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永生
摘 要:學生怕上體育課,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影響和制約著初中體育教學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趣味教學是一種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基礎,以活潑有趣為特征,以讓學生愛學、會學、好學、樂學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趣味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主要特點是教學語言生動活潑、教學內容拓展延伸、教學方法豐富多彩、小組練習學生互動、藝術熏陶減抗壓力和養(yǎng)成習慣自覺鍛煉,促進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并最終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體育 趣味教學 應用方法
體育課大多以“副科”角色出現在學校教學和學生觀念中,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堂都較為沉悶、無趣。要想扭轉體育教學的這一尷尬局面,教師應當從課堂教學入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趣味”引入體育教學中,從多個方面來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教學語言生動活潑
不少學生認為體育課無非是體育動作的機械練習或者是“被迫式”的運動,更有甚者將體育課挪作他用或者以身體不適等理由而請假,這些都反映了學生對體育課興趣的缺乏和認識上的偏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學校本身對體育課的關注與重視程度不足之外,關鍵的因素仍是教學內容缺少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守舊。體育教師缺乏對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的研究,教學方式呆板、單一,未能形成學生所喜歡的教學風格,致使課堂教學波瀾不驚,缺少活力。因此,體育教師應將趣味教學引入教學中,在教學語言上力求幽默、風趣,這才能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比如,在進行體育理論基礎知識教學時,類似“器械投擲的遠度取決于出手的初速度、角度、高度這三個因素”“排球的進攻戰(zhàn)術主要有兩次球及其轉移、中一二、邊一二、后排插上”等,假如教師能把平淡無奇的理論知識講解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會被吸引,其好奇心也會被激發(fā)。久而久之,就可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生就能逐步認識到體育課對于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與價值,從而由內而外地重視和喜愛體育課。
二、教學內容拓展延伸
現實教學中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特別是對于一些運動強度與難度都較大的項目,部分學生可能會心生厭倦,從而降低對體育課的喜愛,而趣味教學則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武術”教學,學生要通過學習健身拳、健身棍、對練等基本動作來掌握武術的基本技術與技能,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靈敏度、快捷度、力量等身體素質的目標。武術這一項目對于男生來講,他們會比較感興趣,但對于女生而言可能就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因此,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借鑒網上資源,在內容講解時,可以選擇一些以明星為主角的、學生比較喜歡的、含有武術動作的影片,如《白發(fā)魔女傳之明月天國》《龍門飛甲》《功夫》《一代宗師》《葉問》等。教師可以節(jié)選影片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某一片段,并對其中的動作進行講解。選用這種方式(因為影片中的武術動作并不是全然正規(guī)的,更不是與教材內容完全一樣的)的目的在于找到“武術”這一體育項目能夠引起學生注意力的地方,借助這種方式,男生很容易因為對武術明星的喜愛而自然地喜歡上武術這一體育項目,女生也會在明星光環(huán)的影響下更多地關注且接受武術這一體育項目。
三、教學方法豐富多彩
趣味教學的本義就在于教師要為整個教學活動營造更多的興趣點,這就要求教師應盡可能地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以健美操、舞蹈為例,與其他傳統的田徑項目相比,健美操與舞蹈更貼近學生的年齡特征,這是富有朝氣與青春氣息的運動項目,因此,會更受學生喜愛。一般來講,這兩者的教學方式都由教師來分解健美操和舞蹈的動作,讓學生逐一掌握單個動作后,再串聯起來,一氣呵成地跳出一套完整的健美操或舞蹈。實際上,隨著網絡資源,特別是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也開始傾向于通過網絡這一平臺來獲取資源。因此,教師可以選擇網絡上的一些合適的視頻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在家里或者空閑時間跟著視頻練習。除此以外,也可以拓展學習,比如向學生適當地介紹減肥操、廣場舞等,這些類型的健美操和舞蹈雖然不是正統意義上的體育項目或學習內容,但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點和觀察力,能讓學生從中發(fā)現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從而豐富自己的學習方式。
四、小組練習學生互動
一般來講,當體育教師講解完某幾個運動項目后,都會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自行練習與活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部分學習積極性低或者較懶散的學生就容易偷懶,或做做樣子而沒有將動作完成到位,或干脆自己在那里玩樂,針對這種情況,采用趣味教學法則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以籃球練習為例,假如教師讓學生自己在原地拍球或者運球,學生練習一會兒就會覺得無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練習,例如運球,可以讓小組內成員以“人肉障礙”的方式,設置一條“曲線”運球路徑,即學生必須要繞過一個個“人肉障礙”來運球,“人肉”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提前改變位置;傳球也可以以“五角形”的路徑來傳遞,這種趣味練習方式對女生來講特別奏效。因為籃球練習通常給女生的印象是容易產生肢體碰撞與摩擦而易受傷的一種“危險”運動,如在練習中多增加幾種類似的趣味練習,則不但能大大降低籃球的“危險性”,而且還能因與同學之間的愉快互動而顯得愈發(fā)有趣,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自覺練習的積極性。
五、藝術熏陶減抗壓力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有其難度與極限。當體育鍛煉的過程開始進入挑戰(zhàn)人體承受能力的時候,就對練習者的抗壓力有較高要求了,而趣味教學能有效強化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抗壓力。以初中體育的中長跑為例,由于1000米(男生)和800米(女生)考試項目對速度有一些要求,因此,在平常訓練中,教師就不能“放任”學生隨意地跑步,而應要求動作規(guī)范、呼吸均勻、速度合理、時間嚴控。對于大部分女生來講,體力往往是她們最大的挑戰(zhàn)。對此,教師可以在學生跑步的過程中播放音樂,特別是一些普及率高、流行度廣、深受學生喜愛與熟悉的曲目,用這種藝術熏陶的方式來轉移學生在跑步過程中的注意力。另外,還可以在跑道中設置各種有趣的玩偶,如大白、小黃人、叮當貓等,教師也可以在不同的卡通人物身上貼上標簽,如“你已完成100米”“狠狠地跑過了200米”“前方只有50米”等句子。調皮的語言和逗趣的卡通人物,將有助于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跑步訓練。
六、養(yǎng)成習慣自覺鍛煉
趣味教學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持久性幫助——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身體整體素質的提高絕不是通過上體育課就可以解決的,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鍛煉。教師要運用趣味教學來影響和改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使其自然而然地喜歡體育、熱愛體育,并能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進行體育鍛煉。如看到廣場舞就會想起自己學過的舞蹈并能進行即興練習;閑暇時間可以到室外跑步;周末或放假期間可約上幾個朋友一起打球等,這些行為的產生都基于學生對體育項目的熱愛,而這就是趣味教學在課堂以外更有價值的延伸。
趣味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觀念認知、喜愛程度、自覺程度、學習方式以及對體育鍛煉的抗壓力與習慣等幾個方面,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體育鍛煉的效果并最終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黎雄輝.探究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11).
[2]張麗.對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運用的研究[J].教師,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