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輝
摘 要:數學是較為枯燥抽象的一門學科,多數中學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于這一情況,我們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yōu)樯鷦佑腥さ膯栴}。而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也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chuàng)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激發(fā);初中生;興趣;數學;成功
數學是較為枯燥抽象的一門學科,多數中學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于這一情況,我們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yōu)樯鷦佑腥さ膯栴}。而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也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chuàng)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此外,教師也應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個人教學魅力,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貞浂嗄甑慕虒W,我總結了一些簡單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多數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抽象,枯燥的學科,覺得和實際生活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稍微學學就可以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告訴他們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也可以帶他們去做一些有利于學數學的活動。給他們講和他們生活有關的應用問題,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存在于社會,存在于生活,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把“要我學”改變?yōu)椤拔乙獙W”的正確學習觀。利用學生心理特點“好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chuàng)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
二、保護學生的好奇型,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人自發(fā)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意向。好奇心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學生的好奇往往書表現(xiàn)在對一些新鮮事物,自己不懂的東西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他們總愛問個為什么,或者異想天開,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求知欲,這是學生主動觀察思考事物的強大動力,是興趣的先導。
1.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教師把一些教學內容轉化為有趣的問題,吸引住學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搞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同學每人都默記住一個數,先將這個數乘上5倍,再將所得結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將結果告訴老師,那么老師即能猜出你默記的是哪個數。為什么?許多學生覺得老師很神,此時教師將其中的奧妙是解了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講給學生,他們恍然大悟,對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興趣更濃了,教師可以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使他們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利用模型實物,激發(fā)學習興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教學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加強對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礎上教師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圖片,如金字塔、中國的古塔等等,乒乓球,玻璃杯、底面呈六邊形或八邊形的茶葉桶、魔方等等。讓學生感知這些建筑物都是由許多幾何圖形組成的,從而認識到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盡可能的讓學生多觀察各種幾何體和實物圖,通過大量的模型、實物例子形成對各種幾何體的直觀認識,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好這些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合作學習,會使學生在快樂中求得知識
開展合作學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增長見識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適應社會的能力,建立團隊精神共同進步。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更能讓學生快樂,自如的掌握知識。我們應不斷探索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使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更完善、更合理,從而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根據教學內容選好合租內容。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边@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在把握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于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內容。
2.教師把握活動有趣,有效進行。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提出的不同問題充分考慮合作時間怎樣安排才能最有效。一方面,我們可以以中等稍微偏下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參照物,精心預估學生合作學習所需要的時間;另一方面,認真研究學情,精心預留需要教師介入的時間。教師一定控制好全局,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3.展示互動結果,及時評價。在小組合作活動結束之際,各小組由學生代表展示活動結果,教師要對各個合作學習小組做一個合理的評價,以此鞏固小組合作的成效。因為學生代表的回答代表著集體智慧的結晶,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所以,要針對所有成員的合作來進行評價,以此來鼓勵學生在合作中應做到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避免一些缺乏學習技能的學生遭到忽視和冷落。這樣,不管是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是能力較弱的學生,都能從教師評價中受到鼓勵,使他們更加滿意,也更加喜歡參與到今后的合作學習中去。
長期以來,“教師教,學生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傳統(tǒng)模式,這樣的教學法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觀,應將教師的作用從“教”提高到“導”,“導”就是引導,即教師的作用不應該是死板的“教”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充分地使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樂觀,高效的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