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摘 要】閱讀是從書面材料獲得信息的過程,是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有效的閱讀能夠幫助人們陶冶情操、擴展視野、提升修養(yǎng)。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提升學生的識字水平、知識積累、自學能力、寫作能力和文學藝術鑒賞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課外閱讀 小學教育 語文教學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說過: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痹谛W階段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能豐富學生課外生活、開闊學生視野,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語文教學角度來說,課外閱讀作為課本之外的有益補充,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也能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擴大識字量,打牢語文基礎
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漢字是語言文學的基礎,閱讀、寫作的前提是必須有足夠的識字量。小學階段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學生識字量達到1600~1800,高年級學生識字量達到3000。小學生正處于啟蒙階段,科學家已充分證明兒童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別大量漢字,對小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的幫助很大。不過天性好動且發(fā)散性思維較強的小學生非常不適應傳統(tǒng)課堂上枯燥的識字教學,而通過課外閱讀能夠擴展學生的識字空間,提高識字效率,激發(fā)識字興趣,在豐富的情景和有趣的故事當中,學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提高識字量,識字能力將與課外閱讀能力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互相促進,充分發(fā)揮出閱讀的基礎性和熏染性作用,為語文學習打牢基礎。
二、增長知識面,拓展知識積累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仍然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局限在課堂上的語文學習是狹義的、封閉的。而通過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對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有所了解,對大自然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有初步的認識;還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上更加流暢;更能讓學生思維敏捷、邏輯清晰。因此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托,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為學生營造閱讀的氣氛。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開始前,可以鼓勵學生閱讀關于地球、宇宙、航空航天方面的課外材料,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探索世界的興趣,擴展知識面,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做好積累。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閱歷淺,辨別是非能力弱,在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做好引導和監(jiān)督,結合課內知識,適時地向學生推薦高品質的閱讀材料。也要鼓勵學生把看過的書互相調換閱讀,定期交流,橫向交流,資源共享,互相督促,在與老師和伙伴們的交流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
三、增加主動性,培養(yǎng)專注能力
在網絡時代,信息呈現碎片化,看動畫片、打游戲占據了學生的大量課外時間,小學生本就有活潑好動、精力難以集中的特點,在這樣的碎片化信息環(huán)境下更不容易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皩W以致用”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而通過閱讀,可以讓他們將課外書籍中閱讀到的知識,融入課堂學習中,形成相輔相成的互補優(yōu)勢,不僅有利于樹立學生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還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進而提升和延長其在課堂上的專注力。將這種專注力延伸到課堂學習當中,對于增強學習主動性和提升自學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主動為學生挑選有益的閱讀材料并充分激發(fā)其閱讀積極性,加強與學生在課外閱讀上的溝通交流,用自身對閱讀的熱愛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對于那些表現出良好閱讀能力的學生要及時予以鼓勵,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樹立自信。
四、增強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寫作興趣
寫作能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體現,增加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與提高寫作能力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上,老師會逐段拆解課文進行講授,在作文教學中也大多采取這樣的方法,多強調技巧,而不重視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而通過豐富的課外閱讀材料中豐富的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精妙的描述,營造出良好的語言文化氛圍,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要指導他們善于觀察、尋找課外美文與作文寫作的結合點,利用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素材,運用在作文寫作中,讓作文寫作也變成一件很快樂的事。
五、增強鑒賞力,陶冶藝術情操
知識經濟時代,人們迫切地呼吁素質教育,家長為學生報了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以圖提升孩子的藝術鑒賞能力。與此同時,很多家長老師對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卻十分功利,認為閱讀沒有什么作用。殊不知,通過課外閱讀,能讓學生的思想和境界得到洗滌和凈化,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進而陶冶良好的藝術情操,能夠促進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我國擁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鼓勵學生通過課外古詩詞閱讀和鑒賞,在配合課內古詩詞學習并激發(fā)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感受古詩詞的意象美、形式美、語言美和音樂美。雖然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有限,但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必將在今后的語文學習當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為培育良好的文學和藝術鑒賞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結論
語文的學習是長期的,是貫穿人一生的,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小學正處于人生啟蒙階段,如果在小學階段能夠培養(yǎng)出良好的閱讀習慣,鍛煉出優(yōu)秀的閱讀能力的話,必將對今后的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甚至對今后的社會能力、鑒賞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培養(yǎng)課外閱讀能力時,小學語文老師要和家長做好配合,更新理念,改進方法,努力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何愛芳. 論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J]. 軟件:電子版, 2015(11):29-29.
[2]周慧慧, 武藝強. 小學課外閱讀的現狀與教學策略探究[J]. 才智, 2015(13).
[3]劉武平. 暢游書海 沐浴書香——談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與指導[J].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 2015(15):13-14.
[4]陳潔. 讓課外閱讀綻放光彩——探析課外閱讀在小學教育中的應起的作用[J]. 考試周刊, 2010(5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