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聯(lián)月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學目標方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單純的讓學生記住知識,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為了能夠達到上述要求目標,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以此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小學時期,學生心理生理都不成熟,基本上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厭煩的心理。在此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一味的灌輸數學知識,只會讓學生更佳的反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完全值得一用。
1、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預習
數學雖然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無論多么抽象的學科,都來源于生活,都要要服務于生活。另外,小學數學教材選編時通常都與實際相結合,因此要想真正的實現(xiàn)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并不困難。但是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數學用途,教師要指導教師進行生活化的預習。比如在講解長度單位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使用各種手段工具量一量桌子、椅子、電視的長度、寬度等。課堂之上,教師再讓學生說說測量結果。雖然開始時,學生測量可能并了解長度單位,可能使用手、格尺等來進行測量。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完成預習任務后,課堂上再聽教師講解,會對長度單位有很多的印象,同時也會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表示長度,未必一定是測量工具。如果教師能夠指導學生用生活化方法卻預習,不僅讓學生牢牢掌握了所學的數學知識,也間接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采用生活化的導入方式
導入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非常關鍵,如果導入效果不佳,很有可能整個課堂教學效果都會因此受到影響。如果導入部分讓學生感到迷惑,接下來的內容學生也會難以理解。為此,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導入。教師在講解一個課題時,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導入,學生會感到非常親近不會陌生,也會積極認真的聽老師的講解。例如,在講解“周長”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將賽跑游戲作為一個貼切的生活實例導入。課上,教師首先宣布今天要做一個圍繞一些圖形賽跑的游戲,并安排學生將課桌擺成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形等不同的形狀,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哪個圖形會最先被跑完,最后根據學生的意愿組織幾名學生分別圍著不同的形狀進行賽跑,看誰最先圍繞著擺出來的多邊形跑完一圈,驗證學生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毋庸置疑,比賽總是會分出先后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對此次比賽的結果作出分析,指出除了學生跑得快慢的影響以外,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學生圍繞圖形跑一圈的長度,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周長。
3、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講解知識內容
數學學科涉及到知識點比較多,有些知識點比較難以理解,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采用生活化的方式來講解知識內容,則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因為學生對生活化事物比較熟悉,基本上不會產生距離感,這樣便于打開思維,因此教師在講解知識要點時,要盡可能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會生活化的事物、生活化的語言來將講解。例如講解|時間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拿來一個時鐘,電子手表,讓學生認真觀察,而后總結這兩種表示時間的工具同時通過何種方式來表示時間的,這樣學生不僅認識了時間,也簡單的了解了時間的表示方式。而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好好回憶一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起床、吃飯、睡覺的時間等,并且要求學生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來表示出這些時間,這樣學生不僅僅牢牢掌握了時間表示方法,也會深切的感受到時間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流動。再比如,教師進行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關系講解時,教師為每一個學生都分發(fā)一塊秒表,讓學生觀察秒針與分針,觀察兩者跳動具有什么特點,最后進行總結,即秒針需要調動多少下,分鐘才能調動一下。經過幾次這樣的觀察訓練之后,學生自然就能夠了解分秒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之上,對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關系進行推導,這就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知識內容實際運用的生活化引導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數學知識的服務對象。教師要明白數學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如果學生只是懂得如何用學習的數學知識解題,從而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不懂得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那么學生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書呆子”。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列舉一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問題的事例讓學生領悟數學的重要性,并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解“混合運算”這一內容后,為了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教室里模擬一個小型超市,讓學生分別扮演店主與消費者,鍛煉運算能力。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自然會聯(lián)想到自己平時買東西的場景,從而明白如何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列舉一些例子。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最喜愛的動畫片莫過于《喜羊羊與灰太狼》,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片的場景設計一個問題:“有一天懶羊羊想去蛋糕店買個青草蛋糕,但是現(xiàn)在囊中羞澀,也想買個實惠的性價比高的蛋糕。于是懶羊羊就想多轉幾個蛋糕店尋找一個比較好的蛋糕,第一個蛋糕店中的青草蛋糕比原價便宜了30%,之后就去了第二個蛋糕店,發(fā)現(xiàn)這里的青草蛋糕的價格為打七折。這可難倒了懶羊羊,它求助于聰明的同學們,那么誰能幫助懶羊羊呢?” 這個問題實際上用到了我們學習的百分比的知識,學習認真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蛋糕的價格是一樣的。這樣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明白原來學好數學知識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學習積極性自然就會提高。
5、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小學數學教學完全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拉近學生對數學的感覺,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就是來源于生活,并沒有難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為生活化的事物學生并不陌生,因此學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消除與數學之間的陌生感,這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減輕學習壓力具有積極的作用。當然要想真正的做到生活化教學,教師必須做好大量的工作,熟知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以便在課堂上進行自然的銜接,不會顯得很突兀。
參考文獻
[1]吳井芳.再議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由《公頃與平方千米》的教學所想到的[J].教育教學論壇,2010(07).
[2]胥寶鳳.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淺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06).
[3]劉祥旭.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4).
[4]肖廣清.教材資源運用下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01).
[5]黃秀玉.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新課程(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