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1)
黨的十八大提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這深刻反映了反腐斗爭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決心。近幾年來,我國少數民族不斷發(fā)展,民族地區(qū)經濟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步。但是,腐敗現象也時有發(fā)生,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黨員干部是黨和國家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民族團結的重要力量,腐敗不僅會影響村民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破壞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社會秩序,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部分農村黨員干部政治素養(yǎng)不高,思想水平低,經不起金錢物欲的誘惑,理想信念意識淡化,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逐步退化,私欲膨脹。部分農村黨員出現了思想退化、理想信念有所淡化等現象,特別是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部分黨員價值取向有所偏離,“少數黨員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權就有真理、有錢就有一切’?!雹俪霈F思想腐化墮落,參與賭博。筆者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那坡縣部分村組進行走訪,調查結果顯示:一個村組的人口不到1000人,黨員人數有10—20人之間,農村黨員中小學文化水平比例高達 60%,在家務農的農村黨員干部普遍年齡偏大,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知識水平低,觀念落后陳舊。一年內幾乎不參加組織生活,對當前黨的方針政策了解不多,部分黨員干部對黨的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知識認識不到位。在走訪調查過程中,當問到村里最多的“娛樂活動”是什么的時候,村民大多數都回答是到小賣部打牌、麻將等賭博活動,賭資有幾元到幾百,大部分的黨員干部也會參與賭博行列中來。
目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集體財物,大多數是由村里的黨員干部負責管理。農村的公共財產沒有得到科學管理,公共財務也沒有做到公開透明。在這種情況下,村里的黨員干部們花村集體的錢就像花自己的錢一樣方便,致使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容易滋生腐敗行為,部分干部往往會經受不住物欲誘惑,利用職務便利,非法貪污、侵占、侵吞集體資產,或者是鉆財務管理制度空子,挪用公款,獲取收益,中飽私囊。此外,廣西那坡縣是貧困縣,且地處邊境,國家每年都會加大對那坡縣的資金扶持力度。在國家撥款后,部分干部私自克扣村民的補貼,村民得到的補貼非常少。在廣西那坡縣一個村里還了解到,村里為了修路,村里的黨員干部組織大家籌集資金,但是籌集資金并沒有做出一個詳細的經費預算,村里的干部無根據地規(guī)定村民上交的金額,在完成修路后,干部也沒有向村民解釋所籌集的經費的去向,也沒有向村民說明經費的余額,剩余經費最終還是由一些干部瓜分。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是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這些少數民族多是以傳統(tǒng)的地緣、姻緣、血緣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集合體,村里的黨員干部與村民之間關系錯綜復雜,并且許多村里的黨員干部在競選之初就是依靠龐大的家族勢力成功上位的,這難免會造成其在日后的集體資源分配過程中假公濟私、有所偏袒,不僅自己謀利,也為親戚朋友帶來好處,從而損害其他村民利益。在廣西百色市那坡縣走訪調查的過程中,筆者了解到,部分黨員干部手上的權力成為他們牟取私人利益的工具,還有部分干部打著為公眾利益服務的旗號,卻在牟取個人(家族或小團體)的利益。特別是,在一些家族勢力比較強大的地區(qū),許多村里的黨員干部就是依靠家族的支持而得以當選,當選之后他們便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家族牟取私利,群眾要是和村里的黨員干部沒有親戚關系或者朋友關系,要求村里的黨員干部幫忙辦事是非常難的,一般村里的黨員干部都會以各種理由推脫,即使愿意幫忙也要收取一定的“辛苦費”等。
暗箱操作現象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愈演愈烈,缺乏強有力的民主監(jiān)督制度。部分黨員干部決定村里大事時出現“暗箱操作”的做法,事前沒有聽取村民意見,事中不向村民公開信息,事后不公布處理結果,嚴重侵犯了村民的知情權。筆者在廣西百色市那坡縣走訪調查獲知:村上的干部換屆選舉,干部候選人都是村委會老干部決定,并沒有向村民解釋候選人的產生方法。干部搞形式主義的民主,黨員干部到村組里讓村民投票選舉,但是這只是一個走過場的形式,到最終的唱票、統(tǒng)票還是在私下進行,并沒有真正的民主,這種現象越演越烈,進而導致民主化水平低。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其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交通不發(fā)達,長期從事小農經濟的種植,經濟發(fā)展不起來,是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在廣西百色市那坡縣調查中了解到,當地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下,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學校的教育。由于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很多教師都不愿意到山區(qū)來教學,師資力量較為缺乏,村上的青少年很少能夠接受到高中以上的教育。當地黨員干部的知識水平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能夠讀到高中的寥寥無幾。另一方面是黨員干部思想教育水平低下。村里的黨支部書記本身受到的教育就比較少,而且大部分的黨支部書記年齡較大,他們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等認識比較模糊,并且對黨員教育不注重實效,存在形式主義的做法,主要表現在:部分支部對黨員干部教育的形式還是老一套,進行“填鴨式”的灌輸;部分教育活動只是圖個熱鬧不講實效;部分教育活動的教育內容是低水平的反復,部分又是脫離實際,講一些非常假、大、空的沒有意義的東西。
“當某人從事腐敗活動的效用( 收益) 超過他把時間及其它資源用于從事其它活動所能帶來的效用( 收益)時,他就會選擇從事腐敗活動?!雹谀壳?,我國腐敗現象依然居高不下,特別是處于邊遠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地區(qū)更是日益嚴重,其原因正在于腐敗行為被發(fā)現和懲處的概率很低,腐敗成為有利可圖的行為,是一種值得投資的行為。而我國在法律上對村里的黨員干部腐敗也沒有做出很好的定論,“按照現行國家法律規(guī)定,村里的黨員干部是一個極具特殊性的群體,他們既不屬于國家公務員序列,但同時又掌握一定的公權力,并在現實中承擔了一部分的政府管理方面的職能?!雹墼谖覈霓r村地區(qū),特別是在少數民族的農村地區(qū),由于村里的黨員干部身份的特殊性,紀檢、監(jiān)察部門在現實中無法做到對其有效、全面監(jiān)督,因此,國家法律在對農村黨員干部監(jiān)督方面留下了許多空白之處,并且對腐敗現象懲處力度不夠,從而助長了腐敗的不斷蔓延,基層干部更是有恃無恐。
“民族就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這樣一種穩(wěn)定的共同體?!雹苌贁得褡宓貐^(qū)的人們在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個個團體,雖然這些少數民族地區(qū)在不斷地發(fā)展,不斷地進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落后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主要有宗族意識、鄉(xiāng)土觀念。宗族意識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主要表現是傾向于支持自己的家人、親戚、同姓、同族擔任基層干部,當自己的同族人當上村里的黨員干部后,出現相互照應的現象,也就有了禮俗重于法制的“關系學”概念,所以,若是家人、親戚、同姓、同族的村民需要村里的黨員干部幫忙,村里的黨員干部會毫不猶豫地幫忙,若是其他的群眾請求村里的黨員干部幫忙辦事,那就很難了。并且這些干部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負責任,官僚主義作風嚴重,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
在調查中得知,廣西那坡縣的少數民族主要以壯族為主,歷史上少數民族都沒有政治民主,少數民族也沒有公民的政治權利,制度化的參與政治渠道缺乏,所以當地的村民就沒有制度化參與的傳統(tǒng),那里的少數民族大多數對基層政治不關心,也很少有人真正為民主而站出來說話,民主意識不強。并且調查中發(fā)現,出現暗箱操作現象,主要是由于少數民族地區(qū)監(jiān)督機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現:一是個別村里的黨員干部憑借家族和宗派勢力,“稱霸”一方,導致村民對他們不敢監(jiān)督;二是村務公開不到位,“公示墻”、“明白紙”,絕大部分是裝樣子,走過場;三是各級黨組織沒有發(fā)揮應部分監(jiān)督作用,如部分村支書以權謀私,其他村委成員心知肚明,但礙于情面,顧慮重重,不愿也不敢揭發(fā),或相互串通共同犯罪,村民代表不清楚財務家底,找不到問題所在,又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監(jiān)督機制,不便揭發(fā),鄉(xiāng)鎮(zhèn)級的監(jiān)督也常是面上的工作,缺少深入調查;四是群眾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缺乏具體的途徑而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由于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缺乏,他們不懂得干部的哪些行為是違法的或違紀的,即使利益受到侵害也不知告官,不愿去管或不敢告官,基層一些干部正是利用群眾的這些弱點,肆意妄為、有恃無恐地進行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黨的十六大以來,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即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因此要依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方面,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經濟環(huán)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宏觀上看,少數民族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深深地影響著少數民族的政治參與,當地的經濟發(fā)展了,少數民族的物質生活得到改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農村黨員干部的政治參與才能獲得基本的物質基礎?!耙环矫?,經濟發(fā)展可以使民族地區(qū)的黨員干部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投入政治參與;另一方面,借助利益多元化的影響,可以促進農村黨員政治參與意識的覺醒和提高。”⑤另一方面,促進鄉(xiāng)風文明建設,加強廉潔滲透教育。鄧小平指出,反對腐敗斗爭,一靠教育,二靠法制,做好少數民族地區(qū)基層組織廉政建設,加強廉潔滲透教育是基礎。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要促進鄉(xiāng)風文明,首先應該清理賭博的風氣,進而加強教育。整合各種廉政教育資源,如一些身邊的廉潔事跡等,調動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性,開展多層次的喜聞樂見的廉政文化活動,同時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廣泛傳播廉政思想。
這幾年來,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腐敗現象層出不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農村法制建設不健全,對腐敗懲治不力,致使一些腐敗分子鉆法律空子?!翱v觀我國現行與反腐敗相關的法律,不難發(fā)現,除在刑法中規(guī)定有‘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等規(guī)定外,其它種種腐敗行為的罪與非罪、罪輕罪重均存在法律上的‘灰色地帶’,而這‘灰色地帶’正是滋生腐敗現象的沃土?!雹抻嘘P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黨員干部腐敗及農村集體財產被侵占的法律、法規(guī)條文非常模糊、籠統(tǒng),較難具體嚴格執(zhí)行。因此,為了制止少數民族地區(qū)腐敗行為的衍生和消除當前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無章可循、無規(guī)可依和干部行為隨意性的現象,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黨的各項農村政策,根據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加強民族法制建設,建立起完備的、有針對性、程序規(guī)范的法律法規(guī)。要將村里面重要事務的辦理以工作流程的形式加以固定,為村里的黨員干部決策執(zhí)行提供具體依據,將村務管理全面納入科學化、制度化軌道。并結合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斷加強,逐步在預防腐敗和懲治腐敗以及強化監(jiān)督等各方面健全和完善一系列適合少數民族地區(qū)反腐敗的法律、法規(guī)。使得少數民族地區(qū)“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這樣,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反腐倡廉工作才能做到治標又治本,實現和諧穩(wěn)定。
“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雹咧袊伯a黨要建設服務型的執(zhí)政黨,必須建立健全服務群眾的制度。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各級黨組織建立聯(lián)系群眾的制度,指出了黨聯(lián)系群眾的關鍵所在。并且根據十八大的要求,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4月19日召開會議,決定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由此可見,踐行群眾路線,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健全少數民族地區(qū)聯(lián)系群眾的制度,必須著眼于民族制度體系的構建。當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基層黨組織應當注重從三個方面建立聯(lián)系群眾的制度:一是貫徹黨員干部定期走訪基層群眾的制度。到基層走訪,了解群眾疾苦,是聯(lián)系群眾比較有效的方法,對干部走訪基層作制度性規(guī)定,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二是建立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在利益上的關聯(lián)制度。干部對群眾要一視同仁,不能偏向本族人員,干部的業(yè)績以群眾的滿意度為標準,用制度體系把領導干部的利益與群眾的利益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黨員干部自覺而主動地聯(lián)系群眾;三是健全干部的選舉制度。讓群眾真正有權力決定干部職務擔任,人民群眾有了選舉權和罷免權,就能為干部踐行群眾路線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法律范圍內,政治權力仍會有可能被濫用或者侵犯民眾的利益。因此,要完善民主監(jiān)督機制,監(jiān)督政治權力的運行,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作用。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設立村民監(jiān)督員,及時反饋群眾對農村領導干部的意見,加強廉政監(jiān)督,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走訪和信訪工作,擴大信息來源及監(jiān)督渠道。首先,進一步擴大民主參與,健全少數民族地區(qū)議事決策規(guī)則,落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完善以村民代表會議、村民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制度,保障村民建議權、參與權、表決權以及對有問題的干部進行問責、質詢和罷免的權利。其次,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按鍎展_和民主管理有利于解決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雹嗫梢?,村務公開對農村社會的重要性。公開就是將運作過程和結果公之于眾,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消除暗箱操作等行為。規(guī)范村務公開制度,必須要防止公開模糊化、形式化,應該對村務特別是財務狀況公開的內容、形式、程序、時間進行嚴格的限制和規(guī)定,并將村務公開實施情況納入對干部的績效考核目標,提高黨員干部進行村務公開的自覺性和實效性,發(fā)展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民主政治。
【注釋】
①寧福海.當前農村黨員思想先進性現狀研究[J].理論前沿,2005(17).
②鄒薇.腐敗、社會腐敗網絡及其治理研究[J].財政監(jiān)督,2006(4).
③周慶行,解云建,儲永新,杜蓉.我國農村腐敗問題的成因及反腐敗機制建設[J].廉政文化研究,2012(1).
④周平.中國少數民族政治分析[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⑤葉春濤.當前農村黨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6).
⑥林華,劉遜明.學習鄧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論 健全反腐倡廉的法律機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
⑦劉宗洪.踐行群眾路線的現代性思維[J].百家論壇.2013(5).
⑧于毓藍.農村基層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蘇南模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