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賢詠
摘要:新時期,隨著網絡的高速普及,新知識和源源不斷的信息大量涌入我們的生活,使最易接受新事務,思想最為活躍的青年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我們逐漸發(fā)現在企業(yè)中,我們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呈現弱化趨勢。當前,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企業(yè)中的青年團員對團組織的認知、信任和需要正逐漸弱化,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需求程度在減弱,團工作慢慢變成“自娛自樂”。
關鍵詞:團委工作;企業(yè);青年員工
我們的企業(y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考驗,如何帶領好企業(yè)的青年員工隊伍,形成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是黨建工作中的重要任務。黨建帶動團建,團建助推黨建,團組織是黨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企業(yè)團委在未來如何能真正起到有效聯系青年、有效服務青年、有效凝聚青年的作用?如何能培養(yǎng)出大批愿意奉獻、敢于吃苦、積極向黨靠攏的優(yōu)秀青年員工。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所以綜上,我認為在新時期,團委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深化服務意識,提倡奉獻精神;加強培訓力度,建設學習型團組織;深入青年員工調研,傾聽青年員工心聲;表彰青年先進,完善考核體系,建立開放工作平臺,推廣創(chuàng)新宣傳經驗。
一、深化服務意識,提倡奉獻精神
向上,我們團委要做黨委工作創(chuàng)新的“試驗田”和“排頭兵”。團委組織可作為企業(yè)重大事件、決策的宣傳平臺和試點基地,將黨委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在群團組織建設中加以嘗試、應用、推敲和解決;向下,團委要做基層工作的“糧草庫”和“后勤隊”。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全方位促進青年員工“講服務,求奉獻”,發(fā)揚“奉獻服務”的精神,加強改善現在青年員工怕苦、畏難,講體面的工作思想,鼓勵青年員工在基層鍛煉,增強工作責任心,發(fā)揮各級基層團組織的作用,深入開展“三會一課”,堅定科學發(fā)展的信念,求真務實,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崗位上發(fā)揮光和熱。
二、加強培訓力度,建設學習型團組織
隨著企業(yè)的逐步擴張,企業(yè)管理經驗,人才稀缺等問題將會逐漸暴露出來,這時候,企業(yè)團委應在黨委的領導下,號召各級基層團組織大力加強培訓力度,做好黨的重要文件精神宣傳、學習,做好培訓記錄,建立培訓臺賬。以“抽問、抽答”“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多種活動形式為載體在部門內或各部門之間舉行,豐富青年員工學習方式,增進青年員工交流,發(fā)揮自主自學精神,定期向團組織匯報思想心得,把各級基層團組織建設成學習型的團組織,始終把培養(yǎng)入黨積極分子作為團委培訓工作的首要任務,充當好黨組織的后備力量。
三、深入青年員工調研,傾聽青年員工心聲
青年員工接受新事物快,學習領悟能力強,處于人生成長定型的關鍵期,并且其個性鮮明,個體差異大,難以把握成長規(guī)律,基層團組織應主動收集青年員工信息,了解青年員工思想動態(tài),解決青年員工實際生活問題,與青年員工成為真正朋友,建立“一對一”幫扶檔案;采取在公共場所設置“青年員工意見反饋箱”、組織“青年員工問卷調查”等活動形式為載體來疏通青年員工向團組織反映問題的渠道,真正做到青年員工“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團組織。
四、表彰青年先進,完善考核體系
黨的十八大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xù)奮斗,企業(yè)的事業(yè)同樣需要不斷涌現新的青年崗位能手,青年道德模范,并將他們推向各自專業(yè)領域的領導崗位發(fā)揮帶頭模范作用,鼓勵廣大青年員工砥礪奮進,向他們學習,給廣大青年員工樹立我們即是團組織成員,又是團組織的主人翁意識。團委應在未來的三年里發(fā)揚本次“公開競選團干”的活動精神,每年拿出一些亟需優(yōu)秀青年人才的領導崗位來鼓勵大家努力爭取,實現理想,通過逐步完善考核體系,推廣“公開、公平、公正”選人用人制度,為企業(yè)選拔青年人才,表彰青年先進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建立開放工作平臺,推廣創(chuàng)新宣傳經驗
團委工作應做到“引領、服務、融入、保障”,為企業(yè)生產大計“指明前進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夯實群眾基礎”,隨著時代發(fā)展,網絡的普及,輿論的影響力日益明顯,團委工作開展方式也應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的形態(tài),我們應提倡基層團組織宣傳由過去的“內容供應”逐步轉變?yōu)椤爱a品供應”,緊密圍繞黨建工作、上級團組織目標及企業(yè)發(fā)展大局,以“青春建功”為核心,廣泛開展“與信仰對話”、“與夢想同行”、“與企業(yè)共進”等主題教育活動,并通過走訪座談、交流培訓、調研摸底等形式,樹立青年正確的價值觀與責任意識。同時還要利用新媒體手段加強工作聯系渠道,通過微信、微博、電子雜志等信息化工作平臺,展現員工風采、增強互動溝通;三是利用內刊雜志、黨群連心卡、黨群宣傳欄、樓宇電視等將群團工作亮點、員工風采進行展示,全面建成團委工作聚合傳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