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qū)西總布小學 劉騰玲
在現(xiàn)行的小學教育體系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英語學科也與時俱進地進行著課程改革。作為隨班就讀的參與者,智障生同樣享有和其他學生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但是,由于智障生自身特點的制約,其不能像正常學生一樣學習英語。因此,以新課改理念為引領,通過TPR活動調(diào)動智障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感知快樂,應是英語教師日常工作中的題中應有之意。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活動是美國加州圣約瑟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提出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方法倡導把言語和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英語,因此又被稱為“全身動作反應法”。
TPR活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因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最佳。所以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愛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等心理特征,盡量使課堂英語趣味化、生活化,讓學生通過跑、跳、做游戲等各種活動來學習英語,使他們調(diào)動多種感官來接受、應用信息,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首先,人人生而平等。作為隨班就讀的一員,智障生享有和其他學生一樣的義務教育學習權利。所以,關注智障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應落實在平日的每一節(jié)常態(tài)課中。
其次,《新課標》提出“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理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同一年齡階段中的不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表現(xiàn)出特殊性和差異性,因此,英語教學中要針對智障生的特點,采取特殊措施,適應他們的學習需要。
通過觀察智障生在學校日常的行為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
首先,智障生的感、知覺表現(xiàn)遲鈍、緩慢,只有刺激物足夠醒目、鮮明,并且呈現(xiàn)時間足夠長時,他們才能感覺得到,因而單位時間內(nèi)接受外界信息明顯少于正常兒童。
其次,智障生的語言能力薄弱,80%都有語言障礙、發(fā)語音困難,即使會說話,也是極簡單的句型,內(nèi)容貧乏,往往詞不達意,需要對方費盡心思的去猜。
然后,智障生的獨立能力較差,時刻需要有人陪同和家長無微不至的幫助。他們一般不能自主完成相應的任務,需要在家長的陪同、幫助下完成簡單的機械動作。
首先,TPR活動強調(diào)開啟“右腦思維”。智障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jīng)驗聯(lián)系著,需要具體形象、具體實物的感官刺激支持。TPR活動通過讓語言進入右半腦來引起智障生的行為變化,他們就可以更容易理解語言代碼,并能夠理解目標語的基本結(jié)構(gòu)及其表示的含義。
其次,TPR活動對學生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言語輸出不做嚴格的硬性、死板要求,只糾正一些較大的錯誤,并輔之以輕松、詼諧的方式進行善意提醒,不使學生尤其是智障生感到壓力,減少他們的心理負擔,培養(yǎng)愉快的學習情緒,讓他們在參與和體驗中樂學。
然后,TPR活動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和靈活性,它可以和其他的教學法很好的配合使用。作為一種教學環(huán)節(jié),TPR活動能夠有效地與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張弛的有機結(jié)合,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又不會整節(jié)課沉浸在高亢、激昂的情緒中導致思維和狀態(tài)的疲累和懈怠。
英語學科沒有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不免會產(chǎn)生陌生感。而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要使學生樂學,必須順其天性把游戲引入課堂,為學生尤其是智障生營造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老師可通過游戲和形象的表演,運用身體語言來表達口中的信息。
如在講解stand up, sit down,show me your…等指令性短語時,教師會邊說邊做動作示范,同時示意學生跟自己一起邊說邊做,然后由老師發(fā)號施令,學生跟著做動作,接下來用“男生說—女生做”以及“女生說—男生做”“1、2組說—3、4組做”等方式反復操練、強化相應指令。在這個過程中,智障生在陪讀家長的幫助下跟著大家一起做動作,樂此不疲。
智障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專注于具體的直觀事物,物體越具體,形象越直觀,其越感興趣。
在學習有關水果的內(nèi)容時,老師提前準備好水果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通過故弄玄虛、設疑等方式讓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進行觸摸來猜水果,尤其讓智障生參與進來,過程中教師輔之以顏色、形狀、觸感等描述性語句對其他學生進行提示,最后真相大白,揭示謎底,并呈現(xiàn)相應的實物水果,這樣既可以直觀的讓智障生感知水果,記住相關詞語表達,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復習關于描述性的多方面詞匯,有效拓展課堂內(nèi)容。
對智障生而言,有時候很微小的、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所以應探索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學、好學。
在講解身體部位的內(nèi)容時,教師先請全體同學起立,跟著歌謠的優(yōu)美旋律輕輕觸摸自己的身體相關部位——head, eyes, ears, mouth,nose…接下來讓智障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隨機觸碰自己的身體部位,其他學生說出相應的英語單詞,沒學過的身體部位則依著互動中的隨機生成進行及時的處理和消化;最后全體學生在教師的暗示下統(tǒng)一做動作觸碰相應的身體部位,引導智障生說出本課的目標詞匯。眾多充滿期待和鼓勵的目光以及陪讀家長和老師的提醒,智障生發(fā)音有些含混地正確說出了相應的單詞,大家不約而同地為其表現(xiàn)熱烈鼓掌,教師順勢錦上添花,為智障生的表現(xiàn)豎起大拇指,同時在他自己剛剛正確表達出的身體部位上貼上一個獎勵性sticker。此時,智障生的內(nèi)心溢滿了驕傲,潛移默化地樹立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隨班就讀工作是一項艱難而有成就感的任務,對于智障生來說,他們有著同樣飽滿的學習熱情,但需要教師用愛去喚醒。教師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應以新課改理念為引領,巧妙設計TPR活動,讓智障生在TPR的參與和體驗中愛上英語、享受英語,讓ABC的陽光沐浴在包括隨班就讀學生在內(nèi)的每名學生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