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摘 要 豎笛教學融入小學音樂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 小學音樂;豎笛教學;新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7-0103-02
1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全新的要求,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樂理理論方面的教學,讓學生簡單掌握一些歌曲的唱法,還逐漸引入器樂教學,豎笛就是最常見的一種。豎笛這一樂器操作起來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并且在音樂課堂中引入豎笛教學對于學生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對于教學效果的改善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豎笛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感受演奏和演唱同時進行,體會到音樂學習的趣味性。
2 適時開展豎笛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雖然說豎笛教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是比較大的,但是教師也要把握好教學的時機,適時開展教學才能夠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新鮮感。如果在課堂之中利用全部的時間來進行豎笛練習,那么音樂教學就和學生所報的樂器特長班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在學校的音樂課堂中,還是要以唱為主,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豎笛練習要穿插在教學的過程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可以先通過一些教學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由演唱,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樂器。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豎笛教學涉及的內容不要太過復雜,簡單的指法練習加上一些歌曲的學習就可以了,這個時候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對豎笛這項樂器有一定的印象,并且利用豎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隨著年級的增長和年齡的增大,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增加一些難度和挑戰(zhàn),在豎笛教學過程中要學生參與課堂,通過實際動手演示來獲得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欣賞以及實際學習的方式來提高豎笛學習能力。先從簡單的聽節(jié)奏、學指法開始,在教師的正確演示下,能夠逐漸進行到模仿練習階段,試吹一些簡單的歌曲,讓學生能夠自己來進行實際的演奏,從演奏和欣賞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學習狀況。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學習興趣也比較濃郁。
3 適當進行豎笛練習,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
小學音樂教學中雖然涉及豎笛教學,但是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年齡還比較小,根本就不能完全掌握豎笛的吹奏技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時間是教師在演示,學生只是通過看和聽的方式來學習豎笛,沒有實際操作的機會。學生對于樂器操作還是比較渴望的,如果只是讓學生機械地聽講和觀看,那么就和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沒有什么區(qū)別了。樂器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練習的,才能夠達到熟練操作的水平;如果連演示的機會都不給學生,何談提高演奏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留出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專門進行豎笛練習。
樂器的學習需要一定的連貫性,如果只是淺嘗輒止,那么之前學到的就很容易遺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至少留給學生15~20分鐘的自由時間來進行豎笛練習,在這期間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練習,應該保障在練習之前,教師就已經(jīng)將豎笛演奏的技巧、指法以及注意事項等教授完畢,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學生反復訓練的時間,對于自身認為比較困難的地方就要多加練習。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狀況是最了解的,通過練習明確知道哪個方面存在不足,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就可以重點練習。選擇教材上的同一首樂曲來對學生進行訓練,比如《粉刷匠》,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首歌曲以豎笛演奏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練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領悟到音樂的神奇之處,并且通過音樂的旋律來感受音樂中表達的情感,逐漸提升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
4 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提供自我展示機會
音樂本身就是陶冶情操,提升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一門學科。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家長對于這一學科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具備音樂素養(yǎng)和特殊才藝的人才。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就更需要注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展現(xiàn)出自身的潛在能力,從而認識到自身的學習優(yōu)勢,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有表現(xiàn)和展示的機會,會極大激發(fā)學習興趣,帶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通過開展教學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充分表現(xiàn)自己,滿足心理需求[1]。
比如在豎笛教學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于豎笛這一樂器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演奏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段豎笛表演,讓不同的學生來演繹歌曲的不同部分。隨機抽選給學生的表演增加了挑戰(zhàn)性,也說明任務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樣更加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技能展現(xiàn)出來,教師也可以對每個學生進行觀察,對學生的豎笛表現(xiàn)能力進行分析,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能夠讓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及時查漏補缺,更好地完善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2]。
5 實施分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在音樂豎笛教學中同樣需要實施一些全新的教學形式來對學生的音樂能力進行培養(yǎng)。為了提高學生的豎笛學習能力,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一些其他方面的音樂能力,實施分組教學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音樂豎笛學習過程中,不僅是個人能力的展示,同樣需要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可能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表現(xiàn)得比較自卑、不自信,這也間接導致這些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對于一些稍高難度的挑戰(zhàn)就不敢嘗試,總是認為自身的能力有限,沒有信心挑戰(zhàn)更高難度的學習任務。因此需要采取分組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改善存在的這種狀況,讓那些表現(xiàn)不是很出色的學生能夠增強學習自信心。
在小組練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放松下來,從而有效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改變怯場或者是不自信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分組過程中一定要保障各個小組內的差異性。小組內學生能力參差不齊會對組內成員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合作幫助的形式來促進各自能力的提升[3]。
6 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豎笛教學,對于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演唱和演奏技巧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表現(xiàn)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進而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慧.發(fā)揮豎笛作用,提高學生音樂素質[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2(9):26-27.
[2]陳詠梅.淺談音樂教學中如何進行豎笛教學[J].兒童音樂,2013(10):26-27.
[3]徐衛(wèi)芳.新形勢下的小學豎笛教學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4(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