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摘 要:課堂導入,猶如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興趣,對整個教學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一旦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那么引領學生逐漸進入我們預先設計好的佳境,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初中新標準英語主要以模塊為單位進行編排,每模塊又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以聽說為主,我們常常設計成聽說課。由于教材內容多,詞匯量大,一節(jié)課很難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內容,所以許多教師往往忽視有效的導入,使得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現(xiàn)介紹一下新標準聽說課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利用導入方法、巧妙地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化解學習內容的難度,實現(xiàn)新舊內容的自然過渡,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新標準英語;導入;有效性
英國教育學家羅素說過:“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學語言應當是引火線、沖擊波、興奮劑,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在初中英語課堂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導入無疑是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教授新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導入中,往往傾注大量的時間精心設計。一堂精彩的英語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好的導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成功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興趣,對整個教學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就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布景,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教學也就容易進入最佳境界。
英語課堂上的導入方式有很多種,在過去諸多次的聽課中我們發(fā)現(xiàn),老師們在英語課堂的導入設計中不斷的求“變”,產生了很多的亮點值得我們學習。與此同時,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于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的一些個不足之處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
一、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設計常見的不足
(一)不設導入,枯燥乏味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曾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在課堂伊始不設導入,而直接切入授課內容。此時學生離散的自由思維并未完全回歸到課堂的教學氛圍中,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老師所講的內容上來。于是學生們便提不起興趣,上課的效率大打折扣。
(二)過分渲染,不分主次
課堂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在教學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確是花了很多功夫和時間,但是效果卻不好。導入的語言過于瑣碎、臃長,使得隨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得不壓縮以控制時間,于是課堂出現(xiàn)了主次不分的場面。
(三)偏離重點,過于牽強
在授課的過程中,如果導入設計偏離重點,選擇的切入點與本課不十分相關而過于牽強,那么學生便會聽得一頭霧水找不著北,完全不能明白教師教授的意圖。這樣的導入設計顯然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吃透”教材,為了導入而導入,只尋得了教材的表像而不得其意。
(四)方法老套,不切實際
在新標準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了沿用過去的方法,課堂沒有創(chuàng)新,這些老的導入方法不會讓學生感到強烈的新鮮感,從而對學生英語興趣的激發(fā)幫助不大,也不符合新教材所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初中新標準英語課堂導入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一)英語課的導入設計要緊扣學生興趣點
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處在一個明顯的過渡期,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較之小學生多了些成熟理性,較之高中生又略顯活潑生動。在導入設計上緊扣學生的興趣點,和他們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那么這樣的設計便是成功的,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初一是他們真正意義上開始接觸英語。小學里雖說也有英語課程的存在,但是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很多學生連一些基本的禮貌問候用語都還不會,在進入初中后,很多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陌生也很難的。我絞盡腦汁,打算通過一些最簡單的重復問答來克服學生心理上對英語的畏懼情緒,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
(二)英語課的導入設計要緊扣教學的實效性
有些老師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選擇的內容過于牽強,為了導入而導入,導入沒能很好的體現(xiàn)效果。這樣的設計根本原因在于教師沒能“吃透”教材,找準重難點。
新標準英語我以為是“深入淺出”式的,將深刻的內容用最淺顯的方式表達出來,而教師在處理導入的時候應該是“淺入深出”,以學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進入新課的講授,漸漸將學生引導到深層次的教學。想要做到這樣的效果,我認為只有在我們大量的、細致的研究了教材,關于導入設計的靈感才能在瞬間產生。只有非常了解一個內容之后,重點在哪里我們便能了然于心,我們就知道以何種簡單又深刻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順利的到達你想要的彼岸。
(三)英語課的導入設計要緊扣英語學科的交際性
新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不斷拓寬學生的表達空間,引導他們盡可能多地進行有交際意義的交流和表達。
《新標準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一篇課文中都有與材料密切聯(lián)系的插圖。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問答、討論逐步切題,讓學生首先明白這節(jié)課要談論的話題,做到水到渠成。也可以用掛圖、剪貼畫、簡筆畫、幻燈、照片等。
如在教學七上Myfamily這一模塊時,我向學生們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通過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進行導入,學生們十分感興趣,于是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起,學生們都能很快掌握所教的知識,同時達到了真正交際的目的。
三、小結
美國教育家蘇那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做看,我會記??;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我們以此可以知道課堂上讓學生參與的是如此之重要。新標準英語課程改革呼喚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也呼喚個性飛揚的教師,活力四射的學生,彰顯魅力的課堂導入,于是我們才會明白什么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于是我們才會懂得“優(yōu)秀只是一種習慣”;于是我們才會看到“學生是靈動著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如密、孫元濤著《新世紀教師教學藝術策略》,2002年
[2]程曉棠、鄭敏編《英語學習策略》.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3]《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主辦,2006年
[4]《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