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盧海標(1978-),男,廣東揭陽人,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及高校學生資助方面研究。
摘 要:當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在制度設計、認定效果考證、違規(guī)懲罰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強考核、延長認定期限、落實懲罰機制等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3-0000-00
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以下簡稱認定工作),歷來是各高校資助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隨著各高校資助工作體系的不斷完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也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但由于種種原因,認定的準確性還是存在不小的偏差。如何減少偏差,提高認定的準確率,是各高校資助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現(xiàn)行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存在的問題
1.認定工作缺乏權威的制度依據(jù)。當前我國沒有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制定具有權威性的認定管理辦法。教育部、財政部雖在2007年6月26日下發(fā)了《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但這一指導意見由于界定模糊,可操作性不強。各高校根據(jù)指導意見制定的認定管理辦法,質量參差不齊,在制定認定管理辦法時也沒有廣泛征求學生和相關教師的意見。
2.認定工作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比較明顯。在認定工作中,學生對自身的情況最為了解,處于信息優(yōu)勢,學校由于學生生源分布廣、家庭收入水平的確定難以把握等原因,無法有效掌握學生及其家庭的具體經(jīng)濟情況,或者說掌握有效信息的成本非常高。這種信息不對稱就可能導致學校將部分非貧困生認定為貧困生,將部分貧困程度較低的學生取代貧困程度較高的學生,從而將資助資源扭曲配置。
3.對認定結果的考證不足。認定之后,學校可以通過調查學生在校消費情況,走訪學生家庭等途徑對認定結果進行考證。但實際上,很多高校并沒有制定相應的考證辦法,也沒有開展相關的考證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1)高校資助工作人員配備不足,在崗工作人員受其他資助工作所困,難以有時間和精力開展考證工作;(2)考證時間成本和經(jīng)濟成本比較大;(3)各級教育管理部門也沒有對各高校的考證工作進行考核,各學校開展考證工作的壓力和動力不足。
4.認定周期過短,動態(tài)管理不足。當前不少高校為了及時上報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數(shù)據(jù),不得不在每學期開學兩個月內開展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對于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在兩個月內相互之間的了解還非常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成立評議小組進行評議,認定的結果也難免存在偏差。另外,一旦認定之后,對學生家庭經(jīng)濟情況變化的跟蹤也不足,較少及時調整學生的認定結果。
5.對違反規(guī)定學生懲罰力度不足。根據(jù)信息經(jīng)濟理論,在設計對違反規(guī)定行為的懲罰機制時,要遵守違約成本大于違約收益的原則。部分高校并沒有明確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應該受到什么樣的懲罰;部分學校雖然制定了比較嚴厲的懲罰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學生的被懲罰的概率非常低,這實際上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違約成本。
二、完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措施
1.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定時對各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進行考核。認定工作是高校學生資助的基礎工作,各級教育部門應定時對各高校的資助工作進行考核,并將認定工作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考核,促使各高校相關工作人員和領導重視認定工作,保障認定工作經(jīng)費,積極開展相關調研工作,制定適合各校實際情況的認定體系。
2.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更權威、更具操作性的認定管理辦法。為規(guī)范各高校的認定工作,教育部有必要制定一個更有效的認定制度,明確認定對象、工作要求、學生違反規(guī)定應承擔責任、各高校達不到工作要求應受什么樣的懲罰等。
·教學管理·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探索
3.完善稅收體系,將納稅額作為認定重要參考依據(jù)。當前各高校開展認定工作,主要依據(jù)學生從地方民政部門或街道開具的家庭貧困證明,但這個證明的可信度已經(jīng)廣受質疑。我們可以學習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盡快完善我們的稅收體系,在認定工作中將學生家庭成員的納稅憑證作為認定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4.推遲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數(shù)據(jù)上報時間,拉長認定周期。當前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是高校的重要資助項目,按當前的工作要求,每年12月份須上報相關評審數(shù)據(jù)。由于其資助的對象是經(jīng)過認定的貧困生,各高校為了能按時上報數(shù)據(jù),不得不在開學兩個月之內完成新生的認定工作。倉促認定之下,認定準確率自然偏低。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可推遲相關數(shù)據(jù)的上報時間,為各高校預留更充足的時間開展認定工作,以提高認定的準確率。
5.建立、落實違規(guī)懲罰機制。各高校應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建立具體的、可操作的認定違規(guī)懲罰機制,對違規(guī)的學生進行懲罰,并明確實施懲罰的主體,將懲罰落實情況作為考核內容,對實施主體進行考核,以保證懲罰制度落到實處,加大學生的違規(guī)成本。
參考文獻:
[1]李小魯?shù)?高校貧困生資助新視野[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郭菲,趙存東.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實施辦法及動態(tài)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8).
[3]王秀珍,左雯霞,焦亮.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4]王武.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探析[J].管理工程師,2009(02).
[5]張民選,李榮安.高等教育機會均等與大學生資助政策變遷及其新的挑戰(zhàn)[J].上海高教研究,1997(12).
責任編輯 何麗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