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而傳統(tǒng)的分析式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體會和感悟有一定的禁錮,因此,基于體驗的視角,首先總結了分析式閱讀教學的內涵及弊端,對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構建展開研究,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構建;內涵
一、分析式閱讀教學內涵及弊端
1.分析式閱讀教學的內涵
分析式閱讀教學的中心是教師和文本,按照知識教學的規(guī)律,教師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對文本意義有深入的理解。分析式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增長學生的知識,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訓練,并強化文本背誦。這種教學理念,流露出一種一切都是可教的思想,并強調了教師的權威地位,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甚至旁觀的地位。
2.分析式閱讀教學的弊端
其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喪失。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主體地位顯得尤為關鍵。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以及講解文本時,往往會脫離文本情景。學生在感知文本的情感時,并不是建立在自身的體會和感悟上,而是基于教師按照知識點的講解上??v使閱讀教學中教師都形成了一套自己滴水不漏的教學流程,但只是在引導學生跟隨自己的思路,并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體會情感,品味語言。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思考和待答的時間。例如,在讓學生進行段落大意概括時,通常無法與標準答案相契合,為節(jié)省時間,教師一般不等第二個學生補充就匆匆將標準答案公布,忽略了學生的探索,使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被消磨。
其二,使學生閱讀情感知識化。分析式閱讀教學過分重視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文本中的情感、價值觀等感性的情意知識被概念化、定性化,變成理性的自然科學知識。這顯然與養(yǎng)育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初衷相違背,缺乏內心真實的體驗。
二、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內涵
體驗式閱讀教學的中心思想在于體驗。作者創(chuàng)造出了文本,其中的意義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受。閱讀是讓學生的思想與作者進行交織,從而生成文本個人意義的過程。在文本所營造的環(huán)境中,強調學生的主體體驗過程,教師在其中僅是輔助的作用,通過對話來交流情感,共同分享,豐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構建正確的價值觀。
三、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構建
1.情景創(chuàng)設
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快速進入閱讀的角色,將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對文本產生期待和積極的情緒反應。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遵循差異性原則、直觀性原則以及生活化原則。對于差異性原則,教師要把握文本特點以及教師能力和學校水平進行設計。例如《清平樂村居》的學習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展示,將情景重現(xiàn)出來,再佐以教師的旁白,學生的閱讀體驗會有一定的提高。對于直觀性原則,小學生對于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體會不夠感性和抽象,因此需要直觀的教學手法讓學生能夠感知。
2.語言品味
語言是文本表達思想的載體,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受到了情感,那么語言品味就是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有更深刻的體會。語言是作者用以傳情達意的方式,要將作為作者體驗表達媒介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在閱讀文本時,就要立足語言,品味語言,而把握文本的內涵與情感就是體驗文本的語言和形式。語文的學習,無外乎是聽說讀寫,在教學中靈活進行運用,便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
其一要以讀促品。讀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基本方法,讀也有很多形式,包括范讀、默讀、誦讀、朗讀、分角色讀等。具體形式的選擇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以及文本的內容綜合決定。例如《蟬》這篇四年級課文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首先采用默讀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脈絡。然后再進行精讀,對于文章第三自然段講述了蟬脫殼的過程,教師讓學生重點朗讀之后可以播放相關視頻,一邊觀看一邊復述整個過程,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感受蟬脫殼的艱辛過程。
其二要以想促品。在教學過程中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將語言表達的情感與其已有的經驗和情感體驗結合起來。對于沒有相關的經驗,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想象,調動情感進行聯(lián)想,在分析語言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形象體驗。
3.對話組織
對話包括多個方面,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教師與教科書編者之間的對話。而師生對話又由于其能夠促進學生將語言知識和言語技能在具體情景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展現(xiàn)著特有的價值。師生對話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體驗狀態(tài),將提問與解答相結合。此時已經充分感受文本情景的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與教師交流的氛圍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教師也能體會到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綜上所述,分析式閱讀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制約著小學生閱讀習慣,因此尋求一套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手段極為重要。體驗式閱讀教學把握好情景創(chuàng)設,語言品味,對話組織這幾部分,能夠將其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