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效果觀察

      2014-09-02 07:08:19徐道峰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年19期
      關鍵詞:手術治療復雜性臨床效果

      徐道峰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采用肝部分切除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Ⅰ組,采用膽腸吻合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Ⅱ組,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術后殘石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石復發(fā)率等)。 結果 Ⅰ組的殘石率為13.64%,低于Ⅱ組的36.36%(P<0.05);兩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Ⅰ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結論 肝部分切除術是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最為理想的方法,可有效降低結石復發(fā)率和術后殘石率。

      [關鍵詞] 肝內膽管結石;復雜性;手術治療;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75.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a)-0162-02

      肝內膽管結石屬于膽管結石的一種,主要指發(fā)生在左右肝管匯合處之上的各分支膽管內出現的結石。在膽管外科中是一種常見多發(fā)病,也是一種難治性的良性疾病[1]。該病常發(fā)生于亞洲,特別是我國西南地區(qū)、沿海、臺灣的發(fā)病率較高。目前,手術治療是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最有效的手段,但手術種類繁多[2],因此,筆者采用肝切除術、膽腸吻合術兩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齡19~75歲,平均(42.1±2.8)歲,病程1~22年,平均(10.5±2.5)年;有20例為右上腹疼痛,9例出現發(fā)熱寒戰(zhàn),7例有皮膚鞏膜黃染,5例出現典型夏科三聯征,3例有非典型胃腸道癥狀。有34例有膽管手術史,有22例為一次手術史,7例為二次手術史,5例為三次及以上手術史。將采用肝部分切除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Ⅰ組,采用膽腸吻合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Ⅱ組。兩組的年齡、性別、手術次數、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式

      Ⅰ組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取仰臥位,將患者的腰部用紗袋或者軟枕墊高,患者的身體與手術床平面成15°~30°角[3]。切口選在右側肋緣下,之后分離肝臟,先切斷肝圓韌帶與鐮狀韌帶,將肝臟向下輕拉,再切斷冠狀韌帶及三角韌帶。在操作時要仔細小心,在肝臟游離時,避免發(fā)生撕裂,導致肝靜脈撕裂發(fā)生大出血,然后將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探查、取石。將患者的膽囊管與膽囊動脈切斷后便可看清第1肝門的結構,隨后進行分離、結扎、切斷。結扎切斷肝短靜脈,必要時可以解剖第2、3肝門,懸吊肝靜脈或結扎肝短靜脈,以減少在切肝過程中的出血量。最后切除肝葉,處理斷面[4]。所有手術均采用纖維膽管鏡進行探查,且用膽管鏡取石,對于巨大結石或是嵌頓性結石需要使用碎石機進行碎石。對于殘留的石末可以進行加壓灌注沖洗,并且使用吸引器進行吸凈[5]。Ⅱ組采用膽腸吻合術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的膽總管與小腸上端(空腸)處作“Y”形吻合口,因手術操作較復雜、浪費時間,手術時在膽總管的下端留取1段專門的空腸來輸送膽汁,避免其回流出現感染。其中有6例患者行肝膽管狹窄切開聯合肝膽管空腸吻合術,9例實施膽總管橫斷空腸吻合術,7例行改良式膽腸吻合術。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殘石率的比較

      Ⅰ組的術后殘石率為13.64%(3/22),Ⅱ組為36.36%(8/22),Ⅰ組的術后殘石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2.2 兩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Ⅰ組圍術期的并發(fā)癥主要為創(chuàng)口感染、膽瘺、肺部感染,共計4例,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18%。Ⅱ組圍術期的并發(fā)癥主要為創(chuàng)口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膽管出血,共計6例,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27%。Ⅰ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Ⅱ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2.3 兩組復發(fā)率的比較

      經過半年的隨訪調查,Ⅰ組有3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3.64%,Ⅱ組有7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31.82%,Ⅰ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3 討論

      肝內膽管結石可以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是引發(fā)膽管良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可以發(fā)生于肝內膽管,也可發(fā)生于肝或肝段膽管[6]。在我國農村或比較落后的地區(qū),肝內膽管結石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主要病理特征:結石通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其中導致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膽管狹窄。膽管長時間梗阻或感染會導致肝實質發(fā)生損傷,肝內膽管結石難治的根本原因是殘留結石率較高[7]。目前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主要手段是手術,國內常采用膽腸吻合術、肝葉切除術等。前者對膽總管梗阻的解除、膽汁淤積的消除具有比較完好的效果[8],后者可以在清除結石的情況下去除狹窄,并可降低殘石率。

      肝內膽管結石治療后也會復發(fā),因為患者的膽腸吻合口較狹窄,或者肝內膽管狹窄,導致膽汁不能順利流出,膽汁淤積導致發(fā)生感染,由于分泌的黏蛋白增多,且膽固醇的基因受到慢性刺激而產生結石,同時膽管出現反復感染也會導致結石復發(fā),因此在實施膽腸吻合術時,醫(yī)護人員操作要嫻熟,要顧及各個腸管,才能使引流通暢,對降低、避免結石復發(fā)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9]。

      綜上所述,肝部分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效果顯著,是目前一種較理想的手術手段,不僅降低了殘石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減少了復發(fā),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楊,黃強,胡元國,等.手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2,20(5):355-356.

      [2] 舒遠猛,蔣傳成,黃漢民.規(guī)則性肝段或肝葉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2,31(8):18,20.

      [3] Mcalhany JC,Hanover TM,Taylor SM,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Roux-en-Y gastrojejunostomy for gastric disease[J].Ann Surg,2010,15(219):451-457.

      [4] 蔡景修.肝內膽管結石749例外科治療的臨床分析[J].肝膽胰脾外科雜志,1995,1(2):77-80.

      [5] 李紹強,梁力建,華璜鵬,等.雙側規(guī)則性肝段或肝葉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J].中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0(6):780-783.

      [6] Li FY,LIN,Jiang LS,et al.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hemical bile duet embolization for chemical hepatectomy:a preliminary study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i[J].2012,5(4):570-571.

      [7] 田伏州,張小進,黃大熔,等.兩種肝門整形膽道重建術后膽管炎發(fā)生及結石復發(fā)的對比[J].中國肝膽外科雜志,2013,11(9):401-403.

      [8] 丁俊,李為町,張唏文,等.膽道鏡治療膽管結石常見結石殘留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 11(6):485-487.

      [9] 楊進華,李宗文,吳永強,等.肝內膽管結石手術方式的選擇[J].醫(yī)師進修雜志(外科版),2014,11(4):17-18.

      (收稿日期:2014-05-14 本文編輯:許俊琴)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采用肝部分切除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Ⅰ組,采用膽腸吻合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Ⅱ組,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術后殘石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石復發(fā)率等)。 結果 Ⅰ組的殘石率為13.64%,低于Ⅱ組的36.36%(P<0.05);兩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Ⅰ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結論 肝部分切除術是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最為理想的方法,可有效降低結石復發(fā)率和術后殘石率。

      [關鍵詞] 肝內膽管結石;復雜性;手術治療;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75.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a)-0162-02

      肝內膽管結石屬于膽管結石的一種,主要指發(fā)生在左右肝管匯合處之上的各分支膽管內出現的結石。在膽管外科中是一種常見多發(fā)病,也是一種難治性的良性疾病[1]。該病常發(fā)生于亞洲,特別是我國西南地區(qū)、沿海、臺灣的發(fā)病率較高。目前,手術治療是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最有效的手段,但手術種類繁多[2],因此,筆者采用肝切除術、膽腸吻合術兩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齡19~75歲,平均(42.1±2.8)歲,病程1~22年,平均(10.5±2.5)年;有20例為右上腹疼痛,9例出現發(fā)熱寒戰(zhàn),7例有皮膚鞏膜黃染,5例出現典型夏科三聯征,3例有非典型胃腸道癥狀。有34例有膽管手術史,有22例為一次手術史,7例為二次手術史,5例為三次及以上手術史。將采用肝部分切除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Ⅰ組,采用膽腸吻合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Ⅱ組。兩組的年齡、性別、手術次數、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式

      Ⅰ組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取仰臥位,將患者的腰部用紗袋或者軟枕墊高,患者的身體與手術床平面成15°~30°角[3]。切口選在右側肋緣下,之后分離肝臟,先切斷肝圓韌帶與鐮狀韌帶,將肝臟向下輕拉,再切斷冠狀韌帶及三角韌帶。在操作時要仔細小心,在肝臟游離時,避免發(fā)生撕裂,導致肝靜脈撕裂發(fā)生大出血,然后將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探查、取石。將患者的膽囊管與膽囊動脈切斷后便可看清第1肝門的結構,隨后進行分離、結扎、切斷。結扎切斷肝短靜脈,必要時可以解剖第2、3肝門,懸吊肝靜脈或結扎肝短靜脈,以減少在切肝過程中的出血量。最后切除肝葉,處理斷面[4]。所有手術均采用纖維膽管鏡進行探查,且用膽管鏡取石,對于巨大結石或是嵌頓性結石需要使用碎石機進行碎石。對于殘留的石末可以進行加壓灌注沖洗,并且使用吸引器進行吸凈[5]。Ⅱ組采用膽腸吻合術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的膽總管與小腸上端(空腸)處作“Y”形吻合口,因手術操作較復雜、浪費時間,手術時在膽總管的下端留取1段專門的空腸來輸送膽汁,避免其回流出現感染。其中有6例患者行肝膽管狹窄切開聯合肝膽管空腸吻合術,9例實施膽總管橫斷空腸吻合術,7例行改良式膽腸吻合術。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殘石率的比較

      Ⅰ組的術后殘石率為13.64%(3/22),Ⅱ組為36.36%(8/22),Ⅰ組的術后殘石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2.2 兩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Ⅰ組圍術期的并發(fā)癥主要為創(chuàng)口感染、膽瘺、肺部感染,共計4例,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18%。Ⅱ組圍術期的并發(fā)癥主要為創(chuàng)口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膽管出血,共計6例,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27%。Ⅰ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Ⅱ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2.3 兩組復發(fā)率的比較

      經過半年的隨訪調查,Ⅰ組有3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3.64%,Ⅱ組有7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31.82%,Ⅰ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3 討論

      肝內膽管結石可以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是引發(fā)膽管良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可以發(fā)生于肝內膽管,也可發(fā)生于肝或肝段膽管[6]。在我國農村或比較落后的地區(qū),肝內膽管結石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主要病理特征:結石通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其中導致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膽管狹窄。膽管長時間梗阻或感染會導致肝實質發(fā)生損傷,肝內膽管結石難治的根本原因是殘留結石率較高[7]。目前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主要手段是手術,國內常采用膽腸吻合術、肝葉切除術等。前者對膽總管梗阻的解除、膽汁淤積的消除具有比較完好的效果[8],后者可以在清除結石的情況下去除狹窄,并可降低殘石率。

      肝內膽管結石治療后也會復發(fā),因為患者的膽腸吻合口較狹窄,或者肝內膽管狹窄,導致膽汁不能順利流出,膽汁淤積導致發(fā)生感染,由于分泌的黏蛋白增多,且膽固醇的基因受到慢性刺激而產生結石,同時膽管出現反復感染也會導致結石復發(fā),因此在實施膽腸吻合術時,醫(yī)護人員操作要嫻熟,要顧及各個腸管,才能使引流通暢,對降低、避免結石復發(fā)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9]。

      綜上所述,肝部分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效果顯著,是目前一種較理想的手術手段,不僅降低了殘石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減少了復發(fā),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楊,黃強,胡元國,等.手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2,20(5):355-356.

      [2] 舒遠猛,蔣傳成,黃漢民.規(guī)則性肝段或肝葉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2,31(8):18,20.

      [3] Mcalhany JC,Hanover TM,Taylor SM,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Roux-en-Y gastrojejunostomy for gastric disease[J].Ann Surg,2010,15(219):451-457.

      [4] 蔡景修.肝內膽管結石749例外科治療的臨床分析[J].肝膽胰脾外科雜志,1995,1(2):77-80.

      [5] 李紹強,梁力建,華璜鵬,等.雙側規(guī)則性肝段或肝葉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J].中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0(6):780-783.

      [6] Li FY,LIN,Jiang LS,et al.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hemical bile duet embolization for chemical hepatectomy:a preliminary study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i[J].2012,5(4):570-571.

      [7] 田伏州,張小進,黃大熔,等.兩種肝門整形膽道重建術后膽管炎發(fā)生及結石復發(fā)的對比[J].中國肝膽外科雜志,2013,11(9):401-403.

      [8] 丁俊,李為町,張唏文,等.膽道鏡治療膽管結石常見結石殘留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 11(6):485-487.

      [9] 楊進華,李宗文,吳永強,等.肝內膽管結石手術方式的選擇[J].醫(yī)師進修雜志(外科版),2014,11(4):17-18.

      (收稿日期:2014-05-14 本文編輯:許俊琴)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采用肝部分切除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Ⅰ組,采用膽腸吻合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Ⅱ組,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術后殘石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石復發(fā)率等)。 結果 Ⅰ組的殘石率為13.64%,低于Ⅱ組的36.36%(P<0.05);兩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Ⅰ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結論 肝部分切除術是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最為理想的方法,可有效降低結石復發(fā)率和術后殘石率。

      [關鍵詞] 肝內膽管結石;復雜性;手術治療;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75.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a)-0162-02

      肝內膽管結石屬于膽管結石的一種,主要指發(fā)生在左右肝管匯合處之上的各分支膽管內出現的結石。在膽管外科中是一種常見多發(fā)病,也是一種難治性的良性疾病[1]。該病常發(fā)生于亞洲,特別是我國西南地區(qū)、沿海、臺灣的發(fā)病率較高。目前,手術治療是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最有效的手段,但手術種類繁多[2],因此,筆者采用肝切除術、膽腸吻合術兩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齡19~75歲,平均(42.1±2.8)歲,病程1~22年,平均(10.5±2.5)年;有20例為右上腹疼痛,9例出現發(fā)熱寒戰(zhàn),7例有皮膚鞏膜黃染,5例出現典型夏科三聯征,3例有非典型胃腸道癥狀。有34例有膽管手術史,有22例為一次手術史,7例為二次手術史,5例為三次及以上手術史。將采用肝部分切除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Ⅰ組,采用膽腸吻合術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Ⅱ組。兩組的年齡、性別、手術次數、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式

      Ⅰ組行肝部分切除術,患者取仰臥位,將患者的腰部用紗袋或者軟枕墊高,患者的身體與手術床平面成15°~30°角[3]。切口選在右側肋緣下,之后分離肝臟,先切斷肝圓韌帶與鐮狀韌帶,將肝臟向下輕拉,再切斷冠狀韌帶及三角韌帶。在操作時要仔細小心,在肝臟游離時,避免發(fā)生撕裂,導致肝靜脈撕裂發(fā)生大出血,然后將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探查、取石。將患者的膽囊管與膽囊動脈切斷后便可看清第1肝門的結構,隨后進行分離、結扎、切斷。結扎切斷肝短靜脈,必要時可以解剖第2、3肝門,懸吊肝靜脈或結扎肝短靜脈,以減少在切肝過程中的出血量。最后切除肝葉,處理斷面[4]。所有手術均采用纖維膽管鏡進行探查,且用膽管鏡取石,對于巨大結石或是嵌頓性結石需要使用碎石機進行碎石。對于殘留的石末可以進行加壓灌注沖洗,并且使用吸引器進行吸凈[5]。Ⅱ組采用膽腸吻合術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的膽總管與小腸上端(空腸)處作“Y”形吻合口,因手術操作較復雜、浪費時間,手術時在膽總管的下端留取1段專門的空腸來輸送膽汁,避免其回流出現感染。其中有6例患者行肝膽管狹窄切開聯合肝膽管空腸吻合術,9例實施膽總管橫斷空腸吻合術,7例行改良式膽腸吻合術。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殘石率的比較

      Ⅰ組的術后殘石率為13.64%(3/22),Ⅱ組為36.36%(8/22),Ⅰ組的術后殘石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2.2 兩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Ⅰ組圍術期的并發(fā)癥主要為創(chuàng)口感染、膽瘺、肺部感染,共計4例,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18%。Ⅱ組圍術期的并發(fā)癥主要為創(chuàng)口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膽管出血,共計6例,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27%。Ⅰ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Ⅱ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2.3 兩組復發(fā)率的比較

      經過半年的隨訪調查,Ⅰ組有3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3.64%,Ⅱ組有7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31.82%,Ⅰ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Ⅱ組(P<0.05)。

      3 討論

      肝內膽管結石可以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是引發(fā)膽管良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可以發(fā)生于肝內膽管,也可發(fā)生于肝或肝段膽管[6]。在我國農村或比較落后的地區(qū),肝內膽管結石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主要病理特征:結石通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其中導致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膽管狹窄。膽管長時間梗阻或感染會導致肝實質發(fā)生損傷,肝內膽管結石難治的根本原因是殘留結石率較高[7]。目前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主要手段是手術,國內常采用膽腸吻合術、肝葉切除術等。前者對膽總管梗阻的解除、膽汁淤積的消除具有比較完好的效果[8],后者可以在清除結石的情況下去除狹窄,并可降低殘石率。

      肝內膽管結石治療后也會復發(fā),因為患者的膽腸吻合口較狹窄,或者肝內膽管狹窄,導致膽汁不能順利流出,膽汁淤積導致發(fā)生感染,由于分泌的黏蛋白增多,且膽固醇的基因受到慢性刺激而產生結石,同時膽管出現反復感染也會導致結石復發(fā),因此在實施膽腸吻合術時,醫(yī)護人員操作要嫻熟,要顧及各個腸管,才能使引流通暢,對降低、避免結石復發(fā)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9]。

      綜上所述,肝部分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效果顯著,是目前一種較理想的手術手段,不僅降低了殘石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減少了復發(fā),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楊,黃強,胡元國,等.手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2,20(5):355-356.

      [2] 舒遠猛,蔣傳成,黃漢民.規(guī)則性肝段或肝葉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2,31(8):18,20.

      [3] Mcalhany JC,Hanover TM,Taylor SM,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Roux-en-Y gastrojejunostomy for gastric disease[J].Ann Surg,2010,15(219):451-457.

      [4] 蔡景修.肝內膽管結石749例外科治療的臨床分析[J].肝膽胰脾外科雜志,1995,1(2):77-80.

      [5] 李紹強,梁力建,華璜鵬,等.雙側規(guī)則性肝段或肝葉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肝內膽管結石[J].中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0(6):780-783.

      [6] Li FY,LIN,Jiang LS,et al.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hemical bile duet embolization for chemical hepatectomy:a preliminary study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i[J].2012,5(4):570-571.

      [7] 田伏州,張小進,黃大熔,等.兩種肝門整形膽道重建術后膽管炎發(fā)生及結石復發(fā)的對比[J].中國肝膽外科雜志,2013,11(9):401-403.

      [8] 丁俊,李為町,張唏文,等.膽道鏡治療膽管結石常見結石殘留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 11(6):485-487.

      [9] 楊進華,李宗文,吳永強,等.肝內膽管結石手術方式的選擇[J].醫(yī)師進修雜志(外科版),2014,11(4):17-18.

      (收稿日期:2014-05-14 本文編輯:許俊琴)

      猜你喜歡
      手術治療復雜性臨床效果
      趙之謙隸書創(chuàng)新的復雜性韻味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1:40
      PFNA與DHS治療股骨近端復雜性骨折的效果對比
      簡單性與復雜性的統(tǒng)一
      科學(2020年1期)2020-08-24 08:07:56
      手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研究進展
      外傷性踝關節(jié)骨折手術治療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32:07
      甲狀腺癌規(guī)范化治療基礎上的個體化處理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手術治療高眼壓狀態(tài)下原發(fā)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
      临清市| 南阳市| 卢龙县| 张家口市| 金川县| 弥勒县| 广宗县| 睢宁县| 淮安市| 芜湖县| 寿光市| 七台河市| 泉州市| 寻甸| 略阳县| 金昌市| 瓮安县| 普定县| 黎平县| 金堂县| 津市市| 湖南省| 崇义县| 宜黄县| 宜兴市| 西乌| 盐亭县| 肥城市| 乌拉特前旗| 扎鲁特旗| 榆中县| 汶上县| 赫章县| 通榆县| 会宁县| 宁阳县| 屯昌县| 安图县| 双辽市| 博爱县|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