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紅
【摘要】 ?本文將復習課分為三類課型:代數(shù)計算類、應用題類、幾何推理類,從學生學習過程的問題表現(xiàn)入手,理出教師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復習課 學生問題 實效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7-027-01
復習課是對已學知識的再現(xiàn)、整理和歸納,讓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使學生凌駕于知識點之上,增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復習課上的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素質又存在個體差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一節(jié)有效的復習課離不開它的精心設計。
復習課的備課應當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試題的編排、重難點的確定都要有針對性,課堂的展開也應以學生為本;教師通過新授課期間的觀察和了解,在總結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所在,然后尋求其相應的解決辦法,做到復習課上有的放矢,讓學生在知識上真正內化,綜合能力也得以提升。
本文將復習課分為三類課型:代數(shù)計算類、應用題類、幾何推理類,從學生學習過程的問題表現(xiàn)入手,理出教師的應對策略。
1. 代數(shù)計算類復習課
1.1問題表現(xiàn)
代數(shù)計算型的單元復習課,例如數(shù)與式、方程與不等式的復習等,對于這類知識,一般都有步驟可依,有具體的解題格式,學生容易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習興趣較高。而學生在這類計算題上暴露的缺點是‘會而不對,往往是學生信心滿滿地把題做錯了,老師則是滿懷期待地失望了,此時的學生容易以為只是自己粗心而不在意,而此時的老師則容易產(chǎn)生與期望值有偏差的責備,再練再錯。
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步驟中,學生容易漏乘,也容易忽略分子的整體性(如例1.1),利用完全平方式計算時,常漏項(如例1.2),可往往是在復習之前學生會犯這種錯誤,復習完之后他還是會犯這種錯誤,常有老師苦惱于復習的無效性。
1.2問題索源
從心理上分析,因代數(shù)計算類題一般有固定的解題步驟可依,學生容易形成解題定勢,看到類似題型時能迅速作出反應,從而解決問題,但一旦形成了這種定勢,往往來不及適應問題的細小變化,只憑慣性,不加思考。如例1.1,學生在解題時只記得要乘以12,卻不知為什么要乘以12,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解題定勢產(chǎn)生的消極作用。其二是此類錯誤學生難以入心,對于學生完全不會的內容,他們的態(tài)度會比較虛心,你說寫一橫他就寫一橫,不會寫豎,因為未知所以不敢,但對于學生看起來比較簡單的內容,則他們往往會容易掉以輕心,你說寫一橫他可能懶得寫或發(fā)揮成其他,因為難度有預見性,所以他不怕犯錯,但一旦錯了之后,又有了先入為主之擾,這樣的錯誤很難糾正。
1.3應對策略
1.3.1借用錯誤,突顯正確
針對學生因解題定勢而產(chǎn)生的‘會而不對的頑疾,首先我們可以橫向比較,再變式練習,利用學生的題本,進行對與錯的對比,錯與錯的對比,在比較中強化解題原理,讓學生知道錯在哪里,為什么錯。而這簡單的做法往往被很多老師忽略,因為復習課時間短,容量大,老師一般只是強化正確而回避錯誤。但實際上以錯顯正,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刻的理解,以錯攻錯,可以使學生掌握元認知監(jiān)控策略。下面引入幾段課堂紀錄:在分式方程的復習中,筆者利用學生錯誤的題本進行課堂設計,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從而掌握了問題的實質,真正做到了知識的內化。
2. 幾何推理類復習課
2.1問題表現(xiàn)
幾何推理類的復習課,例如三角形、四邊形、圓的復習等。此類題在考試時是得分率偏低的題,為了了解情況,筆者針對幾何推理題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調查中有一問:“你在什么情況下會放棄做幾何推理題?”竟然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一看到題就放棄,說明此類題已讓一部分學生產(chǎn)生畏懼感;另有一問:“你對幾何推理題的掌握程度是?”,大部分學生選老師講的時候能聽懂,但自己做的時候想不到,典型的‘懂而不會?!粫?,指學生課上能聽懂教師講的內容,課下卻不會靈活運用。
2.2問題索源
首先對于幾何應用性概念的理解,很多學生停留在‘工具性理解上,很少進入到‘關系性理解?!ぞ咝岳斫庵刚Z義性或程序性理解,即符號A代表什么事物或規(guī)則R怎么操作,‘關系性理解則需要對符號的意義、獲得符號指代物意義的途徑、規(guī)則的邏輯依據(jù)等有深刻認識。學生對幾何概念往往只知其名不知其義,并沒有真正理解公式或定理的內涵,故而對知識的駕馭能力不強。同時,幾何推理題沒有現(xiàn)成的算法或模式可以套用,學生必須通過改組或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尋找問題的突破口,構建解題模式或策略解決問題,這與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本身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模式識別能力及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等有關,不可一蹴而就。
2.3應對策略
2.3.1數(shù)形結合,深化概念
此類復習課首先要對本單元的知識結構用圖式呈現(xiàn),做好知識的組織工作,注重揭示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特征及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使知識具有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提升學生的理解高度。
2.3.2加強模式識別,減少思維誤區(qū)
幾何推理題雖沒有現(xiàn)成的算法或模式,卻也是有章可循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逐步滲透常見題型所對應的解題思路,常見圖形所對應的知識點,針對它們相應的基本圖形、各個量之間的變化,能做到見圖思源,見題思解,降低學生‘懂而不會的現(xiàn)象。
2.3.3利用教師的外部監(jiān)控,提高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在此類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部分學生因對幾何推理題的畏懼感而拒絕進入思考狀態(tài),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嘗試和努力,有了學習動機后可以提示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當解題進入到一定程度后再引導學生反思深入。
復習課是在問題發(fā)生之后的課型,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課堂設計、結合課堂實效歸納總結,需與時俱進。復習課是平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課型,也是廣大同行棘手的課型,如何科學設計提高它的有效性、適用性,是一個持續(xù)而龐大的課題,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