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隱性逃課”是指學生能夠按時上課,但在課堂上做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這種行為在中職學校非常普遍,對學校的教學質量以及學校社會聲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文從學生、教師、學校三個層面分析了“隱性逃課”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職生;隱形逃課;應對策略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逃課已經習以為常。通常意義上,逃課是指學生在正常的教學時間內無正當理由而曠課的行為,這種逃課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基本上都會有相應的約束。然而還有一種更為普遍的“隱性逃課”行為,即學生能夠按時上課,但“身在曹營心在漢”,在課堂上做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這種行為在教學中多數學校缺少有針對性的管理手段,但又十分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對于學生教育質量以及學校社會聲譽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一、“隱性逃課”的形成原因
(一)學生層面。一是學習能力不足。在中職學校里,按照教學計劃,學生在剛入校的第一年里會學習數學、英語等文化課及專業(yè)相關的理論課,而他們大多是在初中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這些文化課有畏難心理,一旦學習困難,便會茫茫然,在課堂上也難以集中精力,以致“隱性逃課”。二是所學專業(yè)與學習意愿不匹配。中職學生一般年齡較小,缺乏對專業(yè)的認知,在選擇專業(yè)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學生還是按照家人的意愿選擇專業(yè)。當他們發(fā)現專業(yè)設置與自己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時,便會對專業(yè)大失所望,失去了學習動機,對課堂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導致了在課堂上迷茫、發(fā)呆。
(二)教師層面。一是教學方式單一。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重知識輕情感,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學方式單一、呆板,課堂氣氛相對生硬、沉悶。對于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和心理思想特點,他們視而不見。有些教師不提前分析學情,在課堂上只是拿著教材生硬的給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缺乏情感交流,導致了學生與教師和課堂脫節(jié),這種千篇一律的課堂讓學生感到乏味,隱性逃課便趁虛而入。二是疏于課堂教學管理。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禁止顯性逃課,對于隱性逃課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標準,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大部分教師會選擇視而不見,有的甚至報以理解,認為只要沒有擾亂課堂的教學秩序就可以了,選擇了聽之任之。教師的在課堂管理上不作為的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學生不認真聽課的放縱心理,使得學生隱性逃課的現象愈演愈烈。
(三)學校層面。一是專業(yè)、課程設置不完善。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然而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專業(yè)結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嚴重滯后,一些學生對某些課程不感興趣,對課堂教學采取忽視的態(tài)度。二是學校管理體制。在通常情況下校規(guī)校紀禁止“顯性逃課”,而對于“隱性逃課”,則沒有明文規(guī)定,使之為許多學生所接受。學校對課堂的考勤管理只是針對上課的學生人數,對于課堂的主要表現則沒有一個界定標準,為學生“隱性逃課”提供了氛圍。
二、“隱性逃課”的應對策略
(一)學校層面。一是做好專業(yè)引導,讓學生能自主選擇適合的專業(yè)。學校應能夠結合本地、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自主的決定專業(yè)課程設置、管理體制、教學評價等,使學校形成一個自己的辦學特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學??梢砸勒諏W科宏觀方面進行招生,在學生入學一段時間之后再細分專業(yè),讓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勢來選擇自己真正想學的專業(yè)。學生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專業(yè),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隱性逃課的行為自然而然也就減少了。二是合理設置課程,讓教學符合學生和社會的需要。學校應根據學生實際和需要,科學設置課程,密切課堂教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使課堂教學形式變得更生活化,讓學生感到知識貼近他們的生活,使得課堂具有親切感和親和力。三是加強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讓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針對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的現象,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就業(yè)教育,逐步引導學生規(guī)劃人生,樹立正確和及時的就業(yè)觀,減少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yè)的迷茫和由此造成的心理壓力。
(二)教師層面。一是切實提高自身素質,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的魅力,吸引學生將重心轉移到課堂的教學之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學生聽課成為一種享受,這樣隱性逃課的行為必然會減少。二是努力加強課堂管理,提高學習效果。課堂管理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要摒棄對課堂管理不作為的態(tài)度,對隱性逃課的行為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學校要組織人員對教師上課教學質量進行績效考核,讓學生參與到對教師的考核中來,以增強課堂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果。三是逐步完善考核體系,增加考核的多元化。教師應增加考試方式的靈活性和多元化,要側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課堂討論以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因素都納入綜合考評體系中,引導學生自覺的投入并參與到課堂中去。
(三)學生層面。一是主動轉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習積極性。課堂雖不是學習的全部,但它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要主動轉變學習觀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與教師互動,循著教師的脈絡深入學習,扎實掌握本專業(yè)所需要的理論及實踐知識。二是積極參與教學管理,增強自我約束能力。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管理,將學校、將課堂看成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學習舞臺,逐漸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以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學生隱性逃課的問題不單單是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問題,與社會也有著不可磨滅的深層次聯系。它所帶來的一系列不利影響,嚴重制約了學校的教育質量的提升。學生隱性逃課的問題的解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即學生自身的覺悟、教師的責任、學校積極的舉措、社會相關人士、部門的關心,把學生的教育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建芹.轉變教師角色,有效應對學生隱性逃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5).
[2]楊翠碧,宦書亮.高校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管理研究[J].大學教育,2016(03).
作者簡介:徐慧(1985~),女,河南洛陽人,學士,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