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靜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
明清時期徽州女子的擇偶標準
黃靜靜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明清時期,受到朱子《家禮》的影響,徽州宗族嚴格規(guī)定女子擇偶需重視對方的家世門第與人品才學而貧富不論,形成了一套以門第為主、兼顧才學、不重財富的擇偶標準,徽州女子擇偶往往無自主權(quán),全憑宗族家長決定。但透過森嚴的族規(guī)家法和官方文獻,徽州女子也有著自己的一套擇偶標準,家世才學、財富、外貌即是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
明清;徽州女子;擇偶標準
婚姻關(guān)系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中國古代歷來將婚姻作為上以繼宗廟,下以繼后世的重要手段加以看重。對中國古代婚姻問題的研究,可以深刻反映出一時一地的經(jīng)濟情況、社會風俗和歷史變遷。而從普通民眾的角度出發(fā),分析締結(jié)婚姻時對結(jié)婚對象的選擇標準,對研究時人的價值觀和辦事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黃靜靜著《明清時期徽州民間擇偶觀探究》[1]84-86,以明清時期徽州社會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男女雙方在擇偶時的價值取向。在此基礎(chǔ)上,專門從女子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剖析,將使研究結(jié)果更加細化和具體。古代徽州女子深受儒學及宗族家長的管束和制約,對配偶的選擇往往深刻滲透著儒家價值觀和宗族家長的意志。而在某些女子可以自主選擇婚姻的特殊情況下,其本身的價值取向便得到了深刻的體現(xiàn),這種事例往往在筆記小說中有深刻的體現(xiàn)。而通過觀察女子婚后生活的憂樂,則可從側(cè)面反映出其對婚姻的滿意程度。
徽州有“程朱闕里”之稱,朱熹的禮學著作《家禮》,對徽州地區(qū)影響深遠,徽州人的冠婚喪祭均以《家禮》為主要依據(jù),“其儀悉遵文公《家禮》”[2]17。《家禮》中要求女子擇婿應(yīng)注重對方的性行家法,對婚姻論財、貪慕富貴的現(xiàn)象作出了嚴厲的批判。
《家禮》中對關(guān)于女子擇偶標準的議論如下:
司馬公曰:“凡議婚姻,當先查其婿與婦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茍慕其富貴?!盵3]295-296
文中子曰:“婚娶而論財,夷虜之道也。……今世俗之貪鄙者,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至于立契約云,某物若干若干,以求售其女者,亦有既嫁而彳復欺紿負約者,是乃馬且儈賣婢鬻奴之法,豈得謂之士大夫婚姻哉?其舅姑既被欺紿,則殘虐其婦,以扌慮其忿,由是愛其女者,務(wù)厚其資裝,以悅其舅姑者,殊不知彼貪鄙之人,不可盈厭,資裝既竭,則安用汝女哉?于是質(zhì)其女以責貨于女氏,貨有盡而責無窮,故婚姻之家往往終為仇讎矣。是以世俗生男則喜,生女則戚,至有不舉其女者,用此故也。然則議婚姻有及于財者,皆勿與為婚姻也?!盵3]297
《家禮》中規(guī)定嫁女首先要考慮的是對方的性行家法,以求婿賢,家庭和睦。并對當時社會上結(jié)婚論財?shù)膼毫曁岢鰪娏遗u,再三強調(diào)擇偶不能貪慕錢財。朱熹認為,如果“婿賢”,即使暫時貧賤,異日也能出人頭地;如果貪慕富貴,選擇不肖之婿,則難以保證婚后不會淪為貧賤,無法保證長久美滿的婚姻生活。時人嫁女先問聘財多少,乃至立契約列出索要財物,朱熹認為這種行為如同售女一般無二。又有愛女心切者,嫁女時厚其資裝,但是舅姑貪得無厭,所求不得即虐待其女,朱熹認為嫁女論財?shù)娘L俗甚至直接導致了“生女不舉”的悲劇,應(yīng)當嚴加杜絕。
古代議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在婚姻對象的選擇上往往沒有自主權(quán),尤其是必須嚴格遵守三從四德、男女之防的女子,其夫婿的選擇一般由家長決定。徽州地區(qū)宗族林立,婚姻被視為“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的手段而備受重視,徽州大族以《家禮》為標準,撰寫本宗族的家規(guī)、家典,其中對擇婿標準的規(guī)定也繼承了《家禮》的精神,并將之付諸于具體實踐。
在嫁女時,主要有以下條件最能左右徽州宗族家長對女婿的選擇。
1.家世門第
徽州人看重家世門第,認為擇偶須擇門當戶對之家,反對“門第非偶”,擇婿時對方門第的高低是第一參考標準?;罩葑谧逶谧遄V中明確規(guī)定嫁女需擇門第相當、家世清白者,貧富不論。嫁于門當戶對者只需在族譜中寫所嫁之地及夫婿姓名,而有幸嫁于高門者還要在家譜中寫明夫婿或夫翁之官階,“婚姻之氏族等者只書某處某姓,如所娶之婦、所嫁之媳顯者,亦可書名,重門第也。”[4]凡例。“婚姻乃倫常之大,嫁娶宜嚴,不論貧富貴擇門第。嫁女系右族、有爵秩德望者,書適某地某官銜或貢監(jiān)生員某翁之子某為室,此重婚姻擇配之意?!盵5]膽敢嫁于下族、乃至“匪倫”、“下賤”者被視為不肖,面臨著不準入祠、從族譜中除名的嚴厲懲罰,“至婚姻嫁娶須擇閥閱相當者,不可下配匪倫,致辱祖先。違者,即不得入祠?!盵6]卷首“九曰雜賤,不肖無恥,甘與下賤結(jié)婚,并出家為僧,茍安度日者,削而不書?!盵6]卷十八徽州人進一步認為,嫁女應(yīng)嫁于門第高于自己者,以明婦順,“凡婚娶須門戶相對,嫁女宜稍勝于我者,娶婦宜稍不如我者,女家稍不如男家,免新婦驕傲翁姑夫婿也?!盵7]
擇婿看重門第不但體現(xiàn)在許多徽州大族的族譜中,也在其嫁女的具體實踐中得到了踐行。《歷溪瑯王牙王氏宗譜》中記載,明處士王公泰,諱泰原,字仕達,祁西歷溪人。女三人,惟清、惟金、惟英,皆適士族。明恩平令都山誠心公,諱誠心,字用敷,號都山。為祁門令,遂為祁門人,孫女三,長適倪按察大順男思選,而其余二孫女所適之人則沒有記載。[8]
2.人品才學
人品才學是徽州宗族擇婿的重要標準?;罩葑遄V中記載了大量因看重男子人品高潔、才學過人,不顧其家境貧寒,將女兒嫁之,后來女婿果然飛黃騰達的故事?!拔淇谑歼w祖參軍公,諱希翔,字沖之,宏公子……公懷才抱德,志節(jié)甚高,秘館學士俞詵奇其才,妻以女?;茨蠀峭踔滟t,辟為揚州民曹參軍?!盵4]卷十“王君亮如因兵燹自婺城避居北鄉(xiāng)漳村……亮如涕泣告予曰:“吾兄弟三人,安居樂業(yè),得有今日,皆吾母劬勞之所致也。吾母汪氏,婺城郡庠生汪錫曾公女,賦性貞靜,內(nèi)則素嫻,十七于歸,荊釵裙布,井臼躬操,甚得舅姑心。吾父自幼業(yè)儒,屢困場屋,家徒四壁,而吾父雞鳴戒旦,黽免同心,絕不聞交謫之聲焉。嗣吾父援例入太學,方期奮跡鵬程,飛行萬里,不謂以勤讀故?!盵9]甚至有女婿不求上進,家長即令已出嫁之女改嫁的事例,“烈女名榮,呂平公之女也,適吳人許升為妻。升少為博徒,不理操行。榮嘗躬勤家業(yè),以奉養(yǎng)其姑。數(shù)勸升修學,每有不善,輒流涕進規(guī)。榮父積忿嫉升,乃呼榮欲改嫁之。榮嘆曰:“命之所遭,義無離二!”終不肯歸。升感激自礪,乃尋師遠學,遂以成名。”[10]
徽州宗族家規(guī)森嚴,以儒學治家,講究禮儀和秩序,宗族女子擇偶深受家規(guī)家法的約束,并形成了一套以門第為主、兼顧才學、不重財富的擇偶標準。
在徽州地區(qū)的嫁女實踐中,族譜以及各種官方文獻對徽州女子擇偶情況的記載均帶有古代濃重的父權(quán)色彩,女子本身的意愿被掩蓋,但在各種人物傳記、筆記小說中仍隱約可見。
1. 家世才學
《歙事閑譚》中記載了玉勾詞客之妻程瓊的事跡。程瓊出身休寧大族程氏,“幼見董華亭《書畫眼》一編,遂能捷悟。及長,書畫算奕,無不精敏,論事評理,微妙獨絕?!奔抻诤推湟粯泳ㄔ娢牡挠窆丛~客豐溪吳比部后,與丈夫情投意合,夫妻經(jīng)常合著詩文,感情融洽。[11]69
明代筆記小說《拍案驚奇》第6回《酒下酒趙尼媼迷花,機中機賈秀才報怨》中描寫了一對夫妻:“婺州有一個秀才,姓賈,青年飽學,才智過人。有妻子巫氏,姿容絕世,素性貞淑。兩口兒如魚得水,你敬我愛,并無半句言語?!盵12]61
受到族規(guī)家法熏陶的徽州女子,擇偶時對男子的家世才學非??粗?,“儒家之男”備受青睞。這些女子往往接受過良好的儒學教育,通詩書、性機敏,又賢良貞淑,在嫁于與其門當戶對、才學過人的男子之后更容易情投意合、夫妻和順。
2.財富
徽州祁門地區(qū)女子出嫁時有哭嫁的風俗,即男方接親的花轎到時,生母哭唱“小娘”,女兒也要對唱??藜藜扔幸欢ǔ绦蜃^o,也有現(xiàn)編一些句子抒發(fā)當時胸臆。有一個女兒埋怨其父母為其許配的人家住在深山之中、家境貧寒,唱到:
娘呵,小娘生了女人身,分(給)老娘家遮不得風擋不得雨。小娘生了里身外向,撐不了門抵不得戶。小娘到別人家去呵,靠哥在家撐門面。娘呵,寧可出山一丈,不要進山一尺,翁(你)分(給)少(我)分了山里去呵,上嶺踢破鞋尖,下嶺拖破裙邊。不看見官人騎白馬,只看見猢猻扳樹樁;不聽見銅鑼銅鼓響,只聽見茅草唏唏嘩。好娘呵,媒話好講,嚼蛆倒棱(亂講);媒酒好吃,吃一口,吐一盆;媒錢好用,用一分,買個棺材釘;用一元,買個棺材蓋。好娘呵,翁貪圖錢財,分小娘分了山里去呵,沒一樣好呵。進房坐床梃,出房坐屋枕。娘呵,翁好狠心呵![13]24
祁門地區(qū)還流傳著一首社會諺語:不愛人家好嫁妝,只愛人家好柜倉。不愛人家好家庭,只愛人家好男樁[13]123?!昂霉駛}”意為糧倉飽滿,家境殷實。女子為了出嫁后能衣食無憂,期盼夫婿糧倉飽滿、家境殷實,這也是人之常情。
明代筆記小說《拍案驚奇》第二回《姚滴珠避羞惹羞,鄭月娥將錯就錯》,講述的是萬歷年間,徽州府休寧縣蓀田姚氏女滴珠,先錯信媒人,嫁于屯溪“破落戶”潘甲,后被公婆欺辱,離家出走,半道被拐,又轉(zhuǎn)嫁吳朝奉的故事。小說里描寫吳朝奉看上姚滴珠后,遣媒人說合。媒人首先詢問滴珠對吳朝奉外貌的看法,然后說道:吳朝奉是“徽州府有名的商山吳家,他又是吳家第一個財主‘吳百萬’吳大朝奉”[12]16-22。憑借外貌與財力的優(yōu)勢,吳朝奉最終贏得了姚滴珠的青睞,娶之做了“兩頭大”。
明代中后期,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再加上徽商的影響,徽州地區(qū)民俗發(fā)生重大變化,受這種奢侈之風的影響,民間社會婚姻狀況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男女議婚時出現(xiàn)了違背朱子《家禮》精神的行為。婚姻觀念上,門第、出身在婚姻關(guān)系中被淡化,而財富卻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14]284-288。雖然徽州家規(guī)家典中明確規(guī)定議婚不得貪圖財富,但結(jié)婚論財?shù)默F(xiàn)象卻仍有發(fā)生,可見徽州地區(qū)議婚時不免出現(xiàn)違背《家禮》精神以及“重宗義,講世好”之傳統(tǒng)的行為,財富在婚姻締結(jié)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徽州民間議婚時已不能完全做到“貧富不論”?;罩菖邮艿竭@種思潮的影響,對結(jié)婚對象的財富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看重。這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由此而越演越烈的重利思想在徽州地區(qū)引起的變化之一。
3.外貌
《拍案驚奇》第二回《姚滴珠避羞惹羞,鄭月娥將錯就錯》中,描寫滴珠與吳朝奉初見的情景時寫道:“吳大郎深深唱了個喏下去,滴珠只得回了禮。偷眼看時,恰是個俊俏可喜的少年郎君,心里早看上了幾分了。吳大郎上下一看,只見不施脂粉,淡雅梳妝,自然內(nèi)家氣象,與那胭花隊里的迥別”[12]16-22。滴珠首先看重的是吳朝奉的外貌,再加上媒人以吳朝奉是“商山第一財主”說合,滴珠最終同意嫁于吳朝奉。
祁門諺語:不愛人家好嫁妝,只愛人家好柜倉。不愛人家好家庭,只愛人家好男樁。[13]123“好男樁”是男子樣貌好的意思,從中可以看出女子擇偶不但看重男方的財富水平,外貌條件也非常重要。
外貌條件在女子擇偶過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在婚姻不由自主的情況下外貌對婚姻的影響力往往不及家世門第、人品才學以及財富;另一方面擇偶注重外貌本是人的天性,徽州女子也不可避免,在某些女子自主決定婚姻的特殊情況下,又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成為反映女子自身擇偶標準的真實寫照。
明清時期,徽州地區(qū)秉承儒家思想,一切儀節(jié)悉遵文公《家禮》,族規(guī)家法中嚴格規(guī)定嫁女需求門當戶對之家,并追求品行高潔、才學過人之婿而貧富不論,對敢于委身于低賤之人的女子給予嚴厲的處罰,徽州宗族家長在嫁女的具體實踐中嚴格奉行著族規(guī)家法的規(guī)定。而在森嚴的族規(guī)家法和官方文獻之外,女子本人對夫婿的選擇也有自己所看重的標準。受過一定教育的女子往往看重男子的家世才學,儒家之男備受青睞,如能嫁之則夫妻和順、感情融洽。明代中后期,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了社會風氣的變化,重利之風興起。受到這種風氣影響的徽商將其傳播到閉塞的徽州地區(qū),從而帶來了徽州風俗的變化,《家禮》中的婚姻擇偶標準被打破,女子在擇偶時開始看重對方的財富水平,以求出嫁后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此外,外貌條件在女子擇偶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雖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禁錮,徽州女子仍有著注重外貌的天性,于是在婚姻能夠自主的特殊條件下,外貌條件在女性擇偶過程中發(fā)揮出了極大的作用。
[1]黃靜靜.明清時期徽州民間擇偶觀探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
[2](清)吳翟.茗州吳氏家典[M].合肥:黃山書社,2006.
[3](南宋)朱熹.朱子全書·家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清)李冬華,纂修.婺源《槐溪王氏宗譜》[O].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 世賢堂木活字本.
[5](民國)歙縣《蔚川胡氏家譜》:卷二《譜例大綱》[O].民國乙卯年(1715年)敘倫堂本.
[6](清)績溪《華陽邵氏宗譜》:卷首《新增祠規(guī)》;卷十八《十不書》[O].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敘倫堂本.
[7](清)績溪《南關(guān)許余氏忄享敘堂宗譜》:卷八《忄享敘堂家禮》[O].光緒十五年(1889年)忄享敘堂本.
[8](清)王修齊,等纂修.祁門《歷溪瑯王牙王氏宗譜》[O].清咸豐六年(1856年)木活字本.
[9](清)王啟魁,等纂修.婺源《太原雙杉王氏宗譜》:卷十八《王節(jié)母汪孺人傳》[O].清光緒十九年(1893) 孝睦堂木活字本.
[10](明)《新安大阜呂氏宗譜》:卷五《閨范表》[O].明萬歷五年修,民國二十四年德本堂木活字重刊本.
[11](清)許承堯.歙事閑談[M].合肥:黃山書社,2001.
[12](明)凌氵蒙初.拍案驚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13] 徐海嘯,許淑瓊,編著.徽州·祁門風俗[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
[14] 荊曉燕.明中后期民間社會婚姻觀念的變遷[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責任編輯:田麗華]
Huizhou Women’s standards of Mate Selection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ANG Jing-jing
(History Department of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clansmen in Huizhou area stressed that women in the clans should choose their mates mainly based on the family status,personality and learning,despite the wealth influenced by the standards in JiaLi written by Zhu Xi.Women in Huizhou often had no autonomous right in the mate selection.Tt was the patriarch who made the final decision.But women themselves do have a set of standards,family status,learning,wealth and appearance were the important part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women in Huizhou area;the standards of mate selection
2015-01-2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在徽州的實踐、傳承與創(chuàng)新”(11JJD750005)
黃靜靜(1991-),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學歷史系徽學研究中心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徽學。
K290
A
1007-9882(2015)02-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