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摘 要】文章分別從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闡述了德育課的教學。
【關鍵詞】德育課 傳統(tǒng)文化 聯(lián)系實際 案例教學法
資中筠教授曾說過:教育的目的第一是品德,其次才是知識。但當前中職德育課學生普遍不聽,不信,大部分學生都是上課睡覺,玩手機;而教師則將主要精力放在管學生和維持課堂紀律上。如此惡性循環(huán),師生雙方都很痛苦。好教師要像一位優(yōu)秀導演,要努力在現(xiàn)有條件下拍出一部好電影;要像一位高級廚師,在現(xiàn)有資源下做出一道好菜。
下面是一位教師在國外的經(jīng)歷,我想也許對解決這個問題會有所啟迪。上次美國行,我接觸到瓦薩中學的高二學生戴旭剛,他是高一從福建轉(zhuǎn)學過來的。他說:“我最喜歡顧問老師(類似于心理輔導老師),她非常關心我?!蔽覇枺骸澳阍趪鴥?nèi)的時候班主任老師不關心你嗎?”他想了想說:“當然,班主任老師也很關心我,但他們關心的方式不一樣。班主任說你應該這樣,你必須那樣。美國的顧問老師說我能幫你什么嗎?”我認為這位學生道出了德育課難上的關鍵。學生為什么愿意聽你的課?你在課堂上能幫學生解決什么問題?如果你教的知識學生毫不感興趣,對學生沒用處,你又憑什么不讓他睡覺或玩手機?
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取決于內(nèi)在需要和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當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滿足時,個體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內(nèi)部力場的張力,而周圍環(huán)境的外在因素則起到導火線的作用。按照勒溫的觀點,內(nèi)在因素是根本,外在因素是條件,二者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產(chǎn)生了行為。因此,不知道學生的需求,不解決學生的問題,是沒有辦法上好德育課的。下面就《職業(yè)道德與法律》這門課來談談我對上好德育課的思考。
一、加強德育課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教師在德育課教學中講解一些歷史典故,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可謂一舉三得。如果再進一步把歷史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就是很好的教學設計。其實,德育課就是聯(lián)系歷史和現(xiàn)實的橋梁,不知道過去,也就沒辦法理解現(xiàn)在,道德、法律都具有歷史繼承性。當然,教學要與時俱進,要借鑒世界文明成果,但根本還是要解決本國的問題,就像我國幾千年前發(fā)明的圍棋能用來測試人工智能一樣,中國的歷史長河里也許有濟世良方。
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不論是禮儀、道德的部分,還是法律的部分,除了運用教材中所出現(xiàn)的歷史典故以外,還可以在教學中添加大量的歷史典故。比如,在禮儀部分有“程門立雪”“心平氣和的劉銘傳”“孔融讓梨”“張良拜師”“廉藺交歡”“我國春節(jié)禮儀”等故事;在道德教學部分有“程母嚴格教子”“司馬光教子節(jié)儉”“成吉思汗母親教子團結(jié)”“曾國藩的故事”“馬克思教女之道”等;在法律部分有“管仲公私分明”“西漢武帝時張湯審理‘鼠獄”“漢文帝時淳于緹縈上書廢肉刑”“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國律師第一人鄧析詭辯的故事”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澳門大學與學生交流時也說:“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弊鳛橐幻嗣窠處?,就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在德育課上說好中國故事,張揚中國氣派。
二、德育課應密切聯(lián)系實際
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校早已不是傳統(tǒng)的象牙塔,德育課不能閉門教學,必須回答現(xiàn)實社會中的問題。只有直接面對,而不是逃避、回避,才能喚回學生對德育課的信心,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學生開始關注社會上的熱點新聞?;貞獙W生的關切,解決學生的困惑,引導學生正確、全面地看問題、分析問題,是德育教師義不容辭的教學任務。例如最近發(fā)生的大學生魏則西死亡一案和雷洋死亡一案,都很吸引學生的關注,這兩個案件其實也是很好的道德和法律教學的案例。教師和學生一起對這兩個案例進行分析、研討,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德育課的作用、意義,讓學生知道德育課并不是只停留在教室里、書本上,而是有著鮮活的生命力,是人生的指路明燈。當然,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的,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多參加各項培訓,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以滿足學生和教學的需要。
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克伯屈曾經(jīng)說過:“教育屬于生活,教育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睂τ诘掠n而言,與生活相聯(lián)系尤為重要,也更為緊迫。德育課不能坐而論道,不能清談,要時時關注社會,要常講常新,再也不能一個教案用幾年。
三、重視案例教學法在德育課中的作用
如今對德育課教學方法的探討如過江之鯽,多到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步。我認為,在德育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效果較好。
案例教學法是20世紀初哈佛大學首創(chuàng)的。即圍繞一定培訓的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常為書面形式),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再通過考試考核加以鞏固,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較差。案例教學就是對這種教學模式做出的改善。案例教學,并不是在課堂上講一兩個故事,而是要在每一個重要的章節(jié)結(jié)束后,專門就本章節(jié)所學,請學生分析真實的案例,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案例教學并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供學生參考,要求學生必須主動思考、解決問題,使得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在案例教學中,每位學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fā)表見解。這種經(jīng)驗交流,一來可取長補短,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二來能夠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促使學生之間互相趕超,從而積極進取,刻苦學習。在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準備工作
1.案例的選擇事關案例教學的成敗,案例既要典型又要貼近生活。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案例。
2.在案例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比如建立班級QQ群或者微信群,讓學生在群里了解案例內(nèi)容,并要求學生提前查找資料,做好準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多督促學生,以免教學流于形式。
(二)講解、討論案例
討論案例是案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案例展開討論。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討論,也可以劃分成小組討論。
(三)總結(jié)案例
在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并得出結(jié)論之后,教師要做最后的歸納總結(jié),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要針對案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強調(diào),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對學生討論中不夠深入、不夠確切的地方,要做重點講解。
每次案例教學后,教師都要及時進行總結(jié),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在教學中我常常感嘆于學生對有些問題思考的深度與廣度遠超我的想象,每次和學生的討論、交流,都對我的教學有所裨益。
四、其他方面
(一)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學習的方式方法因人而異,可以參加專門的培訓,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渠道自主學習?,F(xiàn)在各大視頻網(wǎng)站的公開課及各種講座可以給教師很多借鑒。如金正昆、王立群、李玫瑾等教授的視頻,除了可以學習相關的知識,還可以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二)教師要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
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微課等媒介豐富教學手段。特別要建立或加入學生的微信、QQ群,多和學生交流,多說學生聽得懂的話,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德育課常教常新。德育教師要時時與學生聯(lián)系在一起,幫助他們成才。
【參考文獻】
[1]夏瑩.美國沒有班主任 德育怎么抓[J].基礎教育論壇,2014(09):56.
[2]資中筠.中國教育不改變,人種都會退化[J].南都周刊,2012(29):31.
[3]林燕.劉餗《隋唐嘉話》札記[J].語文學刊,2010(05):64-66.
[4]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5]鄭楊.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方法的研究及應用[J].考試周刊,2016(4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