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林 李惠 王慧超 李鐵軍 張威
[摘要] 目的 探討雷公藤多苷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及尿中MCP-1的影響。 方法 選擇糖尿病腎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在控制血糖治療接觸上給予厄貝沙坦聯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療,對照組在控制血糖治療基礎上給予厄貝沙坦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檢測血清BUN、Cr、空腹血糖,UMA,血清及尿液中MCP-1水平。 結果 治療前后,兩組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水平沒有顯著變化(P>0.05);治療后研究組UMA水平顯著下降,而對照組變化不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研究組血清及尿中MCP-1水平均顯著下降,低于治療前,也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0.01)。 結論 雷公藤多苷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及尿中MCP-1水平,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關鍵詞] 雷公藤多苷;厄貝沙坦;糖尿病腎??;MCP-1
[中圖分類號] R27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7-0008-03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的并發(fā)癥,可導致終末期腎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是一個蛋白質家族,可趨化單核細胞[1,2]。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球系膜細胞、內皮細胞等MCP-1表達增加,促進單核/巨噬細胞聚集在腎組織中,導致腎臟損傷。研究顯示,雷公藤多苷能夠減少多種腎小球疾病的蛋白尿情況,其主要成分是雷公藤甲素[3]。本研究分析控制血糖治療基礎上給予雷公藤多苷以及厄貝沙坦治療,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及尿中MCP-1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6月在我院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40~75歲,平均(60.8±8.2)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UMA)(30~300)μg/mg,患者血壓和腎功能正常。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病史或者現患患者,有腦出血或腦梗死、TIA以及外周大血管病變病史或者現患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惡性腫瘤者,嗜鉻細胞瘤者,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者,腎動脈狹窄者,非糖尿病腎病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者,肝臟疾病者,妊娠期者,哺乳期者,精神心理疾病者,糖尿病高滲昏迷和酮癥酸中毒者,服用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或者Ang-Ⅱ治療。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x±s)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等基礎上給予藥物治療。因患者均出現了糖尿病腎病并發(fā)癥,因此兩組均采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并且血糖控制水平理想。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厄貝沙坦聯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療,厄貝沙坦(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國藥準字J20080061)300 mg/d,1次/d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湖南協力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3020138),每天每公斤體重1 mg計算服用量,分3次飯后口服。對照組給予厄貝沙坦300 mg/d治療,用法用量同研究組。所有患者療程12周。
1.3評價指標
分別于入組時、治療12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分別檢測HbA1c、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MCP-1。于入組時、治療12周后采用無菌尿杯留取晨尿中段尿10 mL送檢UMA和尿MCP-1。血糖、尿素氮、肌酐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MCP-1采用ELISA法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UMA采用免疫比濁終點法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尿UMA變化
治療前后,兩組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水平沒有顯著變化(P>0.05);治療后研究組UMA水平顯著下降,而對照組變化不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變化以及尿UMA變化(x±s)
注:與對照組比較,△t=4.746,P<0.0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及尿中MCP-1水平
治療后,研究組血清及尿中MCP-1水平均顯著下降,低于治療前,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及尿中MCP-1水平(x±s,pg/mL)
注:與對照組比較,△t=7.589,▲t=27.131,P<0.01
3 討論
目前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具有上升趨勢,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長期高血糖可導致一系列代謝紊亂,發(fā)生急性或慢性并發(fā)癥。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是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目前關于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和發(fā)作機制還不十分清楚,目前的治療主要是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飲食控制,腎功能保護。但是仍然有患者發(fā)生臨床蛋白尿,最終發(fā)生終末期腎病,給患者及社會增加巨大的經濟負擔。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炎癥反應參與了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就存在單核/巨噬細胞腎組織浸潤,是糖尿病腎病炎癥特征之一[4,5]。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腎臟巨噬細胞浸潤情況與腎臟的損害具有密切關系,同時腎臟巨噬細胞浸潤情況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具有明顯的相關性。有研究顯示,抑制巨噬細胞活性能夠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間質纖維化、腎小管萎縮[6,7]。
MCP-1是單核/巨噬細胞特異性趨化因子,具有很強的趨化激活單核/巨噬細胞作用,從而促進炎癥的發(fā)生[8]。高糖可刺激氧自由基產生增加,而氧自由基則通過NF-κB上調MCP-1。MCP-1激活趨化單核/巨噬細胞,促進炎癥的發(fā)生,加重糖尿病腎病過程。導致糖尿病腎病的機制[9,10]:MCP-1趨化激活單核細胞中溶酶體酶,刺激IL-1、氧自由基等炎性介質釋放;還會導致氧化應激,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單核細胞被激活后,誘導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纖維細胞轉化為成纖維細胞,參與了腎小球硬化的過程,促進腎小管間質發(fā)生瘢痕化,導致糖尿病腎病發(fā)生;MCP-1還可以促進多種細胞因子的合成及釋放,IL-6釋放增加可進一步導致單核細胞浸潤腎組織,TGF-β1及結締組織生長可促進基質的合成和分泌,促進腎小球的纖維化,加速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
雷公藤多苷對蛋白尿的近期作用比較明顯,具有祛風解毒、除濕消腫、舒筋通絡的作用,有抗炎及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等作用[11,12]。用于風濕熱瘀、毒邪阻滯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腎病綜合征、白塞氏三聯征、麻風反應、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雷公藤多苷用于多種腎小球疾病的治療,具有顯著減少蛋白尿的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為雷公藤甲素,作為一種新型免疫抑制劑,雷公藤多苷具有多部位、多靶點作用的特點??勺饔糜跇渫粻罴毎?、T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等,還可以抑制粘附分子、多種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的分泌,因此具有強大的抗炎和抗免疫作用。而炎癥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雷公藤多苷是雷公藤的主要成分。研究顯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雷公藤多苷,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并且具有在一定的范圍內,降蛋白尿效果與雷公藤多苷的劑量呈正相關的關系。還有研究顯示,雷公藤多苷能夠延緩糖尿病腎病患者腎衰竭的進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且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良好。對照組給予厄貝沙坦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雷公藤多苷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水平變化不明顯。研究組尿白蛋白/肌酐(UMA)水平治療后顯著下降,而對照組變化不明顯。UMA是用于監(jiān)測尿蛋白排出情況的一種新的可靠方法,這是因為尿蛋白與肌酐比值的測定能反映24 h尿蛋白量;具有快速、簡便、精確特點,為臨床上理想的定性、定量診斷蛋白尿和隨訪的指標,可以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的傳統方法,與24 h尿蛋白有可靠的相關性,能夠準確預測24 h尿蛋白排出量,與過去傳統的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具有快速、簡便、精確等特點,為臨床上理想的定性、定量診斷蛋白尿和隨訪的指標。治療后研究組UMA顯著下降,說明研究組患者腎功能治療后有好轉情況。治療后研究組血及尿中MCP-1水平均顯著下降,而對照組變化不明顯,說明雷公藤多苷具有降低MCP-1作用,從而抑制炎癥反應,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雷公藤多苷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及尿中MCP-1水平,從而抑制炎癥反應,延緩患者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參考文獻]
[1] 付強,尹忠歆,封其華,等. IgA腎病患兒尿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及白細胞介素-8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15):2453-2455.
[2] 史恒川,劉俊恒,朱建一. 尿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在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意義[J]. 實用老年醫(yī)學,2014, 28(7):563-565.
[3] 常景芝,王琛,陳劍. 雷公藤多苷對糖尿病大鼠腎臟病變的療效觀察[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3,31(4):839-840.
[4] 穆珺,莊曉明,劉銳敏,等. 血清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3(3):385-388.
[5] 馮曉明,田曉. 血漿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與巨噬細胞游走抑制因子水平與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損害的關聯性研究[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36(16):1729-1733.
[6] 李雅,王志斌,劉瑋曄. 巨噬細胞與糖尿病腎病[J].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4(6):393-396.
[7] 邰秋園,陳六生,葛才保,等. 2型糖尿病患者單核/巨噬細胞功能研究[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18):2196-2197.
[8] 羅軍,周曉萍,袁紅伶,等. 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清MCP-1、ANGⅡ水平變化[J]. 山東醫(yī)藥,2014,54(39):45-46.
[9] 顧俊菲,葉山東,汪姍,等. 二甲雙胍對大鼠腎小球系膜細胞核因子-κB、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表達及合成的影響[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6):565-567.
[10] 管凌志. 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MCP-1、NF-κB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23(4):398-400.
[11] 趙瑛瑛,歐陽軍,王建生,等. 雷公藤多甙聯合厄貝沙坦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足細胞nephrin和podocin表達的影響[J]. 中華糖尿病雜志,2013,5(7):414-417.
[12] 鄭云,郝麗,潘夢舒,等. 雷公藤多苷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足細胞的保護作用[J].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46(9):857-861.
(收稿日期: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