)驗和價值觀相似等特點,讓學生之間相互提供傾聽、同理與經(jīng)驗分享,以協(xié)助學生探索自我、適應環(huán)境,增進自我成長的一種人際幫助過程。在大學校園里,與之相關的概念還有學校心理輔導、同伴輔導、朋輩心理咨詢、朋輩幫助等。
2.朋輩輔導開展的時代背景
朋輩心理輔導起源于美國,是20世紀20年代隨著有關社會福利立法而興起;20世紀60年代,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而推動;20世紀末,隨著項目建設而逐漸盛行的。近幾年,中國大陸地區(qū)才開始對此項工作進行研究和實踐。中國大陸地區(qū)的朋輩輔導主要側(cè)重于朋輩心理輔導,隨著在危機事件中朋輩輔導對危機干預效果的有效提升,朋輩輔導方式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采用。其實,朋輩輔導在學習和社會問題上的應用在我國較早,如“一幫一”結對子,學習小組等形式。但在相應的配套培訓和組織上,相對于朋輩心理輔導就略顯不足,同時高校教師在面對科研壓力,職稱晉升壓力,加之時間有限等,對大學生的基礎科研輔導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大學生的課外科技對于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鍛煉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朋輩輔導在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的現(xiàn)實意義
1.有利于彌補輔導人員的不足—高便利性
大學生進行課外科技活動一般是有科技創(chuàng)新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團隊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或科研興趣活動,當他們?nèi)硇耐度氲揭豁椏蒲谢顒又袝r,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反復實驗,大膽嘗試,有效創(chuàng)新。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大學生的很多實驗和研究如果沒有教師的輔導,大多是事倍功半,有時可能在實驗室泡一晚上也無果,因此迫切需要教師的指導。但很多教師由于個人的教學科研壓力,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指導大學生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所以大學生的迫切需求和輔導人員隊伍的不足成為制約他們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高效率、上水平、有創(chuàng)新、出成績的主要矛盾所在。而朋輩輔導這支隊伍正好可以彌補輔導教師隊伍人員不足的問題。
2.有利于即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強及時性
大學生在進行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時候,會進行大量反復的實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大學生群體在活動時間上與教師存在著時間差,即他們可能隨時有問題需要教師的指導,才能使實驗順利有效進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而教師在課余時間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指導他們的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去。這就導致了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充分投入到輔導大學生課外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中去,即時解答大學生在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隨時遇到的問題,朋輩輔導這支隊伍恰恰可以很好地緩解此矛盾。
3.有利于符合學生的授受能力—易接受性
教師在輔導大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時,在指導時間不足,指導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很多指導不到位、次數(shù)少、難度大,他們不能全部消化吸收。朋輩輔導這支隊伍,本身就是大學生,剛剛從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走過來,比較了解低年級大學生在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指導中可以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總結出經(jīng)驗,以他們?nèi)菀捉邮艿恼Z言和方式對其進行有效指導。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可以從學哥、學姐的指導中,了解什么情況下可以更有效解決問題,什么問題盡量避免,什么知識點要扎實學好,對于今后的科研探索中更有指導意義,少走彎路、快出成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索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朋輩輔導模式
1.形成制度,構建課外科技“朋輩輔導”工作模式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由于處于課外這種相對松散的環(huán)境中,因此建立一系列必須遵守的條例規(guī)范等至關重要。要根據(jù)大學生的輔導需求情況、輔導教師隊伍的配備情況、輔導場地的情況等進行調(diào)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大學生需求和學校實際情況的工作制度。同時,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除了有相關制度外,還要有相關組織和部門配合推進工作,所以在制度制定時就要將相關的組織機構和任務分解作為基礎來推進工作的有效展開,形成相關部門分工合作,輔導隊伍有效管理,大學生積極參與的工作模式,有效推進朋輩輔導工作模式的開展,提升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能力,提高素質(zhì),實現(xiàn)《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2.加強培訓,提高朋輩輔導的有效性
一支好的朋輩輔導隊伍,一方面,可以滿足大學生的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將很多教師從輔導基礎科研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深度科學研究,更好地輔導大學生。但我們也要看到,這支朋輩輔導隊伍本身也是大學生,對于如何將知識有效傳授給學弟、學妹,怎樣讓自身的講解更能讓大家理解、接受,運用于實踐,都不明了。要想使這支隊伍發(fā)揮好作用,使輔導過程更有效,對于這支隊伍的培訓是非常必要的一環(huán)。要幫他們把知識點串起來,讓他們了解這一環(huán)與那一環(huán)相扣,怎樣將知識點連成串;要讓他們知道怎樣講解讓低年級的大學生更容易理解,提高他們工作的效率;還要讓他們知道怎樣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興趣,不讓他們因研究的枯燥而中途退出。
3.形成模式,探索朋輩輔導的有效方式
輔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輔導效果,因此要在朋輩輔導過程中,積極拓寬思路、創(chuàng)新形式,以不斷增強輔導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輔導過程中,在集中講授和實驗指導的基礎上,在低年級組建各種興趣小組,將興趣相投的大學生組織到一起,讓他們的科研熱情更大程度激發(fā),還可在朋輩輔導的指導下碰撞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火花;在中高年級組建有針對性的科研團隊,在朋輩輔導的帶領下申報各種科研課題,以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很多大學生一提到科研就認為離自己很遠,不敢想也不敢嘗試。因此,非常需要在低年級讓他們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先到興趣小組里去嘗試一下。當他們知道其實科研并不神秘,并從科研當中得到成就和樂趣時,會更大程度走進科研,為他們從大二、大三進入科研團隊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加上有朋輩輔導的支持,他們會沒有負擔,并且更愿意去嘗試。
4.有效激勵,形成朋輩輔導長效機制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載體,指導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輔導隊伍是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保障。要想建立一支能力強、素質(zhì)好、愿意付出、能夠循環(huán)、有保證的梯隊輔導隊伍,有效的激勵機制是建立長效機制的前提。但對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指導畢竟是利用課余的時間,輔導的量和時間很難合理計算。怎樣才能讓朋輩輔導員這支隊伍工作有積極性,不會輕易流失,是做好朋輩輔導隊伍建設的關鍵。這就要對朋輩輔導員這支隊伍的需求進行調(diào)查研究,了解大學生的困難和需求,根據(jù)大學生的需要和困難點制定出配套的激勵機制來促進這一工作順利有效開展。例如:將大學生的輔導工作折合成相應的學分,來抵扣相應的學業(yè)成績;也提供相應的輔導經(jīng)費,很多高年級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打工,相應的經(jīng)費補償能夠使他們能安心輔導工作。同時,進行各種表彰,用精神上的獎勵來鼓舞他們,而且指導大學生參賽或帶領大學生參賽也能為他們找工作時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于洪杰,任峰,王星星.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1(13):131-132.
[2]王海明,杜華,陳晨,等. 美國著名大學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及其經(jīng)驗借鑒研究[J]. 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4):672-681.
[3]賈寶汝. 以課外科技活動為載體 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0):32-33.
[4]劉志麗,龍媛,王敦球.結合專業(yè)特色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123-125.
[5]王春艷,李春華,李響.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在培養(yǎng)工科創(chuàng)新人才方面的有效作用—以沈陽工業(yè)大學信息學院為例[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153-154.
[6]楊曉波. 提升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工作質(zhì)量的探索[J]. 中國林業(yè)教育,2008(2):37-40.
[7]陳華. 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體系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 機電產(chǎn)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10(5):178-180.
[8] 范可章,王榮,姜雙林,等. 地方院校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實踐與探索[J]. 滁州學院學報,2012(3):95-98.
[9] 高秋艷. 工科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索[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1):133-136.
[10]張學洪.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 高校教育管理,2012(6):80-83.
[11]李秀明.朋輩輔導在高校學業(yè)預警中的意義及實踐方法[J].大學教育,2014(6):1-2,98.
[12]郭肖明.高校朋輩輔導對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J].民營科技,2012(7):139.
[13]黃新,楊春梅,陳志新.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運行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4):152-155.
[14]鄭有珠.國內(nèi)朋輩輔導研究述評[J].教育評論,2014(2):34-36.
[15]鄭有珠.大學生朋輩輔導實踐—基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新視角[J].三明學院學報,2013(3):83-87.
(作者單位:北京印刷學院學校辦公室)
[責任編輯:陳 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