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宇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哈爾濱 150080)
在職場中,高職女教師扮演者妻子、母親、女兒,身兼多重角色,麥可思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高職女教師中,近八成表示實際工作中承受的壓力較大為77%,且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高職男女教師壓力主要來源大不同。
在過去兩年中,因“個人財務狀況”倍感壓力,高職高專女教師為46%,明顯低于男教師的56%。而高職女教師在“科研或論文發(fā)表要求”方面的壓力為35%,在“知識危機/學歷危機”方面的壓力為19%,明顯高于男教師的26%和15%。另外,高職女教師在“工作量”、“身體狀況”、“工作穩(wěn)定性”方面的壓力均大于男教師。可見,在職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女教師的工作壓力明顯大于男教師(見圖1)。
圖1 被調查的高職高專中任職的不同性別教師過去兩年中的壓力來源
圖1中顯示高校女教師因“個人財務狀況”倍感壓力的比例低于男教師,但是女教師的薪酬收入?yún)s明顯少于男教師。麥可思研究顯示,參與調查的高職女教師中,超八成女教師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為89%。其中48%的女教師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41%的女教師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見下圖)
面對高壓力低工資的工作現(xiàn)狀,女教師對薪酬是否滿意呢?騰訊教育-麥可思調查顯示,超九成女教師對實際薪資感到不滿意?!八诘貐^(qū)消費水平高”是造成女教師對實際工資不滿意的首要原因為50%。高校女教師因“家庭負擔重,工資不能完全滿足”對實際工資不滿意的比例為40%,則明顯低于男教師的55%。其他方面與男教師相差不大。
圖2 被調查在高職高專任職的不同性別教師的薪酬分布
圖3 被調查在高職高專任職的不同性別的教師對實際工資不滿足的原因
“職業(yè)倦怠”由美國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那些服務于助人行業(yè)的人們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所經(jīng)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tài)。
高職院校女教師作為推動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效果和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目前,高職院校女教師職業(yè)倦怠主要表現(xiàn)在情緒衰竭、去個體化、個人成就感低三個方面。
女性教師除了要承擔大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外,往往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她們要兼顧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更容易身心疲憊和透支體力,導致職業(yè)倦怠。另外教齡低于5年的女教師參加工作的時間較短,才垮入教育行業(yè),對未來充滿憧憬,對教學工作和學生充滿熱情,教齡在6至2年的女教師大部分都已成家立業(yè),生活負擔較重,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要承載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并且此時進入了職稱晉級和職務晉升的關鍵階段,心情焦慮,希望與失望并存,不甘心和不安心交織在一起,思想情緒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很容易產(chǎn)生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