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琛 (上海市楊浦區(qū)回民小學 200000)
愛與美德的交融
——唱游教學在學習準備期的德育滲透
李姝琛 (上海市楊浦區(qū)回民小學 200000)
每年的九月份,校園里充滿了歡聲笑語。一年級新生告別了幼兒園,來到小學校園,開始人生中最重要的學習之旅。學習準備期是一年級學生正式邁入學習生涯的第一步。在為期一個月的學習準備期中,孩子們要逐漸熟悉每日的作息,養(yǎng)成基本的學習習慣、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自信的學習信念。學習準備期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一個平穩(wěn)過渡期?!渡虾J行W學習準備期指導意見》文件精神明確指出,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學科特點以德樹人,設計并激發(fā)學生健康的人格品質(zhì)、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
音樂是描繪和體現(xiàn)人類情感最生動直接的美育形式,同時,音樂也是德育教育最關鍵的一門學科,每一個人都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quán)利。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要求學生要掌握“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基本才能。禮,即是德育教育;樂,即是音樂美育教育。我國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教育家孔子以“興與《詩》,立于禮,成于樂”來規(guī)范年輕人的理想人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系統(tǒng)接收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能夠洞察到人世間的美善丑惡,并能把美好的事物吸收到心靈里,滋養(yǎng)人性??梢姡魳方逃龑τ谌魏我粋€人都是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邏輯思維能力不強,而且近些年由各種不明因素引發(fā)的一些癥狀,使得特殊兒童也越來越多,教師所面對的課堂要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求,很多音樂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都在為此不斷努力著。如何在唱游課的學習準備期階段中將音樂育人育德的功能最大限度體現(xiàn)出來?既能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中獲得音樂之美,同時建立健康積極的人格?筆者從執(zhí)教以來一直在思索與實踐,下文是筆者教學中的體會、理解與總結(jié)。
每年九月份,一年級新生來到新的環(huán)境學習,在為期四周的學習準備期中,他們要逐步學會基本的課堂規(guī)范。由于一年級學生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不強,心理狀態(tài)參差不齊,要建立一個高效的課堂需要師生之間不斷的磨合。這樣的磨合小到排隊進教室,師生、生生的音樂課堂互動合作,大到音樂學科育人教育的滲透,這都需要教師生動巧妙地講解、富于童趣地示范。在不影響課堂教學的情況下,教師要包容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最大的身心活動的空間。
多元智能學說把人的智能分為八大類:語言智能、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nèi)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每個孩子都有八種以上的智能,這些智能既能獨立發(fā)揮作用,也能組合發(fā)揮作用。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勢智能,反之,也有劣勢智能。這也造成了一個班級中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在唱游課堂中,有的孩子音樂智能較為突出,有的孩子則次之,如果這樣的差異不能得到巧妙無痕地處理,可能會讓剛?cè)雽W的小朋友產(chǎn)生厭惡感,從而對唱游課程的學習產(chǎn)生排斥。教師要能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用愛去澆灌每一個孩子脆弱幼小的心靈,讓唱游課堂成為一個充滿了愛的課堂。
孩子的感覺是很靈敏的,他們能分辨出教師是否用心對待自己。一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愛,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傳遞愛,一個充滿了愛與自由的課堂,是德育教育最關鍵的沃土。
沒有接受過音樂教育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音樂本身具有形式美、內(nèi)涵美、韻律美等美學特征,學生在這樣的美育教育中能夠不斷陶冶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
一年級新生在學齡前通過各種渠道已經(jīng)接觸過較為豐富的音樂知識,很多幼兒園的音樂教育采用了國際流行的奧爾夫教學、柯達伊教學等教學模式,孩子們在音樂游戲中得到了很多鍛煉,模仿能力、演唱能力和大小肌肉群的運動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開發(fā),個別較好的藝術(shù)幼兒園會為孩子們開設樂器課,他們?yōu)楹⒆觽冊O計的音樂教學內(nèi)容會更加豐富。
在一年級的學習準備期里,孩子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幼兒園式的音樂學習,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每一部作品內(nèi)涵,整體的教學設計要豐富別致。一年級第一學期有四個單元,分別是《上學》《好朋友》《快快長》《我快樂》,四個單元都是以道德和情感為教學主線,這些音樂作品簡單易懂、朗朗上口,都是在描繪小朋友身邊的美好事物,例如:美麗的大自然、欣欣向榮的祖國、和藹可親的老師、陽光向上的同學,這些都是音樂育德育人的基本內(nèi)涵。
從學習準備期的第一天開始,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懂得什么是愛、如何愛、愛什么。學生們會在愛音樂的基礎上,體驗到“愛上學、愛祖國、愛同學、愛大自然、愛勞動”的快樂。任何一個懂得去愛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人。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習準備期的課堂教學中做足準備,在每一節(jié)課中,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生動富于感染力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音樂感官,讓學生透過音樂去體驗愛、去傳遞愛。教師可以從最直觀的音樂情緒、音高、節(jié)奏、力度等音樂要素入手,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音樂,讓學生在理解和體驗的過程中,發(fā)揮音樂想象,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之美與人類道德之美。
小學的校園生活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既充滿樂趣,又充滿挑戰(zhàn)?,F(xiàn)在的孩子們生活條件優(yōu)越,個性特征明顯。在家中,這些孩子都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是逆商卻反差較大。
唱游課的教學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性格特點的課程。外向活潑、性格堅韌的孩子會更占優(yōu)勢,內(nèi)向自卑、驕縱跋扈的孩子則在唱游課學習中顯得滯后一些。這樣的滯后并不代表孩子能力的缺失,性格因素會制約其課堂表現(xiàn)力和音樂表現(xiàn)力。對于外向自信的孩子,教師予以展示表現(xiàn)的機會,他們會充分發(fā)揮自身才華,在唱游課上體驗音樂本體的美好和音樂內(nèi)涵的深厚。而針對內(nèi)向自卑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給予更多地關心,時刻關注他們的表現(xiàn),隨時抓住他們的亮點而加以鼓勵,給他們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這樣有助于孩子們自信心的培養(yǎng)。
人的性格并不會影響一個人對于音樂的敏銳性和洞察力。在唱游課堂中樹立起來的自信可以讓一個孩子由點及面,促進他們在其他學科中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出每一個孩子最擅長的一面,同時,積極彌補自身的不足。用音樂的方式傳遞出的道德情操教育更加自然,對每一個孩子的影響也更加深刻。
由于環(huán)境污染和社會現(xiàn)實等諸多人為或非人為的因素,現(xiàn)在特殊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孩子被診斷為學習困難、多動癥、自閉癥或者兒童抑郁癥等。這些孩子也有接受正常教育的權(quán)利。
在一個班級中,特殊孩子的行為可能會讓一個班級的紀律變得不甚理想,但是他們自身并不能意識到這些行為對于班級和其他同學的影響,很多教師也被這樣的學生耗盡心力。其實,這些特殊的孩子并不是一無是處,我們時常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在某一個方面有超乎常人的才能(比如繪畫、音樂、閱讀、記憶等),可是集體生活是他們進入社會的第一道屏障。很多資深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會遇到很多這樣的學生,他們是老師最費心思的學生,但是或許也是讓老師最有成就感的學生。音樂教育除了美育教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分支是音樂治療。平靜的音樂可以讓焦躁的孩子逐漸冷靜,快樂的音樂可以讓自卑的孩子重拾自信。在學習準備期階段,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學科的教學嚴格規(guī)范,可能會讓很多特殊孩子有些不適應,在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上受到嚴重打擊,從而難以融入到班級集體學習中,這樣的情況既對當事的孩子不利,也對于班級中其他孩子不利。美國的音樂教育中對于普通學校特殊孩子的音樂教育和音樂治療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規(guī)范和有效的模式,很值得我們借鑒。
在唱游課上,教師要通過音樂育人育德的特點,慢慢地感化這些特殊的孩子,專門為這些特殊的孩子設計一些可以實際體驗和操作的音樂環(huán)節(jié),給他們時間,慢慢地陪他們成長。同時,也要在班級中為這些特殊孩子建立一個理解和包容的學習環(huán)境,讓班級中每一個健全的孩子都能對他們給予真切地關懷和愛。這樣的成長雖然漫長艱辛,但是卻可以讓班級中每一位孩子體驗到助人為樂的幸福與互相幫助的快樂。如此偉大的人格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孩子們不僅可以在唱游課堂上學會歌唱,更能唱出內(nèi)心中最善良真摯的情感。
綜上所述,在學習準備期短短的一個月中,這只是每一個孩子邁入學習生涯的第一步,唱游課程的學習也僅僅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在一個充滿愛的音樂課堂中,任何育德育人的道理和音樂學科的知識技能都能被孩子們吸收,化身成為養(yǎng)料滋養(yǎng)美好的德行。
[1][美]霍華德?加德納著.《智能的結(jié)構(gòu)》.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陳蓉著.《跟我搖擺——多元化背景下的幼兒音樂課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
[3][意] 蒙臺梭利著.《蒙臺梭利兒童教育經(jīng)典原著》.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
[4]卜錫文.《音樂的德育功能》.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
[5]劉明明編譯.《美國音樂教育中殘障兒童的音樂治療》.中國音樂教育雜志,2010年第2期.
[6]王工斌.《多元智能發(fā)展與音樂教育》.中國音樂教育雜志,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