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義軍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幾何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編制的系列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激發(fā)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tǒng)教育單調模式,使學生樂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幾何教學;多媒體應用
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其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很大。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技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特別在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中編制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電腦程序,并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應用,可以解決常規(guī)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走進了課堂,正顯示出它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下面是我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多媒體技術有效地統(tǒng)一了視頻、文字、圖像和聲音,它具備獨特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能夠創(chuàng)設激昂和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周長”的概念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只可愛的小螞蟻繞平面圖形爬一周的動畫,學生定會被這動畫所吸引,同時理解了“一周”的含義。再如,教師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當中為學生呈現(xiàn)飛機、大炮、坦克的輪子,再把這些輪子全部換成正方形、三角形或者是橢圓形等的形狀,學生在看完之后紛紛地議論著,有的學生說:“輪子不管是換成正方形、三角形還是橢圓形的,都不如圓形?!苯處熖釂枌W生:“為何圓形的輪子可以,而正方形、三角形或者是橢圓形的就不可以呢?”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當中,就能夠更加有效地學習關于圓的知識。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使用多媒體可渲染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激發(fā)求知欲,避免了枯燥教學,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過去經驗包括學習和生活實踐中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而現(xiàn)代信息加工理論認為,記憶是人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例如,在教學中我有時聽到個別學生反映考試時想不出的計算公式,走出考場方才醒悟,實際上這就是暫時的信息提取失敗。造成提取失敗的基本原因是知識網絡的組織不良,提取有關知識的線索、路徑不清楚。因此在幾何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網絡,教會學生利用線索提取有關知識,實際上這也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記憶能力的方法之一。
幾何初步知識中有不少圖形公式需要學生記憶,圓柱表面積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教學時,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個圓柱,然后在圓柱中分別運行出下列圖形,并在展開后的圖形中標明圓柱的底面和側面,以便于把展開后的每個面與展開前的位置對應起來,得出: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接著引導學生再借助表面展開圖,推出: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學生通過電腦演示,在頭腦中建立了圖式表象,發(fā)現(xiàn)了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及圓柱的高,和圓柱側面的長、寬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也按照這個知識網絡的形成過程,記住了圓柱的表面積公式
這種形象的演示,牢牢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他們十分投入地關注畫面的移動、展現(xiàn),對每一處的變化都觀察得十分細致、全面。在這一活動中,沒有外在的強制性,也沒有機械地背誦公式現(xiàn)象,而完全是學生內心的體驗,這樣更有利于知識的長久儲存和適時提取,也為學生的記憶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一種從一定的目的任務出發(fā),有計劃、有組織、較持久地認識某一對象的知覺過程。觀察在幾何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學生從看圖到認識圖形都離不開觀察。教學中如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屏幕上使運動的物體靜止化,靜止的物體運動化,從而增強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計劃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調控。
例如,在講解長方體的特征時,我根據教學要求的需要引導學生從長方體的面、棱、點這三個方面去探討。先在屏幕上通過電腦演示面、棱、點,使學生觀察出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然后又通過觀察長方體框架中三組棱的運行情況,讓學生概括出相對棱的長度相等;最后再講解長方體6個面的大小有什么關系時,電腦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運行重疊的畫面。然后我又問學生: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向對面相等。
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我也曾經使用長方體教具講解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有關概念,而常常因為學生觀察的角度和我在演示時被手擋著等原因,使學生看不清長方體的某些特征?,F(xiàn)在通過多媒體技術,能使原來實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充分得到展示,降低了學生在觀察上的難度。又由于電腦畫面能動靜結合,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使觀察重點更突出,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融化了知識的難點,學生也很輕松地掌握了這些知識。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們調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抓住問題的實質。我發(fā)現(xiàn)小學生在學習幾何知識時所表現(xiàn)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學生調用諸種感官,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依靠思維去理解新知識。因此,我在幾何教學中,注重直觀教學,把數(shù)學課本上抽象的文字描述和靜止圖像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動態(tài)過程,這樣使難題、難點變得容易理解。
例如,為了加深對直線、射線、線段三者間關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映出一條光亮的線段,讓學生清楚地看到端點有兩個;再使光亮的一點向一旁延伸,從而造成有關射線的具體生動的表現(xiàn),認識到它與線段間的關系,看到射線的端點只有一個;最后使光亮的線段向兩旁延伸,又使學生看到直線的形象,認識到直線無端點。這種動感的演示,容易一次形成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及三者間關系和各自端點的個數(shù)。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我認為在幾何教學中只有積極啟發(fā)學生思維,才能使學生想象出新的形象,而多媒體教學的直觀形象,易為小學生所接納。例如在教學了圓柱體的體積后,我安排了一道很典型的幾何題目:
有一個高20分米,底面直徑10分米的圓柱體,把它橫截成三段圓柱體,它們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展開聯(lián)想,在腦海里創(chuàng)設出題目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過程,然后又通過電腦屏幕,運行圓柱體被截成三段過程畫面:
在演示過程中,電腦畫面又不斷顯示,閃爍截成三段后增加的四個底面積,是學生清楚地看出圓柱體增加的表面積就是圓柱體的四個底面積之和。通過這有效的教學手段,不失時機地溝通了學生腦海中已產生的新表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總之,多媒體技術可以靈活地滲透于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教學過程,能有效地化枯燥為有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突出重點,化難為易,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思維的積極性,使他們身臨其境地感覺到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學習中,自己的觀察、思維、記憶、想象等能力有很大提高。這也是當前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去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