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美娜 劉宏君
摘要:學(xué)習(xí)一種語言其本質(zhì)是在學(xué)習(xí)一種文化。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密切不可分割,可以說學(xué)習(xí)英語,其本質(zhì)是在學(xué)習(xí)英語文化,即西方文化?!妒ソ?jīng)》文化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妒ソ?jīng)》經(jīng)常被標(biāo)注為西方之書,可以說是西方文化的支柱。本文主要從《圣經(jīng)》對英語文化的影響,對西方文學(xué)的影響以及對英語人名、英語典故、英語習(xí)語、英語格言的影響,說明《圣經(jīng)》文化對英語學(xué)習(xí)的影響,是英語學(xué)習(x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xué)生理解和掌握英語語言起著莫大的幫助作用。
關(guān)鍵詞:《圣經(jīng)》 文化 學(xué)習(xí) 影響
一、《圣經(jīng)》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圣經(jīng)》孕育了西方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支柱?!妒ソ?jīng)》被西方人稱為“萬書之王”,其內(nèi)容涵蓋政治、歷史、法律、哲學(xué)、地理風(fēng)貌、民俗民情、文學(xué)藝術(shù)、倫理、箴言、詩歌等方方面面。其內(nèi)容之廣,令人驚嘆,堪稱一部百科全書。英文《圣經(jīng)》更是英美文學(xué)家引經(jīng)據(jù)典的寶庫?!妒ソ?jīng)》語言對英語文化影響之大,使其成為英語語言不可分割的精華部分。毋庸置疑,《圣經(jīng)》作為世界上最奇妙,影響力最大的一本書,將會持續(xù)不斷地影響著、豐富著英語語言及英語文化。英語學(xué)習(xí)者應(yīng)該了解并掌握一些圣經(jīng)文化,從而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以此提高自身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力和鑒賞力,以便更好地學(xué)習(xí)英語這門語言,并提高英語學(xué)習(xí)者自身的人文素質(zhì)。
總之,《圣經(jīng)》以及與其相關(guān)的文化影響西方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人們?nèi)粘=徽勚谐3R谩妒ソ?jīng)》中的對話、典故?!妒ソ?jīng)》是西方國家,尤其是英美國家眾多家庭的必備之書,也是很多學(xué)校必開的一門必修課程。
二、《圣經(jīng)》對英語人名的影響
眾所周知,基督教主要是西方的宗教。在西方,尤其是在英美,很多人喜歡采用《圣經(jīng)》里面的人名給自己的孩子起名。例如,人們常用耶穌門徒的名字,給男孩命名為John(約翰)、James(雅各)、Peter(彼得)、Philip(腓力)、Andrew(安德列)、Thomas(多馬)、Simon(西門)、Matthew(馬太)等。此外,男孩常用的名字還有Adam(亞當(dāng),圣經(jīng)上記載上帝創(chuàng)造的第一個人)、Abraham(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David(大衛(wèi),最合上帝心意的一位以色列君王)、Joseph(約瑟,貴為埃及宰相)、Benjamin(便雅憫·約瑟的弟弟)等等。請看下面一些美國著名前總統(tǒng)的名字:Abraham Lincoln(林肯總統(tǒng))、John Adams(亞當(dāng)斯總統(tǒng))、John F·Kennedy(肯尼迪總統(tǒng))、Thomas Jefferson(杰斐遜總統(tǒng))。又如美國著名政治家、科學(xué)家Benjamin Franklin(便雅憫·富蘭克林),大發(fā)明家Thomas Edison(托馬斯·愛迪生)等等。女孩子常用的名字有Mary(瑪麗亞,圣子耶穌的母親)、Sarah(撒拉,亞伯拉罕的妻子,《圣經(jīng)》中描寫Sarah是“容貌俊美的婦人”)、Elizabeth(伊麗莎白,施洗約翰的母親)、Rebekah(利百加,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妻子,《圣經(jīng)》描寫“那女子容貌極其俊美”)、Rachel(拉結(jié),以撒的兒子雅各的妻子,《圣經(jīng)》上描寫“拉結(jié)生得美貌俊秀”)。人們不斷地用圣經(jīng)上這些被賦予了美好含義的名字給自己的孩子起名,以表達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和祝福。
三、《圣經(jīng)》對英語典故的影響
英語中有些詞語的寓意與圣經(jīng)中的典故密切相關(guān),例如,“Tower of Babel” (巴別塔)出自《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jì)》第十一章,是《圣經(jīng)》中的一座城的名字,挪亞的后代妄想在此建造一座通天塔,好傳揚他們自己的名,上帝惱怒于他們的這種狂妄的做法,于是上帝就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無法合作,他們就停工不再造塔了,上帝在那里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現(xiàn)在“Tower of Babel”這個短語已經(jīng)成為語言障礙的同義詞,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的代名詞,或用來比喻混亂的場景,如“a perfect Babel”(不可收拾的混亂局面);“a Babel of sounds”(比喻令人頭痛的喧鬧)。又如,“at the eleventh hour”(最后時刻)源于新約《圣經(jīng)》馬太福音二十章一至十六節(jié)所講的一個典故:葡萄園的比喻。園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園主在一天當(dāng)中先后分別在清早、巳初、午正、申初、酉初雇來了五批工人,第五批工人來做工的時候,已是傍晚,就要收工了。到了晚上,園主給工人工錢。在酉初雇來的最后一批只在園中干了一小時的工人,各人得了一錢銀子。那先雇來的工人以為他們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結(jié)果,早來的工人心中不滿,埋怨園主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后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他們心想,早知如此,何必早來呢,倒不如在關(guān)鍵最后時刻來。園主回答其中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后來的和你一樣,這是我愿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做好人,你就紅了眼嗎?”在這個典故里,耶穌用葡萄園來比喻天國,意在說明,能夠進入天國的不分先后,即使在最后的時刻也來得及。這里的“the eleventh hour”相當(dāng)于日落前下午5時(酉初)。古時猶太人把白天從日出到日落分為12小時, “the eleventh hour”指白天12小時工作日的第11小時,喻指“最后時刻”,并被引申為“危急之時,關(guān)鍵之時”。例如,The witness was killed at the eleventh hour(證人在關(guān)鍵時刻被殺);His eleventh-hour survival was a miracle(他最后時刻幸存下來是個奇跡)。再如,“Lamb of Passover”(逾越節(jié)的羔羊)指“免遭災(zāi)殃的代價”,出自舊約《圣經(jīng)》出埃及記十二章:耶和華上帝讓以色列各家宰殺一只無殘疾、一歲的公羊羔,將羊血涂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做記號。當(dāng)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擊殺埃及人時,看見門框和門楣上的血就越過以色列人的房屋,使災(zāi)殃不臨到以色列人身上。 “Josephs coat”(約瑟的彩衣)成了“因福招禍”的代名詞。出自《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記三十七章:雅各愛他年老時生的約瑟過于愛他的眾子,并給他做了一件彩衣,這使得約瑟的哥哥們就更恨他了。結(jié)果有一天,他的哥哥們剝了他的彩衣,并將他賣給了以實瑪利人,又把約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使他們的父親相信約瑟已被惡獸吃了。
四、《圣經(jīng)》對英語習(xí)語的影響
英語國家中廣泛流傳的很多鮮明生動的英語詞匯和習(xí)語,都是受圣經(jīng)的影響,來源于圣經(jīng),例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caster pearls before swine”(明珠暗投);“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beat the air”(徒勞無功);“new wine in old wineskins”(新酒裝在舊皮袋里);“the dog will return to his vomit”(本性難移);“fall by the wayside”(落在路旁:比喻半途而廢);“salt of the earth”(在世人發(fā)揮作用,有好行為的人)等等。
五、《圣經(jīng)》對英語格言的影響
出自《圣經(jīng)·箴言》的英語格言有很多,內(nèi)容多半跟日常實際生活有關(guān),充分表現(xiàn)了古希伯來圣賢立身處世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成為人們?nèi)粘I畹囊徊糠郑F(xiàn)舉例如下:
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fools despise wisdom and instruction(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xùn)誨);
Hatred stirs up strife, but love covers all offenses(恨能挑起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A slack hand causes poverty, but the hand of the diligent makes rich(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
When words are many, transgression is not lacking, but whoever restrains his lips is prudent(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Truthful lips endure forever, but a lying tongue is but for a moment(口吐真言,永遠豎立,舌說謊話,只存片時);
A joyful heart is good medicine, but a crushed spirit dries up the bones(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干);
Better is a neighbor who is near than a brother who is far away.(遠親不如近鄰);
Whoever conceals his transgressions will not prosper, but he who confess and forsakes them will obtain mercy(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A beautiful woman without discretion is like a gold ring in a pigs snout(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huán)帶在豬鼻上);
Whoever is steadfast in righteousness will live, but he who pursues evil will die(恒心為義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惡的,必致死亡);
Keep your heart with all vigilance, for from it flow the springs of life(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fā)出)。
《圣經(jīng)》上這樣的格言金句舉不勝舉,受人喜愛,值得珍藏在心,回味默想,終生受用,可謂是人生真正的財富,“都比金子可羨慕”。
六、《圣經(jīng)》對西方文學(xué)的影響
《圣經(jīng)》作為基督教的經(jīng)典巨著,影響著西方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西方文學(xué)更是產(chǎn)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妒ソ?jīng)》為許多作家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永恒的題材,是許許多多西方作家從中引經(jīng)據(jù)典、選取素材、引用人物并汲取靈感的寶庫。英國大作家莎士比亞,是受圣經(jīng)影響最大的作家。英國學(xué)者伯格斯曾說過:“沒有《圣經(jīng)》就沒有莎士比亞的作品?!蔽鞣轿膶W(xué)名著《失樂園》《天路歷程》《復(fù)活》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圣經(jīng)》的影響。還有一些現(xiàn)代英美作家的名著題目是出自《圣經(jīng)》,例如,英國作家塞繆爾的小說《眾生之道》、美國戲劇家米勒的《墮落之后》、斯坦貝克的《伊甸園之東》、??思{的《押沙龍,押沙龍》《去吧,摩西》等等。
七、結(jié)語
學(xué)習(xí)一種語言,其本質(zhì)是在學(xué)習(xí)一種文化。學(xué)習(xí)英語語言離不開對英語文化的學(xué)習(xí)。而英語文化的源頭之一就是《圣經(jīng)》文化。該文化早已滲透在英語語言文化的各個方面。在英語學(xué)習(xí)中,若不了解《圣經(jīng)》文化,難免會碰壁,很難真正學(xué)好這門語言。對《圣經(jīng)》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必會對英語語言學(xué)習(xí)大有裨益。因此,英語學(xué)習(xí)者應(yīng)加強對《圣經(jīng)》文化的學(xué)習(xí)和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熟悉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以及風(fēng)俗習(xí)慣等,如此才能真正地學(xué)好英語這門語言并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圣經(jīng)串珠版.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出版發(fā)行,1996.
[2]Daily Bible Reading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3]西奧多·霍普特著,張群譯.《圣經(jīng)》對西方文學(xué)的影響[M].世界文化,1989(1).
[4]張亞利.論《圣經(jīng)》對英語語言的影響[J].福建外語,1999(1).
作者簡介:
尹美娜(1965- ),女,遼寧瓦房店人,副教授。
劉宏君(1968- ),女,遼寧瓦房店人,副教授。
(責(zé)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