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婷
摘 要:從我們的教學改革實踐來看,很多學校的教學實驗,不同程度上都暗合了“少教多學”的規(guī)律?!吧俳潭鄬W”作為一種主張,流行的時間還不是很久遠,但是,“少教多學”的實踐卻伴隨人類教學活動的發(fā)展歷程?!吧俳潭鄬W”的理念是夸美紐斯明確提出來的,但是,類似的觀點卻是古已有之,不論是中國春秋時期孔子的“舉一反三”、“溫故知新”,還是古希臘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都體現(xiàn)了與“少教多學”思想的一致性。而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則很好地詮釋了“少教多學”的理念。
關鍵詞:少教多學;快樂學習;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7)14-0004-03
有一句學生名言:“給我一次機會,還你一個驚喜?!?/p>
有一位教師用“有一種愛叫放手”來形容杜郎口中學的模式。這表明了師生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渴望。
東廬中學要求教師用“講學稿”教學,要努力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重點、難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議論,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jié)論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讓學生概括,規(guī)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jié)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從我們的教學改革實踐來看,很多學校的教學實驗,不同程度上都暗合了“少教多學”的規(guī)律。
“少教多學”作為一種主張,流行的時間還不是很久遠,但是,“少教多學”的實踐卻伴隨人類教學活動的發(fā)展歷程?!吧俳潭鄬W”的理念是夸美紐斯明確提出來的,但是,類似的觀點卻是古已有之,不論是中國春秋時期孔子的“舉一反三”、“溫故知新”,還是古希臘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都體現(xiàn)了與“少教多學”思想的一致性。而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則很好地詮釋了“少教多學”的理念。
做為一線教師,筆者在認真學習和研究這些學校的先進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幾年來對以前采用的“讀講練”教學法進行逐步的改進,原來的“讀” 是學生帶著課上出示的題目預習;“講”是在學生“讀”的基礎上進行課堂互動;“練”是前兩個活動之后為了檢測課堂效果預設的活動,題目大都由教師找一些典型的試題,采用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筆者學習了“少教多學”的教學理論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模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權利和學生提高能力的機會。
幾年來筆者在改進“三字教學法”上做了以下嘗試:
一、“讀”
“讀”是指自學或者預習,變課前預習為課堂上的預習,要求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問題。鑒于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較低,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一般以四人或六人一組,進行不同的分工,分為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為了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鍛煉,每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定期輪換職務,課堂活動中在發(fā)言人表達之后,如有遺漏,小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
教師是全班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掌控者;是組內(nèi)研討的參與者;是小組研討的引導者。為了保證課堂的高效,教師勤于巡視,指導和鼓勵;糾正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積極投入、緊張高效。在預習后,要達到讓50%的學生掌握50%的問題的目標。通過小組交流,再讓70%的學生掌握70%的問題。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是自學的力量源泉。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學內(nèi)容的疑難,優(yōu)生增強了對知識的理解,在合作中互相提高。
二、“講”
這里說的“講”是讓學生當小老師,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其理論依據(jù)是“學習金字塔”: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
根據(jù)這個金字塔所呈現(xiàn)的,光是聽老師用講述的方式,兩周以后記得的內(nèi)容只剩5%。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這是最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度是最低的。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學效果可以高達90%。從學習金字塔中可看出,學生的學習以能教別人的效果最好。而且要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對其他人進行教學,不僅要對內(nèi)容相當熟悉,同時也要透過語言的表達來進行溝通。所以學生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將思維過程轉(zhuǎn)化為能讓其他人懂的語言表達。教師把講的機會留給學生會極大地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目的性。與此同時,也提升了學生潛在智能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在“生生互動”中拼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九年級思品《正確對待理想與現(xiàn)實》,采用每個小組負責講一個問題,小老師根據(jù)書中的材料問一個同學:“你小時候的理想是什么?”這個同學回答:“我想有一頭小毛驢?!卑嗬锿瑢W哄堂大笑。又問“你現(xiàn)在理想是什么?”答“還是擁有毛驢。”又是哄堂大笑。回答問題的學生看了看同學們淡定地說:“小時候我想有一頭小毛驢騎著玩,現(xiàn)在想擁有毛驢是想辦一個毛驢養(yǎng)殖廠,把咱們定州的驢肉火燒推向世界市場?!倍虝旱募澎o之后是雷鳴般的掌聲,筆者覺得這一刻會讓很多同學終身難忘?!敖o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驚喜”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2006年筆者從學生入學開始鍛煉他們“講”的能力。為了避免學生不配合“小老師”的情況發(fā)生,采取課堂表現(xiàn)評價表,積極回答問題獎一分,回答的好的獎二分,有個人獎和團體獎,我的思品課逐漸由讓學生講一個知識點,到講一個整課。由課上預習十五到二十分鐘縮短到預習五到十分鐘就能把課講得很精彩,并且課堂上充滿笑聲。
記得2012年1月份,學校派筆者到承德參加思品教師集中培訓,當時筆者擔任九年級班主任和思品課,快到期末考試了,有很多擔心,沒想到走后孩子們在課代表的組織下輪流講課,每個小組負責一課的主要知識點總結(jié)和練習題的批閱。筆者培訓結(jié)束學校已經(jīng)放假了,孩子們的考試成績在全市名列前茅。別的老師覺得很神奇,這就是課改帶來的奇跡。
三、“練”
廣義的“練”實際上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從“讀”的環(huán)節(jié)就開始練習從教材中找出問題并確定重難點,以及材料整合能力;在“講”的環(huán)節(jié)當“小老師”的同學練是組織課堂的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以及對同學們的回答客觀評價的能力,聽課的同學要回答小老師的提問,這實際也是一種練習。
狹義的“練”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所謂教無定法,只要是學生樂于接受,又能使課堂高效的方法,就可以大膽嘗試。最早筆者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分必答環(huán)節(jié)、互問環(huán)節(jié),指定他組成員答題環(huán)節(jié)和搶答環(huán)節(jié)。通常分為四人一組,給學生十秒鐘準備時間,這樣學生回答問題的速度很快,競賽中丟分的學生會對本組有愧疚感,促使他好好準備,下次答得更好。這樣的課堂模式實行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思品課根本沒有“學困生”,平時學習不積極的學生競賽起來“斗志昂揚”,爭著為小組“掙分”。
這個教學方法的不足是競賽題適合簡單題和選擇題。于是筆者采用第二種形式來彌補,比如在《終身學習》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中,我在練習的環(huán)節(jié)播放了“奶奶級大學生仝正國”的短片,讓學生們看后自己根據(jù)短片出題并答題,然后各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并說說給同學好評的理由。這樣能提高學生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更有利于維系和加強學生的學習激情。同伴的肯定與鼓勵的評價更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否定或不認同的評價更能激發(fā)學生向好的方向改善自己。
把課堂交給學生又要使課堂高效,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對教材精確把握,熟悉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性要加強,并對學生有足夠的親和力,為打造高效民主的課堂打下基礎。
第二,小組分工要合理,每個小組的實力要比較均衡,這樣才能更公平地競爭和合作,才能有效地“激活”課堂。
第三,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差生”,這樣才能面向全體同學,有一個學生掉隊也是教學的敗筆。
第四,采用科學、全面、多元的評價機制作為課堂無形的“撐控者”。
第五,循序漸進,剛開始教學進度和課堂效果比較差,不要因為這樣就放棄,當你盡十分努力的時候定會有百個驚喜,所以筆者認為進行課改也要做到貴在堅持。
第六,要與自己學生的實際相結(jié)合,雖然有很多先進經(jīng)驗可以遵循,但各個學校,各個班級乃至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點,把先進經(jīng)驗和自己的學生實際相結(jié)合,走出一條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教學之路,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
做為一名班主任,我想每天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做為一名思品教師,我想見證孩子們成長的足跡。既然“放手”能讓孩子快樂學習,既然“放手”能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奇跡”。既然“放手”有益于孩子終身的發(fā)展,那么讓我們?yōu)閻鄯攀职?,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成就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