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 本文就高考考生自殺頻發(fā)現(xiàn)象,對科舉制度與我國人事考核選拔人才方式的關系進行追溯,來探究導致高考考生自殺行為的原因與對策,以期引起人們注意,減少此類悲劇的頻發(fā)。
關鍵詞 科舉制度 高考考生 生命觀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474 文獻標識碼:A
From the Ancient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back to the Cause
of Today's Student Frequent Suicide Phenomenon
LIU Yan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henomenon of frequent suicid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tudents, the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ection of personnel assessment talents retrospective way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suicidal behavior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draw attention to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such tragedies.
Key word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tudent'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iews of life-caring education
1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形成與我國的人事考核制度
1.1 以“圣”為尊的教育思想
眾所周知,中國最初的教育先是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對勞動和生活經(jīng)驗的傳承,不成體系。后當所謂的“國家”建立以后(即西周以前),教育基本上是政教一體、官師不分的體制,教育思想往往與政治、軍事、哲學思想糅合,未成獨立形態(tài)。直到西周時期,才有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思想的出現(xiàn),但此時的教育,只是作為治民安人、移風易俗,統(tǒng)治者施行教化,鞏固統(tǒng)治的工具,教育的政治功能突出。
在古代中國,半封閉的自然地理狀況滋生了農(nóng)業(yè)型物質生產(chǎn)方式,先民們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為求生存,天然的形成了一種尋求保護、注重權威的依附心理,這也順其自然的產(chǎn)生了中央集權的君主——皇帝,慢慢形成了“以圣為尊”的思想。這就導致自古以來產(chǎn)生君主的榜樣示范的力量,主張用君主的志行端正去感化萬民的思想?;诖耍伯a(chǎn)生了或許也只能通用于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
1.2 “皇權”的最高體現(xiàn)——官本意識
金錚先生曾在《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①中說,“科舉制度的發(fā)展過程,也就是行政用人大權向皇帝手中集中的過程。”簡單說來,科舉一方面利于社會統(tǒng)一安定,且不論其內(nèi)容如何,它令讀書人埋頭苦讀,對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但另一方面也導致皇權的極端專制。科舉制度自隋唐建立,便以其貌似真實卻又虛幻渺茫的可能性的存在,讓所有的讀書人認為以皇帝名義召集的科舉考試不是世襲地位和特權,平民可以通過科舉走上仕途之路。因此,他們對皇權有著天然的畏懼和依附。如此這般,皇帝通過科舉控制了整個官僚階層,也進一步通過他們控制著整個社會。
孟德斯鳩曾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這是一種“以權治權”的思想。古代中國皇權之外無權力,皇帝是至尊的“圣人”,不像西方信仰耶穌基督教,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的人生來平等與自由。中國的皇權至上,中央集權的過度發(fā)展,皇權的極端專制,是造成封建社會后期落后與黑暗的重要原因。統(tǒng)治者為了教化人民以鞏固自己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把儒家思想確立為教育的正統(tǒng)思想,而讀書人通過熟讀經(jīng)書,通習儒家思想而達到自己的“清官夢”的官本位的教育思想體系,就自然生成了。
1.3 古代科舉與中國的人事制度考核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中國自古就有“狀元情結”。無數(shù)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都是由科舉制度塑造而成,它對現(xiàn)代中國人觀念及行為方式的影響不能忽視。時下風靡的“公務員”熱現(xiàn)象,“逢進必考”的人事考核制度就源于此。
美國卡特總統(tǒng)任期內(nèi)的人事總署署長艾倫·坎貝爾教授1983年來京講學時曾說:“當我接受聯(lián)合國的邀請來中國向諸位講文官制度的時候,我是深感驚訝的,因為在我們西方所有的政治學教科書中,當談及文官制度時,都把它的創(chuàng)始者歸于中國?!雹谟只蛟S是由于當今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巨大生存壓力及就業(yè)競爭的加劇,家長把孩子的中高考看成脫貧的唯一路徑,對孩子期望太高,希冀孩子通過高考這條道路“金榜題名”成為“山溝溝里飛出的金鳳凰”;或如“鯉魚跳龍門”般通過高考改變自己與家族的命運以“光宗耀祖”。當面對家長的苦心培養(yǎng)與懇切的目光,孩子們在考試失利以后內(nèi)心生發(fā)出愧疚、自責、自卑的負面情緒加之不理解的父母抑或沒有得到良師益友的及時疏導,最終導致一個個年輕生命的隕落。所以說,科舉制度殘留給國人的除了制度本身有利于選拔優(yōu)秀人才以外,它不關注人們精神價值與生命意義存在的弊端更值得我們關注。
2 高考考生自殺現(xiàn)象頻發(fā)之因
2.1 對生命意義的淡漠
我們不能百般責難傳承下來的似“科舉制度”人才選拔方式的高考考核制度,畢竟它對于人才的選拔,無論古今,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它讓整個社會更加公平有序,消除了世襲階級壓迫的可能性。因此,認真審視當下教育,或許,無論從家庭或是學校教育來看,對生命意義淡漠是才是真正導致頻發(fā)的高考考生自殺行為的罪魁禍首。
2.2 家庭教育忽略孩子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里家長不顧孩童天真的生命本性而只知一味強求于智力灌輸教育的父母們,便也自然衍生出來不懂得感恩、極度缺乏親情感、以及沒有良知甚至泯滅人性的懵懂少年,出現(xiàn)了隨意放棄生命、只懂得追逐名利和虛無甚至禍國殃民的邪教信徒、傳銷者。他們不懂得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不懂得放棄自己與放棄生命是對家庭、社會的不負責,更加不會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
2.3 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給考生增加無形的壓力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形勢,不能進行良好的自我角色轉換,在父母期許及身邊物質欲望的充斥下,傳統(tǒng)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已完全不能滿足當前學生思想的實際需求,他們對身邊發(fā)生的事物與對生活的感知容易與內(nèi)心想法產(chǎn)生較大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考生增加了無形的壓力。
3 教育系統(tǒng)落實生命觀教育,拯救年輕生命
綜上所述,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可以想象,教育與實際生活世界的剝離,必然導致教育的非人文傾向,其與個體生命價值體驗的疏遠,也必然導致個體生命成長的意義缺失。③因此學校教育應關注人本意義上的生命體驗,關注個體生命價值的意義訴求,關心個體生活質量的整體改善,而并不僅僅只是“唯高考至上”。學校開展生命觀教育理應成為學校教育的突出主題,引導學生形成對生命本體的正確價值訴求,提高學生的生命認知與生命意識,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生命觀、生活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教育者還應懂得運用生動活潑的生活體驗與深刻有力的生命震撼去教育學生,而不只是一味呆板的說教。
與此同時,中學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還應時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nèi)藛T,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心理咨詢系統(tǒng),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全面而有效的心理輔導與支持,最大程度減少學生自殺傾向,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特別是面對高考考生,不僅要做到考前心理輔導,還應關注他們考后不良情緒的侵蝕,降低落榜考生絕望的負面情緒體驗,拯救一個個年輕的生命。
注釋
① 金錚.科舉制度與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② 郭用憲,黃衛(wèi)平.比較公務員制度.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34.
③ 王鍵.大學生自殺行為頻發(fā)的根源探究與多維干預策略.中國青少年研究會調研部,2009.
參考文獻
[1] 高考自殺悲劇引發(fā)的思考.[EB/OL].http://xly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08/22/012140961.shtml.
[2] 高考失利自殺折射出當下青年人的三觀失衡.[EB/OB]http://pinglun.eastday. com/c10/2013/0628/3660828429.html.
[3] 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通史(第二卷)(第三卷)[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4] 朱永新.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