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 要:社會實踐活動是凸顯教育本質、歷練活動能力的重要載體。詩人陸游就曾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說法。我國自古以來也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由此可見,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局限在認知層面上,而是要引領學生不斷深入實踐,獲取新知。本文提出要聚焦活動目標,細致策略,為活動開展保駕護航;緊扣學生認知,整合內容,為活動開展奠定基礎;回歸活動過程,積累素材,為活動開展積累經驗,從而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細致策劃;整合內容;積累素材;社區(qū)實踐;緊扣認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9C-0080-01
社會實踐活動是凸顯教育本質、歷練活動能力的重要載體。詩人陸游就曾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說法。我國自古以來也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由此可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局限在認知層面上,而是要引領學生不斷深入實踐,獲取新知,促進知識吸收與實踐能力的雙豐收。
一、聚焦活動目標,細致策劃,為活動開展保駕護航
任何一項活動的開展都必須經過精心的策劃。古語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I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堅持的時間長、參與人數(shù)多、涉及范圍廣,活動的項目也豐富,這就需要組織者對整個活動的流程進行深入而周密的部署與安排,否則就會出現(xiàn)窩工,甚至混亂的場景,導致實踐活動效益低下。例如,我們于2015年在張家港市錦豐鎮(zhèn)舉行“百名教師進社區(qū)”活動時,就對整個活動的流程進行了充分而細致的規(guī)劃,人員的合理分工與安排、內容選擇與設置、形推薦與整合,都在事前考慮范圍之內。為了防止一些突擊性事件的發(fā)生,我們還設定了多種預警機制,以便在特殊情況發(fā)生之后進行及時調整。正是在這樣周密的安排下,雖然煩瑣,但一切都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開展,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益。
二、緊扣學生認知,整合內容,為活動開展奠定基礎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實踐過程中去,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召開一次主題班隊會,選擇與學生思維認知規(guī)律契合的認知形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通過實踐活動的視頻回放、受眾對象的采訪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實踐活動的效益,從而激發(fā)他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如在2014年的“青少年進社區(qū)”活動中,各個村都在活動開始之前,就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櫥窗、路牌、宣傳標語等方式,凸顯活動的價值,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
此外,尚處于求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見識,還是在實踐能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就要求在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便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維度展現(xiàn)學生的原始性知識和經驗,歷練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
如在2014年7月30日,我們就組織了青少年開展了環(huán)保知識講座,顧燕南以“什么是環(huán)保”的問題拉開了本次講座的序幕,隨后從垃圾的分類、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如何有效減少白色垃圾等方面對青少年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知識普及。典型的事例、生動的語言、互動式的問答,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增強了廣大青少年對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此外,為了充實學生在假期的生活,營造濃郁的學習與讀書氛圍,我們在8月20日開展了“快樂讀書,助力圓夢”的讀書活動,通過專業(yè)人士的講座,讓學生知道怎樣選書、怎樣讀書;在隨后的閱讀中,組織者引領學生相互推薦、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分享知識大餐。最后,同學們進入村農家書屋選取自己喜愛的書籍進行認真閱讀。此次活動,激發(fā)了青少年的讀書熱情和興趣。同學們紛紛表示,活動不僅讓大家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而且增長了知識,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回歸活動過程,積累素材,為活動開展積累經驗
任何一項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嚴密的計劃作為保障,還需要引領學生做好總結,對實踐經驗進行分享,對教訓進行深入反思,從而為之后的實踐奠定基礎。
例如,在2015年的暑假,我們開展了主題為“七彩假日——夏天的童話讓中小學生High起來”的主題互動。這一活動的宗旨已經完全超越了學校教育的范疇,試圖從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多重渠道推動實踐活動的開展。實施的過程中,既出現(xiàn)了可喜的情況,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只有在深入總結與不斷反思中,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失。因此,很多教師在實踐后,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有的教師從“鎮(zhèn)、街、社區(qū)”的三級管理模式入手,感受到制度保障對于活動開展的積極價值;有的教師從“童心閃閃,紅色衛(wèi)士”“與愛同行,橙色暖陽”“平安童年,黃色守護”等活動內容以及效果入手,凸顯活動的價值,反思了這些活動對于學生成長的價值;有的教師則從教育的合力入手,嘗試著從溝通、交流、分享的視角對本次活動進行深入總結。
四、結束語
總之,總結并不是一種形式,不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樣的總結,才能引領參與實踐指導的老師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活動,關照我們活動的計劃、實施,在總結得與失的過程中,有效促進活動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繆力煒,濮民強.社區(qū)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J]. 考試周刊,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