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勝
【摘 ? ?要】物理是一門規(guī)律性強,邏輯思維嚴密的學科,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分析歸納能力,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必要的數(shù)學運算能力。很顯然,大多數(shù)學生身上都沒有體現(xiàn)出這些能力,所以,很多學生抱怨物理偏難,甚至出現(xiàn)討厭物理學科的情況。怎樣才學好物理,學習物理有何有效方法就是成了當前比較重點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 ?學習方法 ?概談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21
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運動和物質結構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包容萬千,大至宇宙,即我們的天體物理,小至基本粒子,即量子物理。由于它的研究對象比較多,比較繁雜,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對于這樣的學科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正確,學習起來才會事半功倍。學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有學生和引導者(教師)才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一個良好的學習進程必須要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所以對于物理的學習需要從雙方來促進,本文就是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講述物理的學習方法。
對如今的初中生而言,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物理是比較繁難的學科,花費時間學物理知識,對我們的實際生活也毫無益處,甚至對物理學科,沒有任何學習的興趣,不愿去主動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所以想要學生學好物理,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讓學生重新拾取對物理學習的信心。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學習和主動探索的動力,因為人們一般會重視自己感興趣事物,就會花較多的時間去研究學習它,并希望從中獲取知識,解決疑惑,提高自己的知識運用能力,所以,教師要利用一切有利機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確立對物理的學習信心。那么,基于學生個性化差異和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興趣:
首先,學生可以從比較的簡單的物理問題出發(fā),逐步提高對于物理的信心。人的信心是很強大的一種力量,有了自信,無論在何時何地,整個人都有一個必勝的信念,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干勁,而且能夠擺脫失敗的陰影,迅速的走出困境,這對于物理的學習十分重要。然后再確定一個較遠的物理學習目標,比如期中考試要考多少分,然后再把目標細化,分成幾個很簡單,比較容易達到的小目標,比如平時練習正確率目標,周考成績目標,單元測試成績目標,進而一步步完成既定的小目標,最后實現(xiàn)自己大的物理學習目標。當然在小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自己也能體會到那種成就感,也會增強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這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越高,學生的時間利用率就越高,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習的知識量也就越多??梢赃@樣說,學生的學習效率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必然不會差。換言之,學習物理也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來強化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就要充分利用時間,比如課前預習,這點非常重要,但是預習也要有方法,不是平常的走馬觀花,是要有目的的進行預習,要對老師即將講授的知識做到心里有數(shù)。對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標記一下,這樣在課堂上就可以做到有針對性,但是也不要太細,這樣既浪費時間,也容易讓自己在課堂上出現(xiàn)懈怠,也有可能錯過教師的重點講解,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知識,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其次,教師要合理安排時間,指導學生勞逸結合。教學不能總是要求學生集中精力的學習,還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發(fā)展和接受空間,有效地學習物理理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不是要求過量學習,相反,過量學習只會降低學習效率,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教師也不是機器的操控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廣泛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和研討問題,能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樂趣。例如,關于《物體的運動》知識的學習,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理解“物體運動與靜止”的理論基礎上,再深入理解“運動的性對性”的原理。所以,要使學生學會適當?shù)膶W習,在學習精力缺乏的時候,還應該學會適當放松休息,讓學生的精力達到最佳再進行學習。
上述都是針對學生個體實施的教學指導方法。學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是學生和教師合作完成的過程,尤其是課堂教學。所以對于物理教師來說,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差異,應該意識到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對于物理充滿興趣的,也要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物理學習成績。
對于物理教師來說,直面學生的時間就是在課堂,學生要想在物理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一方面在于自身,另一個重要的方面來源于教師。因此,物理教師要充分提高物理的課堂效率,盡可能的利用較少的時間,取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提高物理課堂效率。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效實施教學計劃,比如說:教師自身要定位、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以及適時地對教學作出反饋等。
首先,教師要對自己的角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才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接受教學,教學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活動,完全不顧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也違背了新課標的理念。在新課標的課程理念中,主要倡導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一種新的教學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扮演的是一種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要重視師生的交流,給予學生關愛,充分理解學生,寬容學生,體現(xiàn)自身的親和力,縮短學生與教師的差距。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親近學生,學生才能親近教師。
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在物理課堂中,教師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困難,物理教學的實驗用具很多,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所提供的課堂實驗用具,一方面可以直觀的向學生展示抽象的物理現(xiàn)象,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操作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不但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能力,還讓學生充分的體驗到物理實驗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機械運動》中“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索,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問題,帶引學生探索討論。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反饋評價。對于學習情況較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其繼續(xù)保持;對于學習情況較差的學生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幫助其分析原因并找到解決方法,讓其保持對物理學習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戰(zhàn)勝一切學習困難。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相互合作,共同學習和探討,主動去觀察、發(fā)現(xiàn)、探討和解決問題,并享受教和學的過程,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身強烈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