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蓉
摘 要 本文從實然視角分析學校、用人單位、學生、學生家長及政府幾個利益相關方在高職院校實習管理中的狀態(tài),通過原因剖析,探尋出結(jié)合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手段來促進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高職院校實習管理的途徑。
關鍵詞 利益相關方 實習管理 實然 應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The Way of Stakeholders from the Real State to Ought Stat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Management
LI Zirong
(Guangxi Polytechnic of Construc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sis Factual schools, employ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the state government are several stakehold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practice management, by reas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ombination of rigid and flexible management tools to manage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to promote joint particip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management approaches.
Key words stakeholders; practice management; real state; ought state
高職教育既不同于本科的“精英”教育,也不同于中職簡單的“操作”教育,它注重的是較強操作技術(shù)和專門技能的掌握,以培養(yǎng)能適應生產(chǎn)、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頂崗實習是學校根據(jù)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企、事業(yè)單位實際工作崗位從事生產(chǎn)、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教學活動。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引導建立企業(yè)接收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chǎn)實習和社會實踐。高等職業(yè)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yè)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頂崗實習以學生在實際的職業(yè)崗位上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而成為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由于高職院校實習管理具有主體多元、實習地點分散、實習內(nèi)容多樣、管理盲區(qū)多等特點,需要學校、用人單位、學生、學生家長、政府等利益相關方多方參與,協(xié)調(diào)完成。
1 各利益相關方在高職院校實習管理中的實然狀態(tài)及原因剖析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實習管理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各利益相關方在實習管理中的管理缺位。
1.1 政府
政府目前在高校實習管理上基本處于“無為”狀態(tài)。作為公共管理部門,政府在要求高校發(fā)揮培養(yǎng)人才、服務社會等功能的同時,還得兼顧各界企、事業(yè)單位的利益。因此,在還未出臺能顧全雙方利益的相關政策之前,政府很難充分發(fā)揮其引導、監(jiān)督職能來促成校企雙方對學生實習的共同管理。
1.2 高職院校
高職院校對學生實習管理在意識上、制度上、執(zhí)行上都存在漏洞,基本屬于“放羊式”實習管理。按照教學要求,高職院校在利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對學生的理論教學任務后,都會安排學生到企、事業(yè)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然而,絕大部分學校未能對學生實習的單位進行嚴格篩選,無論用人單位是否適合學生實習,先把學生推出去再說,意識上不夠重視學生的實習教學環(huán)節(jié)。最終導致部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淪為廉價勞動力之余,不僅學習不到實踐技能,在遇到生產(chǎn)安全事故時自身權(quán)益還得不到保障。其次,許多學校把工作重心放在“為學生解決實習單位”的問題上,實習管理無制度可依,對已經(jīng)在崗實習的學生缺乏細致的跟蹤指導與過程激勵。再次,部分學校在執(zhí)行實習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常?!坝行臒o力”,執(zhí)行不到位,最終導致實習管理流于形式。
高職院校對學生們的“放羊式”實習管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由于學生本身對崗位不熟悉,業(yè)務不熟練,工作效率比較低,學校為了每年解決大批學生的實習問題,已經(jīng)沒有與用人單位平等對話的機會,基本上淪為求用人單位接收學生的弱勢群體,很難為學生選擇最優(yōu)的實習單位,也不能苛求用人單位協(xié)助學校對實習生進行管理。第二,由于學生們到不同的單位實習,崗位、工作環(huán)境等各方面條件不盡相同,因此對學生實習的表現(xiàn)很難客觀評定。實習表現(xiàn)無法量化考核為學校疏于實習管理提供了充分理由,許多學校只要求學生能上交用人單位蓋章的實習鑒定表,證明學生確實參加過實習即可,對學生的實習過程沒有進行跟蹤指導與激勵。
1.3 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參與高職學生實習管理的熱情不高。由于學生生產(chǎn)效率較低,實習周期太短,受經(jīng)濟利益驅(qū)使,用人單位普遍不愿意接收學生參加定崗實習。大部分接收實習學生的單位,也只是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頂一時的用人之急,對實習學生續(xù)用的意愿不強。由于大部分用人單位屬于消極、被動接收實習生的狀態(tài),因此基本不會為實習學生購買意外保險,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一旦發(fā)生傷害事故,個人的權(quán)益得不到基本保障。單位也不太可能會為協(xié)助、配合學校進行實習管理而耗費人力物力。作為實習過程中與學生接觸最密切、最了解學生實習情況的用人單位未能承擔部分實習管理的責任,高職院校要提高實習管理成效的難度之大就顯而易見了。
1.4 學生
部分學生存在對實習不重視,對學校的實習管理不認同等問題。在學校與用人單位的管理都存在漏洞的情況下,作為實習主體,學生能否嚴于律己,自覺、認真完成實習任務顯得尤為重要?,F(xiàn)實中,部分高職學生本身學習態(tài)度就不夠端正、學習動機不強。實習過程遠離學校的監(jiān)督,學生們更容易產(chǎn)生對實習不重視、怕苦怕累、不認同學校的管理等情緒,從而在實習過程中偷懶、不主動請教前輩、頻繁換崗,甚至根本不去實習,最后隨意找個單位蓋章蒙混過關。學生在實習中的這些表現(xiàn)不僅不利于自身的學習與成長,同時影響了實習單位的正常生產(chǎn),長此以往,用人單位對實習學生的偏見更難以消除,最終損壞學校的聲譽,造成惡性循環(huán)。
1.5 學生家長
大部分學生家長未能承擔起共同管理學生實習的責任。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許多學生家長認為把小孩送到學校讀書,管理學生的責任就應該完全由學校承擔,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部分家長沒有與學校共同管理學生的意識。其次,由于不理解實習重要性,過于溺愛小孩等原因,學生家長經(jīng)常對學生無故離開實習崗位、不參加實習教學環(huán)節(jié)等行為不予理睬,甚至袒護學生,導致實習監(jiān)管存在盲區(qū)與漏洞。
2 各利益相關方在高職院校實習管理中的應然角色
頂崗實習在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確保學生畢業(yè)后“零縫隙”投入工作崗位的有效方法,也是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高質(zhì)量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實習管理的缺位不僅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開展與學生的成長成才,還容易導致學生被騙、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時權(quán)益得不到保障等系列問題。作為高職院校實習管理的利益相關方,學校、用人單位、學生、學生家長及政府都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與義務。
2.1 政府應該做好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橋梁與催化劑
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傾斜性政策來鼓勵用人單位接收實習學生,比如對主動接收實習學生、每年完成接收實習學生數(shù)量并配合高校管理的用人單位,政府可以對其實行減免稅,為其各方面申請開辦綠色通道等等。
2.2 學校應該承擔起實習管理的主要責任
作為實習管理的主要管理者,學校應該制定完善的實習管理制度,明確實習管理的責任部門及責任人,確保管理制度能高效執(zhí)行。在學生實習過程中保持與用人單位溝通聯(lián)系,通過走訪、檢查等手段對學生實習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同時,學校還應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維護學生實習過程中的正當權(quán)益,爭取學生、家長主動投入實習與共同管理過程。此外,學校應該積極籌建校內(nèi)實習實訓基地,為解決學生實習單位拓寬渠道。
2.3 用人單位應該積極配合高職院校的實習與管理工作
用人單位不應該只看到眼前的經(jīng)濟利益,應該從培養(yǎng)人才、挖掘人才的角度出發(fā),主動吸納高職院校的實習學生。其次,單位是高職學生實習期間工作、生活的重要場所,學生安全、高效地開展實習不僅有利于其順利完成學業(yè),也可以提高單位的生產(chǎn)效率。因此,實習單位應該及時跟學校溝通學生的實習情況,同時為實習學生提供安全、和諧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安全事故,用人單位應該承擔部分賠償學生損失的責任。
2.4 學生理應遵守學校相關規(guī)定,認真完成實習任務
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應該端正態(tài)度,明確實習的主要目的是學習而非賺錢或就業(yè),只有這樣才不會對實習單位過分地挑剔,并能克服惡劣的實習環(huán)境,自覺投入實習。其次,學生在實習中遇到問題應該主動與學校、用人單位溝通,避免因不必要的誤會導致對學校管理行為的不理解,從而不配合實習管理。
2.5 學生家長應該參與到對學生實習的監(jiān)督與管理中
作為學生的監(jiān)護人,學生家長比較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及需求,在學生對實習產(chǎn)生不重視、抵觸、反抗等心理或行為時,家長應該主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并及時將情況匯報給學校,為學生順利完成實習提供支持。
3 對策研究
從各利益相關方在高職院校實習管理中實然與應然之間存在的差距來看,只有充分結(jié)合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才能提高實習管理的效果。
3.1 剛性管理是基礎與保障
要確保實習管理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剛性管理是基礎與保障。政府必須制定傾斜性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參與實習管理,同時明確學生實習期間發(fā)生傷害事故時學校與用人單位的責任,督促校企規(guī)范實習管理。其次,學校必須完善實習管理制度,明確實習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制定科學的實習考核指標,對負責管理實習的老師、參加實習的學生都進行有效管理與監(jiān)督。
3.2 柔性管理是關鍵之道
要真正發(fā)揮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學生及其家長在實習管理中的能動作用,單靠剛性管理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必須協(xié)調(diào)、滿足這五方對實習管理的心理訴求,否則剛性制度只會讓實習管理的效果適得其反。因此,在高職院校實習管理中引入一種柔性管理理念——心理契約,對學校管理制度的剛性管理進行有益補充,從而實現(xiàn)實習管理過程的剛?cè)岵?,是縮小實習管理實然與應然之間差距的關鍵之道。
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這一術(shù)語在20世紀60年代初被引入管理領域,指一套由員工個人持有的關于員工和組織之間互相認同的信念。組織中的心理契約是聯(lián)系員工與組織之間的心理紐帶,也是影響員工行為和態(tài)度的重要因素,它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及對組織的情感投入等。據(jù)此原理,學??梢酝ㄟ^了解用人單位、學生、學生家長三方的心理期望,構(gòu)建有效的學校與用人單位、學校與學生、用人單位與學生、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心理契約模式,使用人單位、學生、學生家長在價值觀念和發(fā)展目標上與學校形成共識并實現(xiàn)共贏,充分調(diào)動實習管理利益相關方(學校、用人單位、學生、學生家長)的能動性,從而對實習進行有效管理。政府則必須由始至終發(fā)揮引導、協(xié)調(diào)、促成、監(jiān)督的積極作用。
課題來源: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課題名稱:高職院校實習管理心理契約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廣西建設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為例課題編號:2014JGB330
參考文獻
[1] 李斌.基于心理契約的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期心理輔導[J].教育與職業(yè),2011.
[2] 黃薇薇,周海燕.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yè)酒店實習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