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摘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就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能力有效途徑訓練點上看,讀寫結合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據(jù)小學中段現(xiàn)行閱讀教材特點看,尋求以閱讀帶動寫作的練筆點,如引導學生在感知領悟文本后進行想象、思考、改創(chuàng),通過語言表達形式的模仿、標點符號正確使用的有效指導、表達方式的規(guī)則指導等設計相關寫的訓練,使閱讀、寫作、思維三者融為一體,讓學生思維得到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培養(yǎng)提升。
【關鍵詞】讀寫結合;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梢姡囵B(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語文課堂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作為核心任務。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是以“閱讀”為本的編寫體系,如何有效使用教材,使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大力思考與嘗試踐行。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習作不是割裂的存在,“習作能力的根是閱讀”,加強閱讀,有利于發(fā)揮閱讀的范本作用,推動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做到讀寫滲透和讀寫結合,無疑是提升習作能力、實現(xiàn)語言文字運用的有效途徑。那么以閱讀帶動寫作時如何選擇練筆點呢?筆者認為應當遵循精神的自由表達和寫作的規(guī)則來選擇練筆點。
以中年級學生為例,這個年齡段孩子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語言的敏感性強,想說,敢寫,我采用以下辦法在閱讀教學課上推進讀寫結合,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一、在余音繚繞處想象
學習《風箏》,“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這個省略號里面藏著太多的故事,有著太多跌宕起伏的心情變化:水磨坊邊究竟有沒有我們的幸福鳥?我們的幸福鳥最后在哪里找到呢?我讓學生在深入品賞、感悟文本的同時展開想象進行課堂練筆,把自己的憧憬與希望融入筆尖流淌,讓學生充分走進文本。
二、在言意碰撞中升華
如《卡羅納》的教學,當讀到:可憐的卡羅納來到學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兩腿站不穩(wěn),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著他。我適時安排練筆:看到如此憔悴虛弱的卡羅納,大家心里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假如你在場,你又會怎么說怎么做?在這含有思維含量的思考動筆過程中就把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升華了,讓學生言意兼得。
三、在不同體式間改創(chuàng)
在學習了《聽聽,秋的聲音》之后,體會到句式優(yōu)美明快,富有節(jié)奏感,就可以引導孩子們根據(jù)生活體驗,模仿句式把它改寫成《聽聽,春(夏)(冬)的聲音》、《聽聽,海的聲音》的兒童詩,這樣學生通過遷移練筆,語言運用能力就得到提升。
科學小品相對比較枯燥無味,在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結合童話、寫景散文的體式進行改編,就生動有趣了。如學習《蜜蜂》后質疑:法布爾用20只蜜蜂做實驗,結果17只蜜蜂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那么另外3只蜜蜂去哪里呢?大膽想象另外3只蜜蜂的去向,編寫一篇童話故事。學生興趣至極,編寫了許多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童話故事,為科普小品的學習注入了一泓活水。
四、語言表達形式的模仿積累
對于剛起步的學生,寫作知識作文技法雖然不能講得太深,但我們可以借助讀寫結合點,對語言表達形式進行模仿積累。如教學《秋天的雨》“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币痪?,當學生感悟語言內(nèi)涵,發(fā)現(xiàn)語言范式后,就引導學生借助本段內(nèi)容模仿這一句式寫話,結果學生寫得精彩紛呈:“秋天把金黃色給了稻田,金黃色的稻谷像一串串珍寶,搖啊搖啊,搖出了豐收的喜悅?!薄扒锾彀验偌t色給了橘子,金黃的橘子像一盞盞燈籠,照呀照呀,映出了大家的笑臉?!薄@一語言訓練匠心獨運,它以典型句式為依托,說話的內(nèi)容材料源于課文,這就為學生打造了“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產(chǎn)生各種體驗,積累的語言材料便從他們的語言倉庫被檢索出來,為他表情達意所用,從而達到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
五、標點符號正確使用的有效指導
正確使用冒號和引號是三年級的重點。人教版五冊第二單元的寫作要求是學寫身邊熟悉的人物,本單元的課文都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反映出了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這些名人的品質。教學中,重點是學習引用人物對話的三種形式,學習提示語位置的變化,并逐步學會在提示語中表達人物的語氣、心情、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讓筆下的人物變得鮮活生動。當然,感受引號的三種正確使用方法,并通過習作訓練得以強化,也是這次習作訓練的重點與難點。在教學中,結合閱讀教學,通過學寫人物對話“提示語”的練筆實踐,掌握了語言描寫的基本技巧和冒號、引號的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六、段落表達方式的規(guī)則指導
中段開始,總分、并列、承接、因果、先概括后具體等典型的段落結構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為段落表達方式的技法指導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第四自然段是典型的“總—分—總”結構段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讀寫結合有效引導學生掌握總起—分述—總結的寫作方式,然后遷移寫池塘里的小魚、公園里的花、下課后操場上的同學們等,如此遷移,增強了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內(nèi)化過程、建構過程,其積累意義遠大于傳統(tǒng)的讀讀背背,更強化了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總之,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作為一線教師要高度重視,深刻明了:讀寫結合是以文章為載體,從文章內(nèi)容出發(fā),設計與之相關的寫的訓練,使閱讀、寫作、思維三者融為一體,通過以讀代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語言運用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因此讀寫結合的訓練在整個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尤其重要。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