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東
【摘 要】初中階段正值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及價值觀念形成的最佳時期。在此階段若是不能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那么必然會導致學生在未來的發(fā)展受到影響。文章對多元文化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展開了初探,并提出了在此情勢下加強初中德育工作的方法對策。
【關鍵詞】多元文化 德育 影響 對策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同國外文化的交流愈加頻繁。國外文化在我國得到了廣泛傳播,不斷融入我國的文化市場之中,從而促使了我國多元文化的形成。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對于人們思想觀念產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尤其對初中生的影響更加明顯。因此,在當前有效做好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消減多元文化帶來的不利沖擊,有效將其轉化為適宜學生德育教育的積極因子有著重要意義。
一、多元文化對初中學校德育教育的影響分析
多元文化和學生德育教育標準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和矛盾,又存在相輔相成的微妙關系。若是學校能夠就多元文化做出針對性的轉化演變,將其有效地納入到德育文化教育范疇之內,則會對學生產生有利的影響;否則任其自由發(fā)展,將會對學生造成某些不利影響。因此,若要有效改變初中德育教育現狀,就必須要對多元文化給初中學校德育教育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生信仰危機
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學生逐漸從以往封閉僵化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變得富有積極性與主動性。然而多元文化所帶來的價值觀念的多樣化,給學生的信仰也造成了相應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開始向著多元化轉變,學生群體信仰危機逐步出現。比如有的學生逐漸不重視信仰問題,對其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有的學生信仰變得世俗化,充滿低級趣味;有的甚至認為信仰束縛了個人自由,于是拋棄了信仰。信仰危機的出現,導致學生逐漸喪失了奉獻精神,做事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集體利益,缺乏全局統(tǒng)籌觀念。諸如在報名參加運動會時,對于長跑項目,學生的參與度普遍較低,他們更多的是考慮個人榮譽而參與那些能夠輕松完成的項目,而不會考慮班級榮譽。多元化沖擊著社會主流價值觀,使得學生呈現出迷茫困惑、頹靡空虛、無所適從的狀態(tài)。
(二)多元文化對于學生道德方面的影響
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之下,存在不同的道德評判標準。沒有哪一項道德標準是適用于所有的社會文化范疇的。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之下,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也受到了挑戰(zhàn)。特別是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精髓受到沖擊,導致學生在面對多樣化選擇時,很容易出現判斷失誤的情況。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理解能力也相應不足;他們對于世界多元文化缺乏一種基本的判斷,對于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也還不夠,很容易出現價值觀錯位、行為混亂等情況,逐步陷入道德泥沼。例如當前多數青少年哈韓、哈日風氣蔓延,對日韓電視劇及明星等如數家珍,而對于本土傳統(tǒng)文化卻了解甚少,這也即文化道德缺失的一類體現。
(三)多元文化下學校德育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很多學校在教學工作中,過度堅持主流文化的授教模式,缺乏必要的文化更新傳遞,無法將學生感興趣的文化同德育教育文化相結合。學校在選擇德育文化內容時,為了避免學生受到不良影響,一味剔除那些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但過于超前的內容,造成教學內容單一化,顯得枯燥。然而生活是一切文化的來源,學校的德育教育不是孤立的,其離不開社會生活的承載。從學生角度而言,傳統(tǒng)教學內容學習起來味同嚼蠟,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必然會導致其對學習知識產生排斥心理。德育教育內容的滯后及空洞乏味,違背了新時代學生德育發(fā)展內容要“海納百川,博覽眾家”的教學要求,致使德育目標無法有效實現,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德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方法對策分析
多元文化給學校德育所帶來的影響無疑是顯著的,尤其是對學生個體的身心發(fā)展影響重大。因此,要將初中德育教學工作與多元文化最大化地結合起來,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積極應對多元文化帶來的挑戰(zhàn),“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消除多元文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一)做好對學生價值評判能力的深化培養(yǎng)
在德育課堂中,教師應當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一味堅持傳授道德理論內容的方式,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符合學生發(fā)展所需的時代主流文化作為教育內容,做好授課形式的創(chuàng)新,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對學生群體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針對學生不同的思維觀點,教師不能夠直接予以否定,而應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理性分析與判斷的意識。這也是新時期對教師方面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基本要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組織學生積極展開教學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價值道德體系建設與行為習慣培養(yǎng)等有機統(tǒng)一起來,轉變從前單向的教育形式,注重對學生自主理解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各類問題的解決能力。教師要把握學生跳躍的思維特點,從學生的討論中細致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和缺點,優(yōu)化選擇德育教育素材,促進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層推進。
(二)優(yōu)化課程設置,強化德育教學實踐
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良好德育課程的構建。一套好的德育教程,能夠避免教學工作整體流于形式。當前多數學校的德育教學課程普遍存在課程內容單一,缺乏匹配教材及相應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導致德育教學工作實際效果欠佳,難以滿足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德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學校必須加大德育教學改革力度,加強德育教學實踐。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軌跡,改變以往定向工作的形式,注重挖掘多元文化中蘊含的深度文化內涵,剔除不利于學生思想道德培養(yǎng)的隱含文化因素,營造整體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使主流價值觀滲透進學生的思想之中。此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校應廣泛開展辯論、演講、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強化學生的實踐體驗,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構建德育制度,建設和諧校園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套科學的德育制度支撐,德育工作將很難開展。建立良性的德育制度,能夠對教師的德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判,督促教師時刻注意自己的儀態(tài),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自我反思,以將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在構建德育制度過程中,應對傳統(tǒng)德育制度和德育教學大綱進行重新審視,找出缺陷與不足,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要對新制度的合理性進行科學論證,以學生參與、學生發(fā)展、學生生活服務為基準,充分征求學生方面的意見,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傊?,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德育制度,打造和諧美麗的校園。
【參考文獻】
[1]唐榮雙.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11):152-154.
[2]亢文祥.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對我國德育的沖擊及對策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8.
[3]陳克娥.未成年人思想的新特點及其德育教育對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3(08):26-28,33.
[4]陳麗.多元文化沖撞下的90后大學生德育教育芻議[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0,20(01):60-62.
[5]楊燕,韓善光.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道德與文明,2010(03):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